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治疗肾移植术后AMR的用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Z)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时,用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2至2018年3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AMR受者的病例资料,均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西罗莫司+BZ治疗,按确诊AMR后开始使用BZ时间分为三组:早期用药(ET)组:于7 d内用药,16例;延迟用药(DT)组:于8~14 d用药,11例;晚期用药(LT)组:于14 d后开始用药,8例。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使用BZ后1个月,ET组、DT组和LT组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转阴率分别为87.5%、45.5%和25.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DSA下降率分别为93.8%、90.9%和5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DSA复发率分别为6.6%、10%和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使用BZ后1个月,ET组、DT组、LT组间移植肾血流灌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BZ后1、3、12个月,ET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DT组和LT组,且DT组显著低于LT组,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BZ后1个月,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使用BZ更可能处于其有效治疗急性AMR的窗口期,及时改善限制BZ使用的病情,尽早用药有助于提高AMR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活化和焦亡的影响及机制,为rhTPO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实验对照组(LPS组),低剂量(L组,1.35×103 U·kg-1·d-1)、中剂量(M组,2.7×103U·kg-1·d-1)、高剂量(H组,5.4×103 U·k
依据受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因素如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TNM分期等对肝细胞癌肝移植的预后进行判断仍不够全面、准确,18F-FDG PET/CT成为肝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18F-FDG高摄取多提示低分化肝细胞癌,有更强的生物侵袭性且预后较差,18F-FDG低摄取多提示高分化肝癌,从而预测肿瘤分化程度。近年来,对PET/CT的研究热点是肿瘤代谢负荷参数,能更好的预测肝癌预后,本文就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的脱敏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14例受者术前脱敏治疗方案,比较优化脱敏策略前后受者的临床结果及脱敏治疗费用。结果经脱敏治疗后,14例受者均顺利实施ABOi肾移植。术后2周内,1例受者血型抗体反弹至1:64,其余13例无反弹。术后1周内,14例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均下降至85~165 μmo
目的评价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453例有肝硬化基础史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肝病研究协会慢性肝衰竭联盟(EASL-CLIF)标准,分为ACLF组(159例)和非ACLF组(294例),同时对159例ACLF组受者再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和分析所有受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各组受者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与非ACLF组比较,ACLF
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是移植术后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减退以及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是移植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NODAT的影响因素多,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NODAT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的进展,并对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目的了解小儿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手术后的生活体验,探讨供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为研究方法,对12例小儿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小儿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捐献器官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躯体困扰(疼痛与不适、体质改变)、不确定感(受者依赖性敏感、自我怀疑、家庭压力下的迷茫)、角色适应冲突(患者-
目的比较供受者HLA血清型配型和eplet配型预测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的效力,并探讨基于供受者eplet错配数预测受者dnDSA风险的分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供受者的HLA血清型错配数及eplet错配数。随访期间定期监测抗HLA抗体,141例受者中产生dnDSA的受者(研究组)10例,dnDSA为阴性受者(对照组)131例。结合随访结果,分别评估两种方案预测dnDS
目的探讨预致敏婴儿接受婴儿供者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例预致敏婴儿成功接受二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首次肾移植时年龄6个月,二次移植时年龄8个月,由于初次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AR)而致敏,在二次肾移植术前预存有低水平的抗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术前行单次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CD20单抗处理。结果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术后1周复查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阳性率与HLA错配位点的关系,并探究dnDSA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及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101例肾移植受者的病例资料,按抗HLA抗体和dnDSA检测情况将受者分成三组,分别为抗HLA抗体阴性组(HLA-组)70例,抗HLA抗体阳性dnDSA阴性组(dnDSA-组)23例,以及抗HLA抗体阳性dnDSA阳性组(dnDSA+组)8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