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教育管理探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律硕士教育(JM)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复合型、综合性、高层次人才的大事。法律硕士教育管理应以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为己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的理念来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几年来为了培养出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在法律硕士教育管理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坚持目标管理,注重过程管理,改进考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
  关键词:法律硕士;管理;制度创新;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变化,法律案件涉及领域多元化,迫切需要既具有过硬的法律知识又精通科技、经济、外语等方面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法律硕士应运而生。如何加强法律硕士教育管理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以青岛大学为例在法律硕士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坚持目标管理,优化培养方案
  (一)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概述
  国务院学位办[2009]23号文确定的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同时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思维习惯、法律研究方法、法律术语以及职业操守。掌握具有宽口径、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識与能力结构,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宽广的法律实务知识去独立地从事法律职业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青岛大学自2007年开始招收在职法律硕士,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法律硕士,2009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法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我们围绕以下关键词从理念和相关制度上加以改进。
  (二)多元化
  目前,法律硕士的生源广泛,本科背景宽泛。培养对象有法学本科,非法学本科,在职三种。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不同的特点。
  
  (三)特色化
  在国家教委 "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就是根据不同本科背景和不同生源情况调整培养方案。对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和在职法律硕士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突出特色。主要注重了这几个关键点:
  1、对法学本科毕业的法律硕士生按照现有的培养方案去实施,许多必修乃至选修课程都是本科阶段学过的,因此针对这些学生就强调实务型课程的学习;对于非法学本科毕业的法律硕士学生,强调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学习与实务相结合型学习。
  2、在学分设置上,对于专业课尽量给予较多的学分空间,而对于一些公共课,相对予以减少。同时,对于在职和非法学的法律硕士在选修课程设置上,与法学类法律硕士予以甄别。
  (四)务实化
  我国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学以致用"是法律硕士学生的首要课题。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我们提倡"学习务实化,实践理论化"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应相应的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我们通过增加选修课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注重过程管理,改进培养模式
  (一)课程设置
  在法律硕士教育管理过程中,循序渐进、结构科学、彼此支撑成为课程设置的主导方针,保持好基本法律知识和职业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将培养学生的法律理念同训练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管理中,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的层次性
  在课程设置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如下表:
  
  2、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首先,在法律硕士教学管理中坚持学分制,每门课程2-4学分不等,按照知识体系的难易程度以及认知规律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去开设;
  其次,注重实体法、程序法、理论法学的教学均衡化,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法理学均予以开设;
  再次,围绕法学新兴学科、边缘法学和社会热点领域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非法学类法律硕士开设的WTO专题研究、人权法、刑事侦查学等。在职法律硕士开设案例分析、法律谈判等。法学类法律硕士开设的犯罪心理学、法律文化研究、司法逻辑学等。
  最后,注重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课程,例如检察实务研究课,我们邀请相关优秀检察官莅临讲课,在律师实务课程中,我们邀请一些优秀律师讲授课程。
  3、课程设置的创新性
  在法律硕士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深感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需要各方面突出人才和跨学科背景的重要性和优势性。为此我们拟对于法律硕士的发展实行新的模式,即"法学+医学"模式,"法学+外语"等模式。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优化、方法多元的背景下,我们采取了"综合各方资源、发挥综合效能、体现综合实力"的教学方针和方式。
  1、采取小组式讨论,大班制教学的方式。法学本科毕业的法律硕士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普遍感到课堂的知识均已学过,上研究生课程想得到"新鲜的血液"。我们采取"发表-讨论-教学-讨论-总结"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本专题扼要宣读就该专题而搜集的学科前沿动态,以及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全班同学就该发言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和评判,全班同学也可以就老师的观点批判式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学术批判性思维和实务的辩论性思维,也使得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到了一起。
   2、注重案例教学,加强实务思考。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很多法律硕士不爱学习。如在职法律硕士大多数对于司法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法律条文轻车熟路,但是一提到枯燥的法律概念、规则、制度就不感兴趣;法学类法律硕士因为在本科阶段学习过,因此具有强烈的抵触感;非法学类法律硕士因为本科学科背景的不同,很难适应抽象的思维。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与任课老师加强了沟通,制定了"以案例指导教学,以教学剖析案例"的教学方针。
  (三) 师资配备
  在法律硕士的教育管理培养过程中,导师和任课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法律硕士的导师选择和任课师资力量上文章。
  1、导师配置
  我们在法律硕士生就读的第一学期就分配导师。导师既有校外和也有校内的。这样有利于导师较早能接触法律硕士,便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从论文指导转向于兼顾实务,从而有助于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在导师遴选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学术与实务结合、管理与育人相合"。总体而言,法律硕士的导师除了本校的教授、副教授之外,主要是聘请校外的法律事务部门工作多年的法律专家或者学者。
  2、任课教师的配置
  任课教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老师",也是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阵地。我们给法律硕士学生所配置的师资中,绝大部分是教授、副教授或者博士,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要求任课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自身修养和学识能力,"不为教课而教课",坚持"四定期":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当面指导;定期通过多种媒介(例如电子邮件、班级飞信群、电话、短信等)与学生交流,定期检查与指导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定期与研究生秘书沟通,反馈教学和学习情况。
  (四) 学术报告
  在法律硕士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在法律硕士毕业之前,硬性规定必须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写出心得,报告会现场签到制。为此邀请了许多法学大家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
  三、更新考评模式,改进管理制度
  (一)论文制度
  法律硕士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传统的学术型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应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探索改进法律硕士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三个环节来保证具有高水准、低重复率、前沿性强、实践性丰富的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我们要求法律硕士生第三学期就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重大疑难案件分析、学术论文等。避免单纯的纯理论或宏观性的研究,研究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兼顾理论前沿,选择好切入口,避免采用體系性的综述,以使论文对问题的研究能够具体、细致、务实、科学。总之法律硕士的选题必须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应用性特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反映司法、执法、守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2、论文写作
  首先在写作方式方面不作硬性规定,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调查报告、项目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形式,因而写作程序上也要求都采取灵活的方式。从而有效地发挥了法律硕士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兼顾学术论文的统一格式,探索学术与实际相结合的论文写作。
  其次论文收集上来后,立刻组织对论文的送评和盲评。盲评采取"公正、公平、中立"原则,送到外校进行评阅,充分保证文章的高质量。同时,我们也使用高科技技术手段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防止论文的抄袭和保证论文的低重复率。
  3、论文答辩
  在论文答辩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避免空泛的清谈。严格遵循学术标准和贯彻学术民主的方针,答辩委员会主席坚持外校教授为主,同时增加一定实务界专业人士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实践模式
  我们的法律硕士导师大部分为校外导师,主要包含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法学会、律师事务所、外校政法院系的优秀法律人士,这些实务型专家人才具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对于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求学生在司法考试通过之前以学习为主,通过之后鼓励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之下,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学生必须到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的法务部门去实习。
  (三)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
  在法律硕士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JM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法律硕士的档案、学籍、成绩、排课、考评进行科学管理,服务学生、方便学生也是法律硕士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JM网站、公共邮箱,短信等形式与学生沟通,减少他们往返学校,积极为他们完成学业尽一切帮助之能。
  总结
  现代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的制度性变革,这一切需要大量复合型和综合性人才去应对,法律硕士无疑是这种发展和变革中的产物。我们认为法律硕士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过程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考评模式对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对法律硕士毕业生的认可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德才兼备、高层次、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专门型和实务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玉华.我国法律硕士(JM)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赵万一.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3][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英]德•朗特黑.西方教育词典[K].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王晨光,李红.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O).
  [6]霍宪丹.J.M教育.依法治国的人才库[J].中国律师.2002,(7).
  (作者通讯地址: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山东 胶州 266300;青岛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 Director) 是指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管理公司事务的人员。在我国公司法中,董事具有管理公司事务、代表公司进行经济活动的职能。由此可见它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主要力量。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公司董事民事责任制度,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明确公司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如严格确定公司董事财产责任、董事长权力、协调
期刊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  鉴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于定罪的重要性及理解上分歧,“两高”1989年11月6日的司法解释中对此作了专门解释:“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权,但利用了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这一解释强调作为职务的核心内容的职权在实施受贿行为中的作用,对于指导司法
期刊
摘 要:诉讼与仲裁作为两种解决纠纷的手段,在诉讼活动中被人们广泛予以运用。而通过分析诉讼与仲裁的利弊,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是不智之举。考察两者特点,对其关系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使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  关键词:仲裁;民事诉讼;支持  诉讼和仲裁作为民商事纠纷中两种解决争端的方式,被人们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诉讼
期刊
摘 要:当前,用人单位返聘离退休岗现象口渐增多,且不说用人单位基于何种原因使用离退休人员,也不管离退休人员为何选择用人单位再就业,只要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绝不是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关系。用人单位如果不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劳动法律属性作理性的分析而盲目用人,纠纷就会如影随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才力图为二者在利益上寻求某些平衡点,以求和谐之要义。  关键词:用人单位;离退休人员;利益平衡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如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秩序,以惩治和预防犯罪,作为为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依法保障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新农村示范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配合地方街道党委,以防范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为主题,开展专门性的检察预防工作。笔者经过走访座谈和实地调查,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做一些探讨。
期刊
摘 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于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该法条的施行,是我国立法上首次明确规定情势变更制度,对立法完善以及实践操作都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笔者从商品房预售中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形、商品房预售中情势变更原则是适用条件以及适用后果着手,具体阐述了商品房预售中的情势变更原则。把握情势变更原则在商品房预售中的准确适用,对保护商品房预售交易有巨
期刊
摘 要: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在调整民事双方合同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交易的频繁性、复杂性不断深化,侵犯合同外第三人利益的现象频繁发生,从而引发了理论和实务部门对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相关问题的探讨。本文试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入手,在分析合同相对性原则内容的基础上,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理论基础及内容作一简单论述
期刊
在如今这种大规模的房屋拆迁中总是伴随着暴力抗法的事件,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房屋拆迁法律关系中,存在行政机关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各自享有不同的权力与利益,导致在房屋拆迁中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被拆迁人的权利不时碰撞产生火花。在此博弈中,被拆迁者相对拆迁者即行政机关是弱势群体,行政机关的权力不能因为有国家公共利益的因素就当然凌驾于被拆迁者权利之上,否则就违背了法
期刊
摘 要:  作为英美法系代表国家之一的美国,不管是在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在法庭审理时一直只看重当庭所作的证据。除非某一方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加以承认,否则都须经过当庭质证。而经过公证员公证的文件,即使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看似高于未经公证的一般书证,也逃不过当庭作证。然而,在这种以当庭作证为最佳证据的文化下,在美国这个普通法的天地里,在个别地区却存在“大陆法公证人”,并承认其所作公证的证明力类似于大陆法
期刊
关键词:  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调解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语境下“调解”的意义  古语云“和为贵”。调解自古就是中国最具有文化代表性和最富于文化韵味的司法形式。即使到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调解依然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传统。被西方法学界誉为“东方一枝花”的调解,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语境下,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宽严相济从强调惩罚与打击犯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