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学阅读是素养课堂教学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史学阅读意识是史学阅读的核心驱动力。教师的史学阅读需要靠个体内在的意志觉醒和外在的推动,包括个体阅读的探微与博览、学习共同体阅读的众筹与分享、学校整体阅读氛围的营造与浸润,从而实现个体自主阅读和群体互动阅读对史学阅读意识提升的多重推动,增长教学智慧。
关键词:史学阅读;教学智慧;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智慧是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最终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学科专业性、学术性增强,设置了“史学入门”“史学研究”等选修内容,提出了“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史学研究和史料实证,是历史课堂教学智慧形式与内涵的体现和实现的路径。用于研究和实证的史料,需要通过史学阅读获得,但是“当前历史教师教学智慧跃升的瓶颈之一,是缺乏广博和深入的史学阅读”[1]。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史学阅读提升史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学校可开展教师个体主动阅读、学科共同体带动阅读、学校整体推动阅读,通过探微、博览、众筹、共建,使教师的史学阅读不断深入。
一、探微——个体针对性阅读提升思维认知
个体的内在需求是阅读的核心驱动力,史学阅读首先要靠教师自觉与自主,而思考与问题是史学阅读的端点。教学智慧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智慧,教师的思维可分为课前预备型设计思维和课堂互动型实践思维,以问题为引导的个体针对性阅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维认识。
(一)主题阅读提升预备型思维
教师备课时,在分析概念、结论、认识,思考要点关系,构架结构体系过程中,会生发一些问题。但因历史教材篇幅限制等原因,教师依靠教材难以深入透彻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搜集史料,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针对性阅读来解决问题。
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教学设计时,笔者不禁思考:毛泽东提出农村革命道路与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毛泽东会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笔者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的摘选片段以及教参中的补充材料,但并没有得出满意答案。之后,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著作,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的四大书院之一。其讲堂檐前悬挂的匾额上题写的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多次在岳麓书院读书学习,对书院的训诫深有感触,受其启发,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
毛泽东生长在湖南,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一直受到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远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如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等……千年以来,湖湘文化不断积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形态……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又迎来了一个学术发展的高峰期,大思想家王夫之创立了一个‘以唯物主义为基石,以辩证分析为思想方法,以民主启蒙为重要特征,以民族至上为核心内容的空前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3]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其形成不仅与当时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等时代背景有关,还深受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湘学士风的湖湘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师通过主题阅读理解为什么在当时的种种反对声中,毛泽东会提出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的为革命坦途奠定了基础的井冈山道路。同时在此基础上,此主题阅读又激发了教师对湖湘文化和湘学士风的阅读探讨诉求,从而使阅读不断延续、关联,教师视野不断拓展。
(二)比较阅读提升互动型思维
学生在新授知识和解题过程中,会有对知识理解不透、对问题把握不准等困惑。为此,教师分析知识概念内涵、试题外延,就要进行比较阅读,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解答,提升学生认知力、判断力、解题能力。
高中历史习题选用的材料,都是命题人精挑细选的,教师应对相关材料开展史料搜集、对比阅读。例如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17题: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关键词:史学阅读;教学智慧;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智慧是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最终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学科专业性、学术性增强,设置了“史学入门”“史学研究”等选修内容,提出了“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史学研究和史料实证,是历史课堂教学智慧形式与内涵的体现和实现的路径。用于研究和实证的史料,需要通过史学阅读获得,但是“当前历史教师教学智慧跃升的瓶颈之一,是缺乏广博和深入的史学阅读”[1]。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史学阅读提升史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学校可开展教师个体主动阅读、学科共同体带动阅读、学校整体推动阅读,通过探微、博览、众筹、共建,使教师的史学阅读不断深入。
一、探微——个体针对性阅读提升思维认知
个体的内在需求是阅读的核心驱动力,史学阅读首先要靠教师自觉与自主,而思考与问题是史学阅读的端点。教学智慧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智慧,教师的思维可分为课前预备型设计思维和课堂互动型实践思维,以问题为引导的个体针对性阅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维认识。
(一)主题阅读提升预备型思维
教师备课时,在分析概念、结论、认识,思考要点关系,构架结构体系过程中,会生发一些问题。但因历史教材篇幅限制等原因,教师依靠教材难以深入透彻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搜集史料,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针对性阅读来解决问题。
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教学设计时,笔者不禁思考:毛泽东提出农村革命道路与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毛泽东会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笔者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的摘选片段以及教参中的补充材料,但并没有得出满意答案。之后,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著作,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的四大书院之一。其讲堂檐前悬挂的匾额上题写的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多次在岳麓书院读书学习,对书院的训诫深有感触,受其启发,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
毛泽东生长在湖南,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一直受到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远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如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等……千年以来,湖湘文化不断积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形态……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又迎来了一个学术发展的高峰期,大思想家王夫之创立了一个‘以唯物主义为基石,以辩证分析为思想方法,以民主启蒙为重要特征,以民族至上为核心内容的空前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3]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其形成不仅与当时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等时代背景有关,还深受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湘学士风的湖湘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师通过主题阅读理解为什么在当时的种种反对声中,毛泽东会提出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的为革命坦途奠定了基础的井冈山道路。同时在此基础上,此主题阅读又激发了教师对湖湘文化和湘学士风的阅读探讨诉求,从而使阅读不断延续、关联,教师视野不断拓展。
(二)比较阅读提升互动型思维
学生在新授知识和解题过程中,会有对知识理解不透、对问题把握不准等困惑。为此,教师分析知识概念内涵、试题外延,就要进行比较阅读,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解答,提升学生认知力、判断力、解题能力。
高中历史习题选用的材料,都是命题人精挑细选的,教师应对相关材料开展史料搜集、对比阅读。例如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17题: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