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契机,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心得;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颂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在科学课堂上要让孩子经历:“提出问题,激发兴趣思维——假设预测,确立目标思维——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得出结论,绽放思维之花”的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得到绽放。现就我在科学课堂上如何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提出探究问题,激发兴趣思维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由问题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为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蚂蚁的皮球掉进了大空缸里,在不损坏大缸的前提下,你能帮助小蚂蚁取出来吗?学生都很积极想办法,多数学生都同意“把缸里装满水,皮球就浮上来了的”办法。我又问:如果掉进大缸里的是石块,这种方法可以吗?学生答不可以。我接着追问:为什么皮球在水中会上浮,而石块会下沉呢?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主题,开课进行的很顺利,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带着学习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当中。
二、假设预测,确立思维目标
预测是必要的,当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要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预测,或者叫猜测。因为预测、猜想、假设是科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预测、猜想、假设,可以让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定一个方向,确定一种思路,确立思维日标。如果问题提出后,没有预测和假设这个环节,就着手解决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而预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材料中,哪些能像皮球一样上浮,哪些能像石块一样下沉?学生就准备材料进行猜测。有些材料不敢肯定,这就需要再设计实验去验证,也为解决问题确定了一个方向。所以,在科学课中预测是必要的。
三、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要目标清晰,设计时要准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考虑各个活动环节,步骤的安排活动设计好了,要注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组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序展开,发挥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收集与整理是学生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都将在收集与整理事实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首先让孩子说说他打算如何进行探究老师所准备的这些材料是上浮还是下沉呢?教师在小组交流汇报时及时进行指正和补充,同时在探究活动时小组要分工明确,如记录员、观察员、实验员等要做到各尽其职。
四、得出探究结论,绽放思维之花
探究日的是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一个总结归纳,因此,每颂探宄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准确地表述出来。结果心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以再现的。结果可能是支持假设的,也可能是否定假设的。结果直接影响结论的得出。结论是在整理、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得出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汇报和全班研讨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要组织全班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补充,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通过探究活動,学生得出的结论是金属做成的实心物体是下沉的,而塑料、木头、纸所做成的实心物体是上浮的。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思维得到碰撞,并绽放出最美丽的思维之花。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心得;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颂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在科学课堂上要让孩子经历:“提出问题,激发兴趣思维——假设预测,确立目标思维——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得出结论,绽放思维之花”的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得到绽放。现就我在科学课堂上如何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绽放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提出探究问题,激发兴趣思维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由问题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为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蚂蚁的皮球掉进了大空缸里,在不损坏大缸的前提下,你能帮助小蚂蚁取出来吗?学生都很积极想办法,多数学生都同意“把缸里装满水,皮球就浮上来了的”办法。我又问:如果掉进大缸里的是石块,这种方法可以吗?学生答不可以。我接着追问:为什么皮球在水中会上浮,而石块会下沉呢?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主题,开课进行的很顺利,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带着学习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当中。
二、假设预测,确立思维目标
预测是必要的,当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要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预测,或者叫猜测。因为预测、猜想、假设是科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预测、猜想、假设,可以让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定一个方向,确定一种思路,确立思维日标。如果问题提出后,没有预测和假设这个环节,就着手解决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而预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材料中,哪些能像皮球一样上浮,哪些能像石块一样下沉?学生就准备材料进行猜测。有些材料不敢肯定,这就需要再设计实验去验证,也为解决问题确定了一个方向。所以,在科学课中预测是必要的。
三、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要目标清晰,设计时要准确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考虑各个活动环节,步骤的安排活动设计好了,要注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组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序展开,发挥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收集与整理是学生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都将在收集与整理事实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首先让孩子说说他打算如何进行探究老师所准备的这些材料是上浮还是下沉呢?教师在小组交流汇报时及时进行指正和补充,同时在探究活动时小组要分工明确,如记录员、观察员、实验员等要做到各尽其职。
四、得出探究结论,绽放思维之花
探究日的是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一个总结归纳,因此,每颂探宄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准确地表述出来。结果心该是真实的、客观的、可以再现的。结果可能是支持假设的,也可能是否定假设的。结果直接影响结论的得出。结论是在整理、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得出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汇报和全班研讨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要组织全班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补充,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比如,对于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通过探究活動,学生得出的结论是金属做成的实心物体是下沉的,而塑料、木头、纸所做成的实心物体是上浮的。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思维得到碰撞,并绽放出最美丽的思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