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指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花本应色香并重,但世俗偏见,往往重外表之色而轻内在之香。百花之中最让人为之鸣不平的要数桂花了,说到桂花,它的外表“暗淡轻黄”,远不如那些“深红浅碧”的名贵花卉受人追捧。如红梅,如红牡丹,如红芍药,如红荷花,皆因其颜色红艳而出名,连那些本应天赋良知的诗人们也不能免俗,他们的诗笔总是尽情赞赏那些浅碧深红、色彩鲜艳的花卉,而忽略冷落了中秋时节那香沁心脾的桂花。所以李清照以其旷世才华饱蘸深情要为桂花唱一首赞美的歌,于是就有了这首《鹧鸪天》。
  李清照赞美桂花,不是因为它的美丽,在世俗的审美情趣里,“暗淡轻黄”是要被排斥的。然桂花之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它内敛沉静的品质,在于它永存特殊浓烈的芳香。“体性柔”,体质柔弱,性情和顺;“只香留”,芳香浓烈,长留人间。和牡丹月季芍药梅花比,桂花没有绰约妖娆的风姿,不惹人注目,人们对它感情疏淡,踪迹远离,但它并不因为人们的“情疏迹远”而改变自己的品节,仍然把它特殊浓烈的芳香永留人间。在“情疏迹远”的现实境遇中,能做到“只香留”,这太不容易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德!今天的读者,品味“情疏迹远只香留”,极易联想到马克·吐温的名言“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了你的脚底”,一样意思两种表达,真可谓异曲同工。开头两句,正面着墨,直接描写所咏之物桂花,“只香留”三字片言居要,全词抒情说理皆由此生发开去。
  接着三四两句,词人就紧扣“只香留”生出疑惑而不禁反问:花的美丽为什么一定要是“浅碧深红”?对“浅碧深红”的花,词人并未否定它的美丽,但对“暗淡轻黄”的桂花,它能把芳香留给人间,也应当是众芳中“第一流”的。显而易见,词人评论花的优劣,不仅注重其外在容颜,更注重其内蕴芳香。
  下片依然由“只香留”生发出来,在芳香浓烈这方面,“梅定妒,菊应羞”,也就是说如果与桂花相比,梅花一定会心生嫉妒,菊花也应该会感到羞愧。这里,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所常有的心理情感赋予了梅和菊。嫉妒,本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气量狭小而自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词人这样写显然有其强烈的比兴意味,言外之意是在针砭现实,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那些事业上卓然有成的人,难免要招致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嫉妒。因此,梅妒菊羞,一语写尽世态人心,寄托了词人忧愤深广的慨叹。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结尾以议论收束全篇。“骚人”指的就是屈原,“可煞”是一种疑问口气:可是,莫非是。结尾两句意謂,屈原莫非是那种没有情思之人?为什么当年他的诗歌中赞美了许多花,惟独没有写桂花呢?不平甚至是抱怨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桂花的钟爱与赞美之情。
  欣赏李清照这首《鹧鸪天》要特别注意其托物言志的特点,通过咏物来抒发怀抱。桂花,虽然没有浅碧深红的艳丽容颜,然其芳香浓烈,更难得的是它不因世人情疏迹远而减其香,依然要把其特殊浓烈的芳香留存人间。而词人在两宋词坛里“独辟门径,居然可观”(《白雨斋词话》)。可以说词人是以“第一流”“冠中秋”的桂花自喻自勉,那“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词人自然属于人中“第一流”的女杰了。
  其次要欣赏这首词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写桂花。上片“暗淡轻黄”与“浅碧深红”在色彩上作对比,以突出桂花“只香留”的特点,下片借梅妒菊羞从反面衬托出桂花芳香浓烈。
其他文献
锦鲤是很多养鱼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其神奇之处在于,将其放在小鱼缸里饲养,它只能长到两三寸;放到大鱼缸或小池塘里,能长到六寸到一尺;放到大湖里,则会长到三尺。可见,锦鲤能
为了量化景区周边道路实行拥挤收费政策后旅游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变化,结合北京游客的出行调查数据,将出行链总时间和总费用作为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游客出行方式
美国有非常著名的迪士尼乐园。而迪士尼乐园的建立的灵感,来自于《绿野仙踪》。  这本书有“美国版的《西游记》”之称。是美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第一本由美国人写成的美国幻想故事,曾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据此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舞台剧更是不计其数。后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选为“十部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此书的作者弗兰克·鲍姆(FrankBaum,1856-1919),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