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地方院校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在分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应从提升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水平,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即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探索多元考核评价方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为园林绿地规划以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改革;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39-04
Abstract: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landscape specialty,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 sh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vel of teaching team,perfect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oretical courses,namely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exploring multipl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broad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garden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rel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Key words:Landscape green planning;Curriculum reform;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在鄉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美好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园林绿地规划对于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园林专业都开设了园林绿地规划或相关的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已成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此课程的改革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地方院校应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号召。许多学者也相继开展了园林绿地规划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包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1-2],如梁彦兰[3]提出的树立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丁晨旸等[4]提出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手段探索等。这些分析和研究均对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改进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文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在分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提升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水平、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等3个方面探索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 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性质特点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集生态、艺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理论教学共计34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在该课程开设前,已开设了“画法几何与园林工程制图”、“素描”、“园林设计初步”、“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起到承前启后和融会贯通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各项绿地的规划方法和相关标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编制和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5]。
1.2 存在问题
1.2.1 教师学术交流水平有待提升 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于2006年批准设立,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共6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研究。而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较少参加园林绿地规划相关课程教学的学术研讨会议,另一方面缺乏与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建筑学等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合作交流。
1.2.2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教学以传统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2部分组成,理论课程共34课时,采用的教材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杨赍丽主编)。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诸多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6]。但在课件内容更新、教学设计方面,若运用多媒体不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方案设计的思维模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对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相关的工科基础课程缺乏重视。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部分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授予工学学位,区别于地方院校授予农学学位的园林专业[7]。而地方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虽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但在工程技术、建工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实践知识相当薄弱,更需要具有牢固的工科基础课程知识。从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开设前已开设了“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工科基础课程开设的数量和学时较少,忽视了工科基础课程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的相关性。 1.2.3 实践教学渠道有待拓宽 目前,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学生将实际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欠缺,18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绘制公园、居住区、道路以及其他绿地等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以及植物配置,实践项目重复性较高,实践内容模式化、套路化多,对学生的锻炼不够,实践内容相对匮乏。
1.2.4 开展实践教研项目的范围较窄 一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校实践教学设备配套不齐全,实验经费少。另一方面,作为地方院校,学校与社会联系不紧密,教师、学生很少有接触实践的机会,忽视地方项目的实践教学效果。
2 改革措施
2.1 提升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水平 在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方向,设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主要负责人,丰富课程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考虑课程具有的交叉性特点,应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院校该课程交流经验,以及与旅游、地理、环境艺术等其他相关专业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平台和条件。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园林专业课程的专题研讨活动,并积极申报相关教学研究项目,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项目保证。另外,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立项项目,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
2.2 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2.2.1 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整合教学内容。概述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相关的基本概念等,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知识。其次,注重教学层次性和逻辑性。参考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提出的BOPPPS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导入坚持“新、奇、实用”原则,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要简短、富有情境性、能引起学生共鸣;在了解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前提下,分析现代园林学科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明确自己要握园林绿地规划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各项绿地的规划方法和相关标准,培养能独立进行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编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利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清晰准确地讲述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每一模块内容(见表1)。最后,要求学生针对相应教学内容,完成思考及作业考核,明确和激发学生学习动能。
2.2.2 丰富教学方法 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呈现3种:一是專题互动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根据课程进度,辅以不同专题的分组讨论、分享与探究活动,如专题作业1是在介绍城市及城市绿地相关基础知识后,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整理自己家乡或周边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及图纸,让学生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从设计方案、规划理念、规划结构、植物种植等方面分析优缺点,PPT汇报分析不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流程,并要求学生阐述不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理念和规划结构布局模式,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二是竞赛辅助教学。专题作业2是以3~4人组成1个小组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设计竞赛,首先进行园林景观环境测绘,注重分析园林景观环境空间,强调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成果表达形式为图纸和论文总结,要求学生以1号图纸完成,学生绘制图纸必须具备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图文表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网络课程教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实际设计项目结合紧密,地方院校受到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提倡运用园林学科前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借鉴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设园林绿地规划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立方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获取、选择、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交流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信息化,改变教学固定在教室的传统。另外,允许教师、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的网络连接,利用图片、文本、视频丰富课堂内容,同时通过网络及时安排课程作业、听取学生反馈,丰富教学内容。
2.2.3 探索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新性内容的考核,主要按照课程模块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注重增强学生的过程考核,强调实地调研、项目分析、个性化构思、图纸表现、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考核。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20%)、讨论课成绩(20%)、设计成绩(30%)和期末成绩(30%)组成。平时成绩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题表现以及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讨论课成绩以团队的整体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第3模块中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及编制,结合专题作业1,学生对家乡周边的绿地进行实地调研,计算现状绿地指标,定性定量评价绿地,对学生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以及PPT汇报能力等进行评价;设计成绩采用集体评图,即团队教师评分制,综合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等方向的教师,充分结合不同教师的专业特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议,避免评价教师主观上干扰了学生的成绩[8];期末成绩结合期末考试的试卷考核学生对每一模块园林绿地规划相关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2.3 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一是要关注国家绿地发展相关法规政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专题作业3是带领学生实地踏勘阜阳市典型的园林绿地,结合阜阳市文明城市创办的契机,对阜阳市城市绿地进行勘测、分析和评价等,为地方院校培养具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调动教师团队力量,结合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对绿地规划相关的科研兴趣及创新思维,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综合设计能力[9]。另外,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结合校企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园林专业工程师到院校教学,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将园林绿地规划课堂教学转入实地教学,拉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加深园林专业学生场地意识和对就业前景的合理规划。三是学生梯队式学习,即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一届一届往下传,使学生高效率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实践作业,为园林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供实践参考。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以美丽中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要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兼顾师资队伍、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思路,追求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紧密接轨,最终为地方院校输出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丰富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为社会企业或公司输入对口专攻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文丽,韩卫民.以学生为主体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绿色科技,2018(01):236-237.
[2]张云路,高梦雪,刘迪,等.应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风景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4):61-63.
[3]梁彦兰,王保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04):109-111.
[4]丁晨旸,王崑,张璐,等.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3):230-231.
[5]周围,陈亮明.《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07):211-212.
[6]岳天明,苑成冬,王月.多媒体在《园林规划设计》课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07):60-61.
[7]韩周林,江南,欧阳纯烈,等.地方师范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8-11.
[8]李文,张俊玲,张敏.引导 拓展 融合——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园林,2017,33(04):74-77.
[9]杜春兰.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J].城市规划,1998,22(3):61-62.
(责编:杨 林)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改革;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39-04
Abstract: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landscape specialty,and 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nd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 sh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vel of teaching team,perfect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oretical courses,namely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exploring multipl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broad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garden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related curriculum teaching.
Key words:Landscape green planning;Curriculum reform;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在鄉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美好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园林绿地规划对于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园林专业都开设了园林绿地规划或相关的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已成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此课程的改革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地方院校应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号召。许多学者也相继开展了园林绿地规划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包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1-2],如梁彦兰[3]提出的树立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丁晨旸等[4]提出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手段探索等。这些分析和研究均对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改进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文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在分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提升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水平、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等3个方面探索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 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性质特点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集生态、艺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理论教学共计34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在该课程开设前,已开设了“画法几何与园林工程制图”、“素描”、“园林设计初步”、“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起到承前启后和融会贯通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各项绿地的规划方法和相关标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编制和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5]。
1.2 存在问题
1.2.1 教师学术交流水平有待提升 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于2006年批准设立,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共6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研究。而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较少参加园林绿地规划相关课程教学的学术研讨会议,另一方面缺乏与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建筑学等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合作交流。
1.2.2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教学以传统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2部分组成,理论课程共34课时,采用的教材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杨赍丽主编)。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诸多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6]。但在课件内容更新、教学设计方面,若运用多媒体不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方案设计的思维模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对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相关的工科基础课程缺乏重视。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部分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授予工学学位,区别于地方院校授予农学学位的园林专业[7]。而地方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虽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但在工程技术、建工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实践知识相当薄弱,更需要具有牢固的工科基础课程知识。从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开设前已开设了“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工科基础课程开设的数量和学时较少,忽视了工科基础课程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的相关性。 1.2.3 实践教学渠道有待拓宽 目前,阜阳师范大学园林专业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学生将实际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欠缺,18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绘制公园、居住区、道路以及其他绿地等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以及植物配置,实践项目重复性较高,实践内容模式化、套路化多,对学生的锻炼不够,实践内容相对匮乏。
1.2.4 开展实践教研项目的范围较窄 一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校实践教学设备配套不齐全,实验经费少。另一方面,作为地方院校,学校与社会联系不紧密,教师、学生很少有接触实践的机会,忽视地方项目的实践教学效果。
2 改革措施
2.1 提升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水平 在阜阳师范大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方向,设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主要负责人,丰富课程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考虑课程具有的交叉性特点,应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院校该课程交流经验,以及与旅游、地理、环境艺术等其他相关专业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平台和条件。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园林专业课程的专题研讨活动,并积极申报相关教学研究项目,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项目保证。另外,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立项项目,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合作。
2.2 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2.2.1 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整合教学内容。概述城市规划基本知识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相关的基本概念等,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知识。其次,注重教学层次性和逻辑性。参考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提出的BOPPPS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导入坚持“新、奇、实用”原则,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要简短、富有情境性、能引起学生共鸣;在了解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前提下,分析现代园林学科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明确自己要握园林绿地规划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各项绿地的规划方法和相关标准,培养能独立进行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编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利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清晰准确地讲述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每一模块内容(见表1)。最后,要求学生针对相应教学内容,完成思考及作业考核,明确和激发学生学习动能。
2.2.2 丰富教学方法 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呈现3种:一是專题互动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根据课程进度,辅以不同专题的分组讨论、分享与探究活动,如专题作业1是在介绍城市及城市绿地相关基础知识后,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整理自己家乡或周边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及图纸,让学生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从设计方案、规划理念、规划结构、植物种植等方面分析优缺点,PPT汇报分析不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流程,并要求学生阐述不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理念和规划结构布局模式,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二是竞赛辅助教学。专题作业2是以3~4人组成1个小组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设计竞赛,首先进行园林景观环境测绘,注重分析园林景观环境空间,强调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成果表达形式为图纸和论文总结,要求学生以1号图纸完成,学生绘制图纸必须具备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图文表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网络课程教学。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实际设计项目结合紧密,地方院校受到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提倡运用园林学科前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借鉴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设园林绿地规划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立方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获取、选择、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交流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信息化,改变教学固定在教室的传统。另外,允许教师、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的网络连接,利用图片、文本、视频丰富课堂内容,同时通过网络及时安排课程作业、听取学生反馈,丰富教学内容。
2.2.3 探索多元考核评价方式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新性内容的考核,主要按照课程模块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注重增强学生的过程考核,强调实地调研、项目分析、个性化构思、图纸表现、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考核。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20%)、讨论课成绩(20%)、设计成绩(30%)和期末成绩(30%)组成。平时成绩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题表现以及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讨论课成绩以团队的整体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在第3模块中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及编制,结合专题作业1,学生对家乡周边的绿地进行实地调研,计算现状绿地指标,定性定量评价绿地,对学生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以及PPT汇报能力等进行评价;设计成绩采用集体评图,即团队教师评分制,综合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等方向的教师,充分结合不同教师的专业特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议,避免评价教师主观上干扰了学生的成绩[8];期末成绩结合期末考试的试卷考核学生对每一模块园林绿地规划相关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2.3 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一是要关注国家绿地发展相关法规政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专题作业3是带领学生实地踏勘阜阳市典型的园林绿地,结合阜阳市文明城市创办的契机,对阜阳市城市绿地进行勘测、分析和评价等,为地方院校培养具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调动教师团队力量,结合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对绿地规划相关的科研兴趣及创新思维,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综合设计能力[9]。另外,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结合校企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园林专业工程师到院校教学,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将园林绿地规划课堂教学转入实地教学,拉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加深园林专业学生场地意识和对就业前景的合理规划。三是学生梯队式学习,即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一届一届往下传,使学生高效率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实践作业,为园林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供实践参考。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以美丽中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地方院校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要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兼顾师资队伍、课程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思路,追求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紧密接轨,最终为地方院校输出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丰富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为社会企业或公司输入对口专攻的卓越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文丽,韩卫民.以学生为主体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绿色科技,2018(01):236-237.
[2]张云路,高梦雪,刘迪,等.应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风景园林专业“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4):61-63.
[3]梁彦兰,王保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04):109-111.
[4]丁晨旸,王崑,张璐,等.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3):230-231.
[5]周围,陈亮明.《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07):211-212.
[6]岳天明,苑成冬,王月.多媒体在《园林规划设计》课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07):60-61.
[7]韩周林,江南,欧阳纯烈,等.地方师范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8-11.
[8]李文,张俊玲,张敏.引导 拓展 融合——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园林,2017,33(04):74-77.
[9]杜春兰.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J].城市规划,1998,22(3):61-62.
(责编: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