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加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确保高校德育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教育引导方向,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和完美准确的课堂呈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为依托,重点进行课程实效性研究,阐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 键 词] 高校德育;人才培养;课程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4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大学阶段的基础必修课,总体以讲授方式开展理论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老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解决了这个前提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基础课程的有效性,只有把问题意识贯穿整堂课,让学生获得解决之道与人生智慧,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由理论入心,转化为人生目标的动力,实现基础课程的实效性。然而在本课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任课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参与配合程度不足;课程缺乏及时更新的辅助教学资源,传统课件内容陈旧;任课教师选拔缺少严格标准,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合理有效的前期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很难深入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前期调查了解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开课前期首先要对在校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作一个详细了解,及时发现听课对象存在的不足,才好“对症下药”。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座谈会、抽样调查法等方式对学生展开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前期调查中要善于发现存在于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诸如价值观多样化、信念信仰缺失、集体主义区分不清、诚信缺失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的个人态度和道德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教学目标。通过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授课应对策略,为后期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课程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修课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时,要注重贴近生活实际,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如果说开展理论教育是基础,那么实践教育则可以把这些基础真正落到实处。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
系列先进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为大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思想道路。与此同时,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多,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先进思想投入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修养。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参与度
在传统的思修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课堂完全依靠单纯讲解,缺乏良好的互动和有效的课程设计,而现阶段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努力转变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并尊重学生,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相配合,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以学生为本位开展思想课程的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共同提高。
四、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
高校思修课堂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修课教师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学相关部门应努力加大思修课程的政策引导、师资力量和平
台支持,切实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后勤保障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思修课教师的选拔和管理,真正把有能力、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引入思修课堂中来,切实做好后续的考核管理;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思修课教师进行校内外专业培训交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开课前的思想调研工作,课程设计与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系统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多管齐下,从第一课堂入手,全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通过思政教育主阵地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栋梁。
参考文献:
[1]罗帅.刍议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环球市场,2017(25).
[2]龚丽萍,岑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
[关 键 词] 高校德育;人才培养;课程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4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大学阶段的基础必修课,总体以讲授方式开展理论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老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解决了这个前提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基础课程的有效性,只有把问题意识贯穿整堂课,让学生获得解决之道与人生智慧,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由理论入心,转化为人生目标的动力,实现基础课程的实效性。然而在本课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任课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参与配合程度不足;课程缺乏及时更新的辅助教学资源,传统课件内容陈旧;任课教师选拔缺少严格标准,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合理有效的前期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很难深入理解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前期调查了解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开课前期首先要对在校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作一个详细了解,及时发现听课对象存在的不足,才好“对症下药”。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座谈会、抽样调查法等方式对学生展开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前期调查中要善于发现存在于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诸如价值观多样化、信念信仰缺失、集体主义区分不清、诚信缺失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的个人态度和道德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教学目标。通过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授课应对策略,为后期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课程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修课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时,要注重贴近生活实际,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如果说开展理论教育是基础,那么实践教育则可以把这些基础真正落到实处。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
系列先进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为大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思想道路。与此同时,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多,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先进思想投入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修养。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参与度
在传统的思修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课堂完全依靠单纯讲解,缺乏良好的互动和有效的课程设计,而现阶段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努力转变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并尊重学生,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相配合,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以学生为本位开展思想课程的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共同提高。
四、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
高校思修课堂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修课教师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学相关部门应努力加大思修课程的政策引导、师资力量和平
台支持,切实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后勤保障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思修课教师的选拔和管理,真正把有能力、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引入思修课堂中来,切实做好后续的考核管理;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思修课教师进行校内外专业培训交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开课前的思想调研工作,课程设计与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系统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多管齐下,从第一课堂入手,全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通过思政教育主阵地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栋梁。
参考文献:
[1]罗帅.刍议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环球市场,2017(25).
[2]龚丽萍,岑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