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反复脑出血的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

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患者男性,33岁,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证实达到解剖治愈效果,39例(95%)患者病情好转预后良好。

结论

TDAVF可导致基底节区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伴有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未必是高血压,需要积极筛查其他可能的病因,早期确诊和干预治疗对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左肩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组织学最初误诊为黑色素瘤,胸腔积液细胞学险些漏诊。患者男,20岁。左肩部皮下肿块,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束状分布,被纤维间隔分隔,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富含嗜酸性胞质,部分胞质透明,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胸腔积液细胞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肿瘤细胞较小,是淋巴细胞的2~5倍,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或中等量,部分胞质嗜酸性,部分浅染,部分可以看到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组织切除标本
期刊
甲状腺滤泡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本例肿瘤具有滤泡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两种成分存在移行和过渡,诊断依靠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详尽的全身检查。该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一,规范治疗后需长期随访。
期刊
鼻窦未分化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缺乏腺性、鳞状或其他明显细胞谱系特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近年来,分化差的鼻窦癌相关分子发病机制引人关注,依据不同的遗传学特征将未分化癌进行重新命名,如中线癌(也称NUT癌)、SMARCB1(INI1)缺失性癌等。鼻窦SMARCA4缺失性癌是未分化癌的一种新认识的组织学类型,具有因SMARCA4基因突变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的这一独特的遗传学特征,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鼻窦SMARCA4缺失性癌,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检测结果,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
期刊
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分子遗传学伴EWSR1与CREB家族基因融合。本文报道1例9岁男性患儿,小脑占位性病变,肿瘤结节状生长,界限清楚,肿瘤细胞椭圆形、梭形或星芒状,疏密不等,大部分呈条索状或疏松网状分布于黏液性间质中,间质内可见“石棉样”纤维,局灶细胞较丰富,呈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阳性,结蛋白及CD68部分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及CD99弱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p63、CD34等均阴性,p53野生型表达,热点区Ki-67阳性指数
期刊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分为经典型和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两种类型,后者是Cheuk等于2001年定义的一种新类型。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肠道息肉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期刊
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2019),将小叶瘤变定义为“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ductallobularunits)失黏附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伴或不伴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播散”。小叶瘤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lobularhyperplasia)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根据细胞形态将小叶原位癌细分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3种组织学亚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对组织学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加深了对
期刊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肿瘤,孕激素治疗成为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首选方案,本文阐述子宫内膜样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保育治疗前后的病理形态改变以及疗效评估的分级与术语,特别综述了子宫内膜样癌、分子分型及相关生物标志物在保育治疗中患者筛选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
期刊
检定和校准是计量溯源的主要方式,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我们总结病理科日常工作中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结合科室在参加ISO15189认可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提出对病理科仪器设备进行规范检定和校准的建议方案。
期刊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
期刊
脑小血管病(CSVD)的诊断高度依赖神经影像,其影像改变包括腔隙、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等。在既往研究中这些影像改变的定义差异较大,尤其易混淆腔隙、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给预后评估和临床研究带来困难。文中将总结CSVD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梳理CSVD影像改变诊断标准逐渐规范化的过程和成效,提出在CSVD影像诊断中应规避的错误,旨在提高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