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主旨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切都给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搞好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选择怎样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研究和学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存在着一个困惑的问题:如今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笔者针对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恳请同仁指教。
一、树立新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观念的改革。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教”,并且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在目前环境下,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顺利进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学科,它的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有诸多先天的优势,其学习活动更能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精髓。为此,我尝试着去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一些新的元素。
1.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动力越大,状态越好,效果也就越明显。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传统模式,“学”跟着“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三分钟热度”,瞬间即凉。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适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总带着新鲜感走进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制件简易打字测试程序一课时,我没按传统的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照搬练习,而是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操作要求,依据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一步步地做下来,我走到课堂中间,给他们答疑,学生们兴致很高,要么一起商量,要么询问教师,很快这节课结束了,我在教室看了一圈,约80%以上的学生都做得很好,而同学们,脸上大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讲Excel函数的内容时,我利用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步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讲网络安全一节内容时,我采用讨论的方式,安排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更能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吃透了教材,吃透了学生,适时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抓牢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主地参与课堂。
2.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一个人做事,通常有两种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兴趣是内驱力,一些外部因素可称为外驱力。信息技术课不统考、不高考,于是外驱力不足,但我们不能否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想办法保持甚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内驱力支撑起整个学习过程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现在我们每班都有六十多人,大部分同学上课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不可能一一辅导,于是我就采用了分组的方法,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大家可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后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而是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并随时去解决多数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加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热情。
三、转变教师角色
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再照着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并不乐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课堂教学应努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独立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与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与摩擦。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传统教育间的矛盾,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生就会自主地与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新课程才不会形式化、表面化,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下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存在着一个困惑的问题:如今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笔者针对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恳请同仁指教。
一、树立新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观念的改革。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教”,并且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在目前环境下,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顺利进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学科,它的学习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有诸多先天的优势,其学习活动更能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精髓。为此,我尝试着去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一些新的元素。
1.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动力越大,状态越好,效果也就越明显。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传统模式,“学”跟着“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三分钟热度”,瞬间即凉。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适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总带着新鲜感走进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制件简易打字测试程序一课时,我没按传统的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照搬练习,而是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操作要求,依据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一步步地做下来,我走到课堂中间,给他们答疑,学生们兴致很高,要么一起商量,要么询问教师,很快这节课结束了,我在教室看了一圈,约80%以上的学生都做得很好,而同学们,脸上大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讲Excel函数的内容时,我利用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步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讲网络安全一节内容时,我采用讨论的方式,安排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更能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吃透了教材,吃透了学生,适时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抓牢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主地参与课堂。
2.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一个人做事,通常有两种动力:内驱力和外驱力,兴趣是内驱力,一些外部因素可称为外驱力。信息技术课不统考、不高考,于是外驱力不足,但我们不能否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想办法保持甚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内驱力支撑起整个学习过程呢?
教学实践告诉我: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现在我们每班都有六十多人,大部分同学上课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不可能一一辅导,于是我就采用了分组的方法,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大家可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后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而是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并随时去解决多数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加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热情。
三、转变教师角色
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再照着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效果并不乐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课堂教学应努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独立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与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与摩擦。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传统教育间的矛盾,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生就会自主地与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新课程才不会形式化、表面化,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