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见倾心的浪漫婚姻
饶平如1922年出生,和妻子毛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两家是世交。
战乱时期的1940年,高中没毕业的饶平如弃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参加过抗战,是个血气方刚的军人。其间,有人给他介绍过3个漂亮女孩,他都以正在打仗为由推掉了。1946年夏天,饶平如的父亲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定亲。父亲带他前往临川周家岭3号的伯父家,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的厅堂,看到左边正房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揽镜自照,涂抹口红,他记得她一颦一笑,顾盼生辉。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美棠,简直一见倾心!
后来才知道,毛家就美棠一个女儿,比他小3岁。女孩性格活泼开朗,爱唱歌、绘画。她小时候生活很优越,在贵族学校读书,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跳舞,舞姿优美。有趣的是,当时两个人并没有机会多说话,父亲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的手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两个年轻人都觉得好笑。
此后两年里,两人的书信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从未间断,感情也在字里行间不断升温。1948年,他和毛美棠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举行了婚礼。1949年,饶平如和毛美棠不愿抛下父母,拒绝随国民党部队去台湾,设法去贵州投奔亲戚,从此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毛美棠说:“一路上虽然辗转颠簸,却感觉挺浪漫的,一路走走看看吃吃,后来在贵州也是,生活单纯而愉快。”
1951年底,饶平如接到在上海经营大德医院的舅舅的来信,说医院需要会计。饶平如一去便担任了两个工作,一是医院会计,一是大德出版社编辑,饶平如每个月可以拿到240元的工资,当时人均收入只有30元左右。饶如平说:“那几年是我这辈子最风光的日子,美棠和孩子们也来到上海。她不用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忙碌而欢喜。”
没想到大喜之后却是大悲。1958年,饶平如被当作“反革命”送到安徽六安汽车配件厂劳教。从此,毛美棠带着孩子留在上海,夫妻俩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分居21年相濡以沫
饶平如这一走就是21年,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在儿子饶乐曾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永远是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得只剩两块铁皮。”
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毛美棠历尽艰辛。“一帮孩子都由她一手抚养,我除了省点工资寄回家,别的什么也干不了。”说起这些,饶如平总是自责。那些年,饶平如只有春节可以获准回一趟上海。为此,他要向同事借一个月的工资,提前采购花生、瓜子、鸡蛋等年货,然后再挑着120斤重的担子走五六里去汽车站,转车,再从上海北站朝家中疾步走上两个多小时。那时上海还是配给制,他带来的年货对孩子们来说真是惊喜。他笔下的春节只有欢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吃着干货,我吹起口琴,美棠又唱起了歌。
饶平如说:“5个孩子,他们现在能够各自在社会上立足,都是美棠的功劳。”1979年11月16日,饶平如得以平反回到家中,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做编辑。日子终于又恢复了平静,但幸福却因美棠生病而改变。
1992年,毛美棠因肾病引发糖尿病和尿毒症。饶平如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糖尿病对饮食有严格限制,饶平如就画了一张大表格,把每种食物的含糖量都记录下来,严格遵守饮食要求。
2005年妻子病情加重后,饶平如还跟医院的护士学会了在家给她做腹透,所需的每件工具、每个步骤他都画成画。饶乐曾说:“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一天要做4次腹透,每次要三四个小时。消毒、插管、引流、称重、倒腹水……就这样坚持做了4年多,母亲一次都没有感染。”饶平如不覺得辛苦:“那时我很有精神,医生跟我说有人靠腹透活了20年,我觉得美棠也可以。”
2008年,毛美棠渐渐开始神志不清。小辈们劝饶平如这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不答应:“她嘱咐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我总是不能习惯。”直到有一次,毛美棠坚持认为饶平如故意把孙女舒舒给藏起来了,拼命喊着“还我舒舒”,饶平如才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终于知道她真的好不了了。
余下的时光里,饶平如试图唤起毛美棠的记忆,他给她看年轻时的照片,讲他们以前的事,但是妻子的记忆已经开始丧失,神智愈加混乱。她开始不配合治疗,动不动就拔输液管。饶平如画画告诉她:“莫拉管子!”但是她根本不理会,他只能在睡前把她的手绑起来。饶平如说:“每次她喊‘莫绑我’,是对我最大的折磨。”
2008年3月19日,毛美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饶平如说:“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画面:抢救中的她在弥留之际,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下,她的右眼流下一滴眼泪,就停在脸颊边。我挤到病床前,握住她的手,帮她擦干眼泪。不到一分钟,她的手变得冰凉,监测仪的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这一天,距离两人结婚60周年还有不到5个月。
妻子心跳停止后,饶平如剪下她的一缕头发,用红线扎起,小心收起来放在贴身衣兜里。饶平如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妻子走得早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中间少了20多年,她能再晚几年走就好了。她在世的时候,总开玩笑说我可以活到100岁,我说如果我活到100岁,你就活到97岁,好不好?”饶平如的声音颤抖着。
绵绵“情画”感动世人
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个甲子。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饶平如决定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写成一个个故事。他说:“那些画面其实一直在脑海里,把它们画出来,怕的是有一天老了会忘记。”
饶平如说:“再老我也不许自己忘记她。”于是,他買来丰子恺、叶浅予和华君武的画集开始临摹、创作,一张画他总要细细画上三四天才能完成。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毛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画册中的第一幅画创作于妻子去世半年后:饶平如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画画,书架上放着妻子的头像,那是她年轻时烫着鬈发、穿着石榴花袄的样子。日历显示的2008年3月19日,是她病逝的日子。他的脸颊上还挂着一滴眼泪,旁注: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手握柔毫,纸上画凄凉。
2008年7月,在老伴去世后的4个月,饶平如拒绝了孙女带他去东南亚旅游的提议,执意要回一趟南昌看看结婚的地方。这时才发现,当年的江西大旅社已经成了南昌起义纪念馆。当年两人在这里成婚时,还在旅社门口拍了结婚照。遗憾的是,这张照片遗失了。饶平如按照记忆画了一张,同页相配的是他白发苍苍的单人照片:“时隔六十年,我在南昌再访江西大旅社,伫立于当年拍婚照的门口台阶上,感慨万千。”
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18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数百幅小画幅幅精致、饱满,富有童真,画风类似丰子恺。每幅画儿下都配有小诗或短文,介绍当时的背景。从相识到相恋,从相守到相思,从相别到相念,这一切都平实而温暖。对饶平如老人来说,他一天也没有离开爱妻毛美棠,毛美棠也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
饶平如1922年出生,和妻子毛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两家是世交。
战乱时期的1940年,高中没毕业的饶平如弃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参加过抗战,是个血气方刚的军人。其间,有人给他介绍过3个漂亮女孩,他都以正在打仗为由推掉了。1946年夏天,饶平如的父亲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定亲。父亲带他前往临川周家岭3号的伯父家,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的厅堂,看到左边正房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揽镜自照,涂抹口红,他记得她一颦一笑,顾盼生辉。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美棠,简直一见倾心!
后来才知道,毛家就美棠一个女儿,比他小3岁。女孩性格活泼开朗,爱唱歌、绘画。她小时候生活很优越,在贵族学校读书,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跳舞,舞姿优美。有趣的是,当时两个人并没有机会多说话,父亲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的手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两个年轻人都觉得好笑。
此后两年里,两人的书信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从未间断,感情也在字里行间不断升温。1948年,他和毛美棠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举行了婚礼。1949年,饶平如和毛美棠不愿抛下父母,拒绝随国民党部队去台湾,设法去贵州投奔亲戚,从此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毛美棠说:“一路上虽然辗转颠簸,却感觉挺浪漫的,一路走走看看吃吃,后来在贵州也是,生活单纯而愉快。”
1951年底,饶平如接到在上海经营大德医院的舅舅的来信,说医院需要会计。饶平如一去便担任了两个工作,一是医院会计,一是大德出版社编辑,饶平如每个月可以拿到240元的工资,当时人均收入只有30元左右。饶如平说:“那几年是我这辈子最风光的日子,美棠和孩子们也来到上海。她不用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忙碌而欢喜。”
没想到大喜之后却是大悲。1958年,饶平如被当作“反革命”送到安徽六安汽车配件厂劳教。从此,毛美棠带着孩子留在上海,夫妻俩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分居21年相濡以沫
饶平如这一走就是21年,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在儿子饶乐曾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永远是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得只剩两块铁皮。”
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毛美棠历尽艰辛。“一帮孩子都由她一手抚养,我除了省点工资寄回家,别的什么也干不了。”说起这些,饶如平总是自责。那些年,饶平如只有春节可以获准回一趟上海。为此,他要向同事借一个月的工资,提前采购花生、瓜子、鸡蛋等年货,然后再挑着120斤重的担子走五六里去汽车站,转车,再从上海北站朝家中疾步走上两个多小时。那时上海还是配给制,他带来的年货对孩子们来说真是惊喜。他笔下的春节只有欢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吃着干货,我吹起口琴,美棠又唱起了歌。
饶平如说:“5个孩子,他们现在能够各自在社会上立足,都是美棠的功劳。”1979年11月16日,饶平如得以平反回到家中,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做编辑。日子终于又恢复了平静,但幸福却因美棠生病而改变。
1992年,毛美棠因肾病引发糖尿病和尿毒症。饶平如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糖尿病对饮食有严格限制,饶平如就画了一张大表格,把每种食物的含糖量都记录下来,严格遵守饮食要求。
2005年妻子病情加重后,饶平如还跟医院的护士学会了在家给她做腹透,所需的每件工具、每个步骤他都画成画。饶乐曾说:“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一天要做4次腹透,每次要三四个小时。消毒、插管、引流、称重、倒腹水……就这样坚持做了4年多,母亲一次都没有感染。”饶平如不覺得辛苦:“那时我很有精神,医生跟我说有人靠腹透活了20年,我觉得美棠也可以。”
2008年,毛美棠渐渐开始神志不清。小辈们劝饶平如这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不答应:“她嘱咐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我总是不能习惯。”直到有一次,毛美棠坚持认为饶平如故意把孙女舒舒给藏起来了,拼命喊着“还我舒舒”,饶平如才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终于知道她真的好不了了。
余下的时光里,饶平如试图唤起毛美棠的记忆,他给她看年轻时的照片,讲他们以前的事,但是妻子的记忆已经开始丧失,神智愈加混乱。她开始不配合治疗,动不动就拔输液管。饶平如画画告诉她:“莫拉管子!”但是她根本不理会,他只能在睡前把她的手绑起来。饶平如说:“每次她喊‘莫绑我’,是对我最大的折磨。”
2008年3月19日,毛美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饶平如说:“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画面:抢救中的她在弥留之际,闭着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下,她的右眼流下一滴眼泪,就停在脸颊边。我挤到病床前,握住她的手,帮她擦干眼泪。不到一分钟,她的手变得冰凉,监测仪的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这一天,距离两人结婚60周年还有不到5个月。
妻子心跳停止后,饶平如剪下她的一缕头发,用红线扎起,小心收起来放在贴身衣兜里。饶平如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妻子走得早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中间少了20多年,她能再晚几年走就好了。她在世的时候,总开玩笑说我可以活到100岁,我说如果我活到100岁,你就活到97岁,好不好?”饶平如的声音颤抖着。
绵绵“情画”感动世人
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个甲子。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饶平如决定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写成一个个故事。他说:“那些画面其实一直在脑海里,把它们画出来,怕的是有一天老了会忘记。”
饶平如说:“再老我也不许自己忘记她。”于是,他買来丰子恺、叶浅予和华君武的画集开始临摹、创作,一张画他总要细细画上三四天才能完成。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毛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画册中的第一幅画创作于妻子去世半年后:饶平如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画画,书架上放着妻子的头像,那是她年轻时烫着鬈发、穿着石榴花袄的样子。日历显示的2008年3月19日,是她病逝的日子。他的脸颊上还挂着一滴眼泪,旁注: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手握柔毫,纸上画凄凉。
2008年7月,在老伴去世后的4个月,饶平如拒绝了孙女带他去东南亚旅游的提议,执意要回一趟南昌看看结婚的地方。这时才发现,当年的江西大旅社已经成了南昌起义纪念馆。当年两人在这里成婚时,还在旅社门口拍了结婚照。遗憾的是,这张照片遗失了。饶平如按照记忆画了一张,同页相配的是他白发苍苍的单人照片:“时隔六十年,我在南昌再访江西大旅社,伫立于当年拍婚照的门口台阶上,感慨万千。”
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18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数百幅小画幅幅精致、饱满,富有童真,画风类似丰子恺。每幅画儿下都配有小诗或短文,介绍当时的背景。从相识到相恋,从相守到相思,从相别到相念,这一切都平实而温暖。对饶平如老人来说,他一天也没有离开爱妻毛美棠,毛美棠也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