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的数量较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树立整体意识,聚焦语文要素,凸显文本特点,立足学情起点,开发出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显性、可操作的阅读教学内容。
关键词:统编教材;长文章;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
与以前多种版本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长文章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处理起来不知从何入手,难以把握其教学价值,不易确定其教学内容,容易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淖。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逐渐形成的共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1]“语文教学研究的导向,应该是自觉地对所生产的教学内容正确与否、对路与否进行学理的审议。”[2]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呢?
一、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尝试构建系统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3]。
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甄选教学内容时,必须具备全局眼光,从语文要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出发,突出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课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注重教学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把现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小英雄雨来》,全文共三千多字。这篇文章必须教什么呢?我们要把它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训练序列中去观照。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要素,该册第七单元重点训练的方面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重点训练的内容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开始明确提出“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年级下册引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做了梳理总结。可以看出,对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螺旋发展的方式编排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属于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节点,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训练学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这样的整体观照,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小英雄雨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聚焦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序列化、递进式安排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在教材中,编者從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示单元重点语文要素,每篇课文后围绕语文要素设计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说,这样的编排,为教师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拿到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选择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的缺陷。但是,笔者认为,语文要素只是规定了本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在语文要素和教学内容之间还存在着一大片空白地带需要“开垦”,如何根据围绕语文要素筛选和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来说仍然是个考验。在这方面,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火烧云》一课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火烧云》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聚焦语文要素,薛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内容:
1.明白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他首先用几组火烧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猜想:“如果你来写火烧云,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很容易说到了“颜色”和“形状”。“萧红是不是从这两方面来写的呢?请打开书看一看,哪些是写颜色的?哪些是写形状的?”这样,学生就很清晰地领会到了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这一事物的。
2.领会作者是如何把“颜色变化极多”“形状变化多而快”写清楚的。在这一部分,薛老师主要采取了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寻找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异,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什么才是“写清楚”。
很显然,薛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和“写清楚”选择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语文要素的无缝对接和高度契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服务,让“用教材教语文”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凸显文本特点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不同体式的文章,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取向。因此在研读教材时,我们也必须从课文的文体特征出发,确定与此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表现方法和语言形式,其重点教学的内容就会不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小说是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情节、描写特定的环境来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的。所以,关注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此类文体所必须体现的教学内容。例如本单元中的《穷人》,这是一篇比较经典的长文章。与文体相对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下三个方面理应成为重点:一是“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是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三是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再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其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本单元安排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经典长文章。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路上、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游览顺序老老实实一路写来,游览经过清楚明了,作者行踪一目了然。此外,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因为这是最吸引作者、最有特点的景物,所以进行了详写。紧扣游记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至少有以下两个:一是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二是体会作者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四、立足学情起点
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一篇长文章,叫《刷子李》,该文在人教版教材中就一直存在。这篇文章隐含着比较丰富的语文现象,一是生动的细节描写,二是对比手法的使用,三是鲜明的语言特色,四是“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其中,“一波三折”这一叙事结构最为核心,它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写法等巧妙地联结起来,就像一条串联珍珠的主线。因此,在许多教师的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将“一波三折”的写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可是,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权衡这样的内容选择时,就会发现它并不合适。且不论这样的选择是否符合编者的编排意图,就单从“一波三折”这种写法本身的难度来说,恐怕大部分成年人想比较熟练地运用它就比较困难,何况是五年级的学生呢?据笔者实际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学起“一波三折”确实似懂非懂、困难较大。薛法根老师曾提及:“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果某一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那么它的实效性就值得怀疑了。就《刷子李》而言,依据学生的学情起点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把它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凭借,将“品味人物的特点”和“体会侧面烘托、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
当然,长文章教学内容的精当选择,衡量的标准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面还需要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只要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立足儿童发展,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开发出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显性、可操作的阅读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24,235.
[3]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19(3):86—87.
责任编辑:石萍
关键词:统编教材;长文章;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
与以前多种版本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长文章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处理起来不知从何入手,难以把握其教学价值,不易确定其教学内容,容易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淖。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逐渐形成的共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1]“语文教学研究的导向,应该是自觉地对所生产的教学内容正确与否、对路与否进行学理的审议。”[2]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呢?
一、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尝试构建系统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3]。
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甄选教学内容时,必须具备全局眼光,从语文要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出发,突出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课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注重教学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把现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小英雄雨来》,全文共三千多字。这篇文章必须教什么呢?我们要把它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训练序列中去观照。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要素,该册第七单元重点训练的方面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重点训练的内容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开始明确提出“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年级下册引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做了梳理总结。可以看出,对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螺旋发展的方式编排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属于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节点,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训练学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这样的整体观照,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小英雄雨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聚焦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序列化、递进式安排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在教材中,编者從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示单元重点语文要素,每篇课文后围绕语文要素设计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说,这样的编排,为教师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拿到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选择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的缺陷。但是,笔者认为,语文要素只是规定了本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在语文要素和教学内容之间还存在着一大片空白地带需要“开垦”,如何根据围绕语文要素筛选和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来说仍然是个考验。在这方面,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火烧云》一课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火烧云》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聚焦语文要素,薛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内容:
1.明白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他首先用几组火烧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猜想:“如果你来写火烧云,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很容易说到了“颜色”和“形状”。“萧红是不是从这两方面来写的呢?请打开书看一看,哪些是写颜色的?哪些是写形状的?”这样,学生就很清晰地领会到了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这一事物的。
2.领会作者是如何把“颜色变化极多”“形状变化多而快”写清楚的。在这一部分,薛老师主要采取了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寻找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异,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什么才是“写清楚”。
很显然,薛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和“写清楚”选择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语文要素的无缝对接和高度契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服务,让“用教材教语文”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凸显文本特点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不同体式的文章,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取向。因此在研读教材时,我们也必须从课文的文体特征出发,确定与此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表现方法和语言形式,其重点教学的内容就会不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小说是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情节、描写特定的环境来刻画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的。所以,关注情节,体会环境的作用,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此类文体所必须体现的教学内容。例如本单元中的《穷人》,这是一篇比较经典的长文章。与文体相对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下三个方面理应成为重点:一是“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是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三是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再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其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本单元安排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经典长文章。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路上、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游览顺序老老实实一路写来,游览经过清楚明了,作者行踪一目了然。此外,在游览过程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因为这是最吸引作者、最有特点的景物,所以进行了详写。紧扣游记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至少有以下两个:一是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二是体会作者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四、立足学情起点
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一篇长文章,叫《刷子李》,该文在人教版教材中就一直存在。这篇文章隐含着比较丰富的语文现象,一是生动的细节描写,二是对比手法的使用,三是鲜明的语言特色,四是“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其中,“一波三折”这一叙事结构最为核心,它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写法等巧妙地联结起来,就像一条串联珍珠的主线。因此,在许多教师的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将“一波三折”的写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可是,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权衡这样的内容选择时,就会发现它并不合适。且不论这样的选择是否符合编者的编排意图,就单从“一波三折”这种写法本身的难度来说,恐怕大部分成年人想比较熟练地运用它就比较困难,何况是五年级的学生呢?据笔者实际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学起“一波三折”确实似懂非懂、困难较大。薛法根老师曾提及:“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果某一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那么它的实效性就值得怀疑了。就《刷子李》而言,依据学生的学情起点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把它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凭借,将“品味人物的特点”和“体会侧面烘托、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
当然,长文章教学内容的精当选择,衡量的标准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面还需要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只要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立足儿童发展,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开发出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显性、可操作的阅读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24,235.
[3]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19(3):86—87.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