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y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这一学习概念也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利用现今飞速发展的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对相关学习理论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移动学习理论的特有优势,总结出移动学习模型的设计原则,构建出具体的移动学习模型,以提高人们移动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物联网;RFID;模型
  作者简介:吴怀广(1976-),男,山东聊城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赵家明(1985-),男,河南淮滨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1BSJJ015)、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A5203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6120144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3-02
  对于移动学习的论述,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近年来,移动技术的优势已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创造了条件,移动学习已经成为继远程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之后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学习必将对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影响。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又称为传感网,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是指在真实物理世界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嵌入式芯片与软件系统,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和实时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2,3]RFID作为构建物联网的“皮肤”,本质上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各类物体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通过在移动学习者的手机SIM卡上贴上RFID电子标签,当移动学习者携带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手机SIM卡通过标签识别器时,电子标签被标签识别器自动感应并通过无线网络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信息处理中心,经过处理之后再将处理结果发送到标签识别器上,从而实现灵活、高效的自动身份识别和信息管理。
  一、移动学习模型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归根结底,移动学习的落脚点仍然是学习。一种学习方式要选取与之适应的学习理论基础,因此对移动学习的运用和研究需要学习理论的指导,文献[4、5]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分析后发现,学习方式现已明显地从传输及行为主义范式转向建构主义和社会认知范式,并将主动的学习者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因此,学习不仅是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本质上更是一种通信交流的过程。鉴于这些特点,在构建移动学习模型时要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1)构建的移动学习模型不仅要多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特定社会群体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学习,并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2)在学习模型设计中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安排要与学习者的具体社会实践相关联。同时把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移动学习,在自己想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从学习开始到结束,该模型都要给予学习者最大的主动权。
  (3)结合物联网技术,使后台能实时感知、追踪移动学习者所处的环境,根据相关情境向移动学习者推送相关知识,提供必要服务。或可根据情境呈现相应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环境,建立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营造参与式模拟的学习体验。
  (4)该模型能够对移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归纳出学习者的行为偏好、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并记录到相关数据库中。
  (5)该模型能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良好的使用体验、便捷的知识获取、新奇的探索应用、简单方便的沟通交流以及强大的服务支持。从而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降低学习者在使用该模型学习时出现的挫折感(挫折感能够导致学习者对该移动学习模型的信任度下降并随之减少在该模型下的学习)。
  二、移动学习模型的构建
  1.移动学习模型基本框架
  通过具体分析上文中论述的移动学习模型设计原则,结合物联网技术,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和校园WIFI网,并把相关需求映射到具体功能模块,下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层移动学习结构模型,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2.该模型功能概述
  该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逻辑部分,从下而上依次为移动学习端和综合支持平台端。两个部分及其内部模块各自分工并相互协作,共同为移动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另外,移动学习者可以使用移动设备随时访问远程物联网实验室。各模块的功能描述如下:
  (1)移动学习端。
  1)移动学习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学习者手持式移动设备,并已运用RFID技术对其进行过标记。这些设备是进行移动学习的载体和必要前提。
  2)跨平台智能代理客户端: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人机接口,移动学习相关的应用、服务集,并可添加智能代理秘书,为用户提供智能、新奇、类人的亲切服务。并通过开发出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系统的客户端,实现设备端异架构平台的接入。
  (2)综合支持平台。
  1)平台接入模块:实现移动学习信息流的接入汇总和分发,移动接入网通信协议的解包和封包等。
  2)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实现移动端的接入身份识别,信息传输的加、解密,为移动端的智能代理提供后台技术支撑,处理移动端推送的信息和反向信息分发,相关信息流的综合处理、分流、复用等。
  3)后台支持子系统。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模块:结合移动端设备上的RFID标签、GPS芯片和手机地图,此模块可实现对移动学习者的校园监控、学习环境识别、移动学习者周边环境的实时感知等功能,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给予学习者以学习提醒,将学习资源主动推送给移动中的学习者。
  虚拟社区交互平台:集成实现基于语音、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媒介的通信和交流互动功能,为移动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通信链接,强大的群组间问题讨论,信息交流共享支持,在线虚拟团队功能。
  用户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结合a子系统,通过跟踪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活动范围、访问过的网站和阅览过的相关内容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偏好进行采集、分析,以便系统能够对不同的学习者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模块:实现移动学习者的培养流程和课程进度跟踪、实施双向教学评价考核、相关课程和扩展知识推荐、学习辅助工具集成和成绩查询等功能。并集成了学习评价系统,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阅览和创建学习对象的数量、参与交流与协作的频率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关于学习者的学习积极度、学习深度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连同换算后的学分一并记录到后台相关数据库中。
  考试系统:通过调用后台数据库的试题库,根据移动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可满足学习者的不确定性随时主动测验,完成整个系统对学习者近段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跟踪评定。
  4)后台数据库。
  用户信息数据库:记录移动学习者的唯一识别信息及其基本信息、考试成绩、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兴趣偏好等用户信息。
  线上学习资源数据库:存放专门针对移动学习优化过的大量课件资源、考试试题库、知识库、新闻消息库和有关系统运行的数据等。
  3.远端物联网实验室
  允许移动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远程接入实验室,并操作物联网实验设备,远端完成实验,以便随时捕捉移动学习者的瞬间灵感,并为其提供实验支持。
  三、总结
  上述模型注重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人交流的重要性,避免了移动学习时由人—机对话所导致的情感交流缺失。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及时对学习者的能力成长和学习进步进行肯定与鼓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挫折感。根据后台数据库记录的学习者的兴趣偏好信息,并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情境感知能力,可以为学习者推送更适合、更有针对性的知识,从而为每个在线用户打造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总之,该模型围绕着“为移动学习者打造成功的学习体验”这一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高效的无线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交流与协作及个性化需求,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移动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
  131(3).
  [2]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桐学院学报,2010,20(3).
  [3]张豪锋,王春丽.基于RFID的移动学习资源推送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4]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
  2004,49(3).
  [5]王伟,唐烨伟.移动学习系统理论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21,(11).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经济学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职高专工科学生进行经济学素质教育既是市场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职高专工科学生今后生活理财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经济学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曹洪(1969-),男,湖北宜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
摘要: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直接面向本院科研与教学一线师生,其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专”、“快”、“深”、“准”方面,与学校图书馆服务相比更具有专业性、时效性、技术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学院资料室;服务;功能;特色  作者简介:寿锦雄(1966-),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工科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择业标准上存在若干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目前国家和新疆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试行的优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帕孜来·马合木提(1962-),女,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新疆大学
摘要:分析了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现状和SNS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NS的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基本模型和学习模式,为网络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等、协作的环境。  关键词:SNS;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环境  作者简介:袁玲(1983-),女,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助教。(湖北 武汉 430072)曹亚婷(1986-),女,湖北黄石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湖北
英译《狼图腾》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输出的成功典范,仅靠译者葛浩文高超的翻译技巧是不够的,把英译《狼图腾》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本之外的各种因素对整个翻译过
《魔桶》是美国犹太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年轻的主人翁利奥·芬克尔在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痛苦的事情之后获得重生的故事.而这一切
摘要: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新媒体视域下构建新媒体素养培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家校共同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就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就业教育;缺失  作者简介:王旭明(1981-),男,浙江金华人,浙江海洋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
摘要:问卷调查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及问卷设计注意事项,探讨了影响毕业生工作状态的因素,以便对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教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杨光(1978-),男,黑龙江五常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郑鑫(1974-),男,黑龙江汤原人,黑龙江八一
就业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企业也提高了自身的录用门槛,而目前待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竞争空前激烈.本文根据目前大学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有待提高。界定了职业决策能力的涵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策略:加强职业决策指导系统的开发建设、职业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互结合、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在家人支持下多参与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职业决策困难  作者简介:芮小兰(1984-),女,安徽淮南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