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证券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从证券领域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规范文本分析来看,相关实体法衔接、程序衔接和证据衔接均存在相关问题.同时,证券市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的实践中,证券违法行为在涉嫌犯罪后移送刑事制裁的形式不一,大量应当进行刑事处罚的案件仅予以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轻重不协调.针对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相关立法缺陷、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证明标准不一致、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主体分离、监督机关监督的力度和效果不佳、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换存在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从证券领域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规范文本分析来看,相关实体法衔接、程序衔接和证据衔接均存在相关问题.同时,证券市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的实践中,证券违法行为在涉嫌犯罪后移送刑事制裁的形式不一,大量应当进行刑事处罚的案件仅予以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轻重不协调.针对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相关立法缺陷、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证明标准不一致、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主体分离、监督机关监督的力度和效果不佳、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换存在困难等困境,应当进一步合理界定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衔接的处理模式,明确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之具体情形,在法律上明确行政处罚和刑事犯罪的边界,以司法解释为基础弥合行政规范与刑法规范的鸿沟,完善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换之路径.
其他文献
所有的犯罪构成模型都必须完成两个基本任务:一是通过对行为要素的分析与综合,捕捉自身的经验对象;二是在刑事责任认定环节上对经验对象进行检验.于是,犯罪构成之原型必以行为要素和责任认定为其基本维度方能加以建构.以这个犯罪构成的基本原型为参照,反观四要件论体系与德日的位阶论体系,不难发现二者其实是一对同源变体,具有相互融合的先天血缘.因此,在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打造上,彻底重构并不具备重构者所预想的理论上的革命意义;相反,发掘传统的四要件理论,以其为根基吸收位阶论体系的营养却是一种必要的、务实的选择.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的研究,理论界集中于财产犯罪与计算机犯罪之间,忽略了侵犯著作权罪的保护研究.以狭义概念下的网络虚拟财产即“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债权为前提,对于财产犯罪与计算机犯罪两种保护路径进行反思,得出应肯定计算犯罪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路径.在计算机犯罪中,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路径在适用范围上更具周密性,在适用原则上更具优先性,但在入罪标准上存在保护的疏漏,即“违法所得数额”与“经济损失数额”的模糊性,与侵犯著作权罪中“非法经营数额”的
人工智能具有强弱之分,强人工智能(体)具备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的技术与伦理基础.基于一定的技术事实,恐怖主义犯罪可能由网络恐怖主义转向人工智能恐怖主义.人工智能恐怖主义行为并未脱离恐怖主义之本质,它可能包括自然人利用人工智能实施传统或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强人工智能体(智能机器人)独立实施恐怖主义行为以及人“机”共同实施恐怖主义犯罪等类型.然而,现行刑法尚不足以规制人工智能恐怖主义.须秉承敌人刑法观之立场,对恐怖分子从严惩处,对初犯、偶犯、过失犯等轻微犯罪者宜以市民刑法待之.要更新立法,在刑法总则中赋予强人工智能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的光辉时刻.回首百年历程,如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路的艰辛与成就,更让我们懂得了启航新征程的重任与目标.为促使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积极作为,创新搭建履职平台,开展了“委员读书恳谈会” “百名委员讲党史” “万名委员办实事”等一系列活动.
诉讼诈骗是一种特殊的三角诈骗方式,其实现不同于普通诈骗中受害人直接主动交付财物,故此,在该类犯罪既遂的认定上,存在“被害人交付说”“裁判做出说”“类型区分说”三种观点.本文立足于“裁判做出说”,认为诈骗罪中的“财物”理应包含财产性利益.不论被害人是否交付财物,只要法院因受骗做出判决,无须被害人交付财物,行为人便获得了该财物的所有权,被害人也因此遭受损失,此时即可肯定诈骗罪的既遂.财产处分人与被害人不必为同一人,也无须考虑行为人获取财产性利益时间的长短等事后情状.法院在判决前采取的保全措施,因为被害人在规范
与“非典”疫情期间的违法犯罪相比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违法犯罪案件存在案件类型的特殊性、犯罪案件涉网性明显、犯罪危害性大、案件涉外性明显、办案效率突出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非常时期案件的非常办理方法形成的.公检法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警惕运动式司法和执法过度,注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非接触式”办案模式的适用,这对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以及提高司法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证券法》第2条第4款确立了证券法域外适用规则,确定的管辖权基础包括保护性管辖和以属地连接点为基础的管辖两个方面,可以适用进取型管辖理论.从解释论出发:首先是基础行为,监管机构需要对"在我国境外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进行法律审查,以确定能够启动域外适用规则;其次是作为域外适用核心原则的效果原则,应当从重大性标准、直接性标准和可预见的实质性影响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认定;最后是法律后果,具体包括"处理"和"追究法律责任"两种,证券监管机构有权依据证券法域外适用规则开展相应的调查处理活动,由行为主体承担相
刑事司法实践中,高空抛物行为可能涉及多种罪名,但总体来看,对于高空抛物的刑事规制存在失序、失准和失范的状况.依《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以危险方法罪规制高空抛物行为应当依循法教义学的解释路径: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是否属于“其他危险方法”以及是否“危害公共安全”的规范判断.以该意见为主线,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司法审查应当遵循如下步骤:在行为没有导致严重后果时,应考察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是,则依照《刑法》第114条的规定处罚;如果否,则区分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构成故意犯罪(未遂)或者不
《个人信息保护法》不仅奠定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新法基础,而且也成为数字化背景下的一部基础性立法.要真正理解和实施好这部新法,必须准确把握其体系逻辑以及与其他基本法律的关系.从实证角度而论,可依据双重基础观来解读这部新法的体系形成基础与主要诉求.一个是将该法作为与刑民基本法具有并存交叉地位的领域基本法而设计的基础视角.由此入手可正确理解其作为新兴领域基本法的规范意义及与相关基本法特别是《民法典》的适用关系.另一个是为实现保护功能而预设的基础视角.数字化背景下兴起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不能简
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是违法评价要素适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一般的判断标准有一元的法益衡量说与多元的相当性说,但是二者结果评价倾向明显.相比之下,违法性减少判断即违法性减少的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能更全面地给予正当防卫阻却违法的合理依据,且其判断内部遵循以下逻辑:总体上,先违法性的形式判断后实质判断;形式判断方面,先命令规范判断后评价规范判断;实质判断方面,法益侵害的综合性评价.如此才能对防卫行为的具体违法要素做出准确递进分析.在此逻辑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违法要素细化为六个方面,逐一探讨其对防卫行为正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