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张老太的眼睛就像被蒙了一层布,起初就是有点儿重影,后来索性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了。儿子说,最好配个近视镜。一把年纪了,戴啥眼镜?儿子又说,那咱就去医院查查。查啥查?上医院不要钱?儿子被骂了回去。
隔天,村里却开来了一辆医疗车。是儿子找来的。
张老太摩挲着喂鸡时不小心碰伤的胳膊肘,嘟嘟囔囔骂:败家子儿!把医院搬来也不去!得多少头牛啊。
一双有力的胳膊搀住了她,“大娘,您的白内障手术,是免费的。”
真假?
听护士姑娘介绍说他们是二庙卫生院的,张老太就放了一多半的心。临沂市苍山县的二庙卫生院,周边的三十几个村四万口子人,谁个不晓得?就连邻近的郯城县胜利镇,甚至搭界的江苏邳州,都不少病人专程过来。并不是这里哪个大夫特别出名。而是,他们的服务态度着实让人舒服。有很多人对新农合报销不明白,甚至看不懂。在二庙卫生院这边,却会有专人给你解释帮你办理。一个乳腺病手术从外省治疗可能要四五万,在二庙卫生院这边,却有人会想尽办法帮你减免费用,最后可能同样的手术花费却不到几千块。
张老太就知道一个,邻村的李大头,家里有个瘫痪老娘,穷得四十好几了媳妇都娶不上,三五年前股骨头坏死,没法下地干活,差点急得喝了农药。是二庙卫生院的刘华院长领着他到县医院拍片,又给他捐了钱治腿,现在李大头逢人都说二庙卫生院的好。
儿子牵了她的手,“娘,放心吧。让大夫检查检查,要是做手术,有专车,这是人家的康复工程,大项目呢。”
张老太彻底放了心。
有一点她还是很意外,她这个不掏钱的病人,做手术住院的时候,竟然有好几个护士小姑娘三不五地来陪她拉呱儿,给她检查,甚至还有给她喂饭擦脸的。这可是闺女都做不到的啊。
重新看清东西的那天,她说什么也不让儿子掏钱,硬是拽了七十多岁的老伴儿,给医院买来了一堆大西瓜。
对二庙卫生院的院长刘华来说,这些不过是他们家庭式服务团队的一个小插曲。二庙卫生院的家庭式服务团队是包村到户的,作为全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触角”,每个基层的医院都会有这样的设置,给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查体、诊疗,每年至少巡回一次。村子往往离得远,早上五点就得出发,中间还得赶回来整理数据,全部巡检完,最少俩仨月。这,还仅仅是公共服务内容的一小部分,此外,还不能耽误正常的诊病治疗。虽说他们已经是二庙最好的医院了,内科、中医科、儿科、妇科十几个科室都具备,还有三十多张床位,但全部人手加起来也不过45个。
人手少,紧急状况就没办法全力应对。刘华和院领导班子商讨了半天,想来想去,不能一个人掰成两个使,他们只能集中心力,做好每个细节,将“突发”降到最低。如果有病人专程找某个大夫,而这个大夫恰好在巡检,怎么办?挂去向牌。是暂时离开还是入村体检,只要走到门口,一目了然。去向牌旁边,还有医生们的电话,24小时开机。原来有病人半夜发病,急得来家属哐哐砸门。现在遇到紧急情况,还能得到遥控指挥。就连病房也专门安排了人值夜班,起不来就可以打院长的投诉电话。甚至连医疗废弃物,他们都考虑到了,这里有专门的废弃物暂存处,有醒目的标示,还有专人负责,以防造成二次污染……几个办法一出来,不是没有抱怨的。就说值夜班吧,卫生院又不是在县城,更不是在大城市,一晚上能有几个来拿药的?犯得着吗?刘华却很严肃。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一年哪怕有一例病人因此受益,就是医院的功德。他说,我们没办法跟大医院比设备,跟专科医院争技术,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服务做到最好。让他满意的是,二庙卫生院这几年接到的投诉,有时一年还到不了一起,而且很快就能彻底解决。
六六在做《心术》的写作访谈时提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病人与医生之间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相对而言,可能医生更简单。刘华已经用切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隔天,村里却开来了一辆医疗车。是儿子找来的。
张老太摩挲着喂鸡时不小心碰伤的胳膊肘,嘟嘟囔囔骂:败家子儿!把医院搬来也不去!得多少头牛啊。
一双有力的胳膊搀住了她,“大娘,您的白内障手术,是免费的。”
真假?
听护士姑娘介绍说他们是二庙卫生院的,张老太就放了一多半的心。临沂市苍山县的二庙卫生院,周边的三十几个村四万口子人,谁个不晓得?就连邻近的郯城县胜利镇,甚至搭界的江苏邳州,都不少病人专程过来。并不是这里哪个大夫特别出名。而是,他们的服务态度着实让人舒服。有很多人对新农合报销不明白,甚至看不懂。在二庙卫生院这边,却会有专人给你解释帮你办理。一个乳腺病手术从外省治疗可能要四五万,在二庙卫生院这边,却有人会想尽办法帮你减免费用,最后可能同样的手术花费却不到几千块。
张老太就知道一个,邻村的李大头,家里有个瘫痪老娘,穷得四十好几了媳妇都娶不上,三五年前股骨头坏死,没法下地干活,差点急得喝了农药。是二庙卫生院的刘华院长领着他到县医院拍片,又给他捐了钱治腿,现在李大头逢人都说二庙卫生院的好。
儿子牵了她的手,“娘,放心吧。让大夫检查检查,要是做手术,有专车,这是人家的康复工程,大项目呢。”
张老太彻底放了心。
有一点她还是很意外,她这个不掏钱的病人,做手术住院的时候,竟然有好几个护士小姑娘三不五地来陪她拉呱儿,给她检查,甚至还有给她喂饭擦脸的。这可是闺女都做不到的啊。
重新看清东西的那天,她说什么也不让儿子掏钱,硬是拽了七十多岁的老伴儿,给医院买来了一堆大西瓜。
对二庙卫生院的院长刘华来说,这些不过是他们家庭式服务团队的一个小插曲。二庙卫生院的家庭式服务团队是包村到户的,作为全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触角”,每个基层的医院都会有这样的设置,给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查体、诊疗,每年至少巡回一次。村子往往离得远,早上五点就得出发,中间还得赶回来整理数据,全部巡检完,最少俩仨月。这,还仅仅是公共服务内容的一小部分,此外,还不能耽误正常的诊病治疗。虽说他们已经是二庙最好的医院了,内科、中医科、儿科、妇科十几个科室都具备,还有三十多张床位,但全部人手加起来也不过45个。
人手少,紧急状况就没办法全力应对。刘华和院领导班子商讨了半天,想来想去,不能一个人掰成两个使,他们只能集中心力,做好每个细节,将“突发”降到最低。如果有病人专程找某个大夫,而这个大夫恰好在巡检,怎么办?挂去向牌。是暂时离开还是入村体检,只要走到门口,一目了然。去向牌旁边,还有医生们的电话,24小时开机。原来有病人半夜发病,急得来家属哐哐砸门。现在遇到紧急情况,还能得到遥控指挥。就连病房也专门安排了人值夜班,起不来就可以打院长的投诉电话。甚至连医疗废弃物,他们都考虑到了,这里有专门的废弃物暂存处,有醒目的标示,还有专人负责,以防造成二次污染……几个办法一出来,不是没有抱怨的。就说值夜班吧,卫生院又不是在县城,更不是在大城市,一晚上能有几个来拿药的?犯得着吗?刘华却很严肃。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一年哪怕有一例病人因此受益,就是医院的功德。他说,我们没办法跟大医院比设备,跟专科医院争技术,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服务做到最好。让他满意的是,二庙卫生院这几年接到的投诉,有时一年还到不了一起,而且很快就能彻底解决。
六六在做《心术》的写作访谈时提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病人与医生之间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相对而言,可能医生更简单。刘华已经用切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