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群众的“送富神”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在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中,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孟丽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她是河南省6名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中唯一来自高校的科技工作者。
  盛夏时节,记者采访了这位被誉为“农民群众的‘送富神’”的女教授。
  
  “孟老师,您要是来不了我可要跳楼啦!”
  
  采访孟丽教授,是在距离新乡市十多公里之外的新乡县新城区李庄村的食用菌大棚里。当天,室外温度高达39摄氏度。
  在村民李绍明家的香菇大棚里,高温度加上高湿度,一走进大棚就像走进了桑拿室,几乎是顷刻之间,记者便感觉到脊背上的汗水自上而下地在流淌,一会儿工夫短袖上衣就贴在了身上。
  孟丽就是趁着周日学校的闲暇时间来查看菇农生产情况的。
  11年前的1999年,同样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正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授课的孟丽接到李庄村菇农李国明的电话,于是她在第一时间赶了过去。那时候,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百泉农业专科学校还在距新乡40公里之外的辉县市。
  “孟老师,您要是来不了我可要跳楼啦!”当时,李国明在电话里的声音绝望而又恐怖,孟丽知道这个投资10万元、上架10万袋香菇的科技致富探路人必定是在技术上遇到了难题。
  一到现场,顾不上寒暄,顾不上喝水,孟丽就直奔“主题”:李国明家的10万袋香菇,大面积出现黑斑、坏死现象,别说是出菇,就连正常的发育也成了问题。
  经过细心查看病菇和询问操作过程,孟丽判定李国明是在香菇制种这个重要环节出了问题。“你没有使用接种箱,只是使用了紫外线杀毒,结果没有杀死真菌病毒,使香菇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病毒。”孟丽很快为李国明的10万袋病菇找到了病根。
  此后的一个多星期,在孟丽的精心指导下,李国明按照她的方法重新制种10万袋香菇,最终挽回了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孟老师为我指明了路子,使一度心灰意冷的我重新树立了科技致富的信念。”如今已经走上致富之路的李国明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激动地说。
  
  丈夫的摩托车成了她外出为农民服务的“专车”
  
  “为菇农服务,就好像乡村的医生一样,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都要做好出诊的准备。”谈起自己的工作,孟丽连声说要感谢她的丈夫——河南科技学院科技职业学院党总支书记项继堂。
  孟丽说,那时候她时常要在各地举办食用菌栽培培训班,办班之后就有许多农民开始尝试种菇,他们难免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遇到难题便要向她求助。那时候她还年轻,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的菇农打电话求助,近的她就骑自行车去,远一点的就很不方便了。于是,项继堂便买了一辆摩托车接送孟丽,摩托车成了她“出诊”的主要交通工具。
  “我骑摩托车带着老孟下乡的路程,不说能绕地球一圈,绕咱们中国转一圈应该是绰绰有余啦!”项继堂回忆起当年带着妻子下乡为菇农服务的情节时一脸的自豪。“我们之所以成了学校最早购买摩托车的家庭,主要是为她下乡服务。可以说,那些年,我们的摩托车就是老孟下乡的专车。”
  地处太行山区的卫辉市安都乡是一个穷乡。2000年这个乡里的农民开始试种食用菌时,孟丽就像呵护婴儿般地细心指导每一家的大棚生产。自2000年到2002年的3年间,孟丽义务为安都乡10余个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上百次,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她平均每周去一次。由于这个乡是特困乡,乡、村的财政都比较困难,为了减少他们的开支,孟丽每次下乡都是由丈夫骑摩托车带她去,最远的一个村离学校近60公里,又是山路,“跑一趟骨头几乎都快散架了”。但是,当孟丽看到菇农用渴求的目光看着她时,当她了解到群众致富无门时,她就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农民朋友脱贫致富。2002年种菇季节,由于乡里的扶贫款迟迟批不下来,全乡最穷的山新庄为1万多元的菌种款没有着落而发愁,急得团团转的村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孟丽打电话求助。孟丽二话没说,立即拿出1万元为村民垫付了菌种款,解决了全村菇农的燃眉之急。
  如今,安都乡农民种菇富裕起来了,每户菇农平均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不仅家家都有了摩托车,许多富起来的农民还买了汽车。一位村民感动地告诉记者:“如今孟老师年龄大了,再来俺村,说啥也不能让她坐摩托车了,俺开车去接她。”
  
  “财神奶奶”的“农民情结”
  
  生长在豫东农村的孟丽,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工作,从事植物学、植物资源学、特种经济植物栽培和食用菌的科研、教学和科技推广工作。可以说,她这一生与“农”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教学一线,孟丽担任的是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生物等专业的植物学、植物资源学、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涉农课程;当地政府部门及科委、科协、教育、妇联等部门找她合作的,也都是为农民致富的培训项目。用新乡县妇联原主席张兰芝的话说:“孟老师是我们新乡县农民的功臣,也是我们广大农村妇女的好朋友,不论哪个乡或村需要培训,一个电话,一叫必到,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摆教授的架子,尽职尽责为农民服务。”
  关于农民情结的问题,农民出身、如今已是新乡市仙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秦安仁感受更深。在秦安仁的办公室里,他凝视着墙上悬挂的上级各部门为他颁发的奖牌说:“如今,俺们这一带的老百姓都称我是他们的‘财神’。其实,我也是孟老师一手扶植起来的科技户,真正的大‘财神奶奶’还是咱们孟老师啊!”
  秦安仁的话一点也不过分。多年来,孟丽在年均教学工作量400余个课时的情况下,还发表了《菌糠在双孢蘑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新乡地区玉米秸秆双孢蘑菇春菇冬种技术》等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资源学》和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在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等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植物学》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科普专著《食用菌生产常用配方200种》《山区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教材和科普著作20余部。她还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乡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1项。
  从1997年至2010年,孟丽共承担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无公害食用菌种植标准化技术培训工程”和“珍稀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工程”等14项。其中,2003年至2004年,承担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太行山野生红豆杉菌根化苗木与快繁技术的研究”等2项;2004年,承担了河南科技学院重点课题“红豆杉菌根菌的研究及应用”;2005年至2007年,承担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太行山野生红豆杉资源恢复及菌根菌研究”;2006年至2008年,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清丰县珍稀菇产业化开发”项目,并担任项目首席专家;2008年至2010年,承担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红豆杉中高产紫杉醇菌根菌菌株的选育”;2010年,承担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红豆杉中高产巴卡亭菌根菌菌株的选育”等项目。
  在长期的探索和科技下乡实践中,孟丽结合农村实际,带领课题组研究出了“日光温室菇菜‘双高一优’立体栽培新技术”,并在新乡县郎公庙镇赵堤村试点推广应用,然后向周边辐射,解决了日光温室单一种菜应用效率低的问题,使每座日光温室纯收入为1万至1.6万元,亩效益为2万至3.2万元,经济效益比单一种菜提高了2.54倍。郎公庙镇赵堤村菇农董国安感叹不已,在致富经验大会上跷着大拇指连声赞叹:“孟教授的模式就是中,她是咱的‘财神奶奶’!”
  
  “让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高校农口专业的教授,孟丽认为自己的工作除了课堂教学,还应该全身心地为农民服务。“让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她常常挂在嘴边。
  1997年,地处豫东南平原的淮阳县郑集乡党委书记刘丛修通过熟人介绍找到孟丽求助说:“孟教授,我们这里的农民太穷了,为我们找一条致富路吧。”由此,孟丽把她主持的“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距学校300公里之外的淮阳。
  让习惯种庄稼的淮阳农民学习种菇技术,这个过程既漫长又艰辛。在搞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孟丽总是尽可能多去淮阳几趟,出了东家又进西家,询问农户的生产情况,看了这个村的菇棚接着看下一个村的菇棚。一道道程序,一遍遍地讲,手把手地教。常常是中午饭下午两三点才吃,有时只能用方便面充饥。从1998年到2001年,孟丽在主持“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期间,先后去淮阳60余次,举办技术讲座30余场,发放技术资料上万份,受训农民1.3万余人次,每个菇棚她每年平均去45次。
  最让淮阳人感动的是,1998年7月到12月这段时间正值双孢菇生产培训和栽培的黄金季节,广大菇农急需技术指导。但就在此时,孟丽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90多岁高龄的祖母也卧病不起,她是家里的长女,弟妹们都远在他乡工作,她不得不担负起全部的家庭重任。就这样,孟丽在学校、老家、淮阳三地来回奔波。当年11月,孟丽的父亲病故,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孟丽就从老家睢县直奔淮阳。间隔半个月,她的祖母也去世了,孟丽是在淮阳食用菌生产基地接到这个噩耗的。从淮阳回老家办完丧事后,孟丽就又赶往淮阳指导菇农生产。那段时间,孟丽舍小家为农家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激励着130万淮阳人。刘丛修至今回忆起当年孟丽教授到淮阳指导农民种食用菌那段日子,仍由衷地感叹说:“是孟教授送给了我们致富的金钥匙!”
  2005年至2008年,孟丽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清丰县珍稀菇产业化开发’”项目,项目组在距学校200公里之外的濮阳市清丰县示范推广无公害“白灵菇——夏香菇周年产业化生产模式”。那时,已年过半百的孟丽仍旧不减当年雷厉风行的风格,频繁往返于大学讲坛和农民的菇棚之间。3年间,孟丽和她的课题组为清丰县推广了1万架食用菌大棚,平均每棚年效益1.68万元,合计1.68亿元;推广了“速生杨—毛木耳(草菇)—双孢菇”林菌间作模式,推广面积1万余亩,年均亩效益1.18万元,合计1.18亿元;食用菌周年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余个,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面95%以上。
  清丰县科技局局长程朝甫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清丰县农村,群众知道城里的大戏下乡了,也可能因忙于大棚生产不去听戏,但一听说孟教授来指导生产了,大家立即争先恐后地打听她在哪里,谁也不肯落后。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自幼生长在贫穷的豫东农村,饱尝了贫穷的滋味。”已过知天命之年、头上布满白发的孟丽回忆起往事,仍旧一往情深地说,“让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聪明与勤奋走上富裕之路,是我们农口科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民,这是孟丽践行了多年的宗旨。2000年以来,仅孟丽承担的“日光温室菇菜‘双高一优’立体栽培新技术”项目,就在新乡、濮阳、周口、商丘、焦作等市累计推广3万余座,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玉米秸秆双孢蘑菇春种冬菇技术”等项目也在多个市、县进行推广,直接经济效益年均超亿元。多年来,孟丽已经记不清哪个寒暑假自己是在哪个村度过的,记不清多少个双休日不能与家人团聚,也记不清多少个万家团圆的传统节假日,她是在菇农的大棚中潜心进行技术指导的……近20年来,孟丽的足迹遍布河南各地,为上千个贫困村进行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技术资料百万余份,受训群众百万余人次,农民种菇直接经济效益逾30亿元。
  孟丽的辛勤付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8年,她被评为新乡市“农业科普之春先进工作者”;1999年,她被河南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兴农科技带头人”荣誉称号,同年11月她又被评为全国妇联“双学双比”先进个人;2000年,她获得新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她担任新乡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2003年,她代表新乡市妇女科技界出席了河南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2005年,她当选为新乡市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2006年,她被评为首届“红旗渠杯”“河南省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专家”;2010年,她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9月11日是洛阳理工学院2010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在众多前来报到的学生中,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师生的眼帘: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被母亲推着,慢慢地朝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报名处驶去。  这个男孩叫常鹏飞。3年前,他被母亲背着走进大学校门;3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母校学习,开始了与病魔赛跑的又一段征程……    我要学习,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常鹏飞,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人。3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真抓实干,落到实处,突出核心,突出重点,突出实效,要注重研究解决以下6个重大问题。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最大的亮点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共识写进党章。高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关键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树立科学质量观
期刊
试点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期刊
摘 要:特色办学语境下,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文化育人办学理念,构建大学文化“研发创新”体系;突出文化育人实践特色,构建大学文化“活性传承”体系;营造文化育人良好氛围,构建大学文化“人文化成”体系。随着办学特色的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育人;特色办学  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等方面,更体现在大学
期刊
摘 要:法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是武昌理工学院文科的骨干专业,是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存在。但近年由于招生规模逐渐缩小,两个专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更新专业发展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有效引导这两个专业突破发展瓶颈。  关键词: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对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原有办学特色的简析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
期刊
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发挥智力优势、传播现代文明、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今年暑期,商丘师范学院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号召,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积极组织了26个志愿者服务团队、700多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实施“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切实提高政府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职院校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更加深刻地认
期刊
话题背景: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刚刚结束,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讨论也在渐渐减少,但这些讨论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还很大。不可否认,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扩大和形式多样,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形式化”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变味,称社会实践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只想着如何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早已
期刊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辅导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其实现就业。    2008年3月,我带的326名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已经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整理未就业学生情况的时候,一个叫小燕的女生进入了我的视野。她是中共预备党员,性格活泼,各科成绩平均83分,曾两次获得校内单项奖学金,并且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按说她找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为
期刊
学生工作无小事,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耐心地去帮助他们、细心地去观察他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学生的认可。    如果说大学生是在天空翱翔的风筝,那么辅导员就是那根长线,有了线的牵引风筝才会飞得更高。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我带的是2007级本科生。我所在的学院属于典型的工科学院,主要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