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作为小学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拟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策略
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充实的、有意义的,更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质疑、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从生活事例引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观察来往车辆的数据。边组织学生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边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来自生活中。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学习回忆生活经历与经验,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习有物可寻、有话可说,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越高,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又要挖掘生活素材,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切入,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活动。这样把生活知识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探求欲望。 三、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教材中主题图买票、赛车、爬山等,就是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再现。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宝贵的可利用资源,一定要充分地利用。
如在人教版第六册中有这样一道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成人10元 学生5元,团体(10人以上)6元。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列式计算。
答案有:(1) 10×3+5×50=280(元)
(2) 6×53=318(元)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讨论怎样买更省钱。如果是3名学生和50名老师,怎样买票会更省钱呢?
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时灵活处理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小数的认识虽是新授知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许多超市的广告纸。在上课一始,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观察,说出商品的价格,随机板书,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小数,最后,我又出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带有小数的资料,再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又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是必然的,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数学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小明跟他的同学去游玩,遇到一个小河,小河的水平均深度是1.2米,小明的身高是1.5米请问小明过河有危险吗?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明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些地方会超过1.5米,这对于不会游泳的小明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
再如,学习了“统计图”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各自邻居家调查上个月的用电情况,并根据各户的用电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再在班上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的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班内汇报交流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例如,学习了“利息”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利息。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策略
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充实的、有意义的,更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质疑、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从生活事例引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观察来往车辆的数据。边组织学生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边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也来自生活中。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学习回忆生活经历与经验,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索,使学习有物可寻、有话可说,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越高,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又要挖掘生活素材,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切入,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活动。这样把生活知识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探求欲望。 三、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教材中主题图买票、赛车、爬山等,就是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再现。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宝贵的可利用资源,一定要充分地利用。
如在人教版第六册中有这样一道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成人10元 学生5元,团体(10人以上)6元。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列式计算。
答案有:(1) 10×3+5×50=280(元)
(2) 6×53=318(元)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讨论怎样买更省钱。如果是3名学生和50名老师,怎样买票会更省钱呢?
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时灵活处理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小数的认识虽是新授知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许多超市的广告纸。在上课一始,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观察,说出商品的价格,随机板书,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小数,最后,我又出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带有小数的资料,再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又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是必然的,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数学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的活动:小明跟他的同学去游玩,遇到一个小河,小河的水平均深度是1.2米,小明的身高是1.5米请问小明过河有危险吗?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明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些地方会超过1.5米,这对于不会游泳的小明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
再如,学习了“统计图”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各自邻居家调查上个月的用电情况,并根据各户的用电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再在班上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的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班内汇报交流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例如,学习了“利息”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利息。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