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献记载古蜀国有先蜀、后蜀两个时期,先、后蜀之间是缺乏文献记载的无王时期.先蜀有“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后蜀有“杜宇—开明”两朝.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先蜀相当于夏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记载古蜀国有先蜀、后蜀两个时期,先、后蜀之间是缺乏文献记载的无王时期.先蜀有“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后蜀有“杜宇—开明”两朝.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先蜀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后蜀相当于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三星堆金杖上的强鹳图可以理解为伯鹳—射鱼图,大型青铜立人像身穿伯鹳服等,是柏灌—鱼凫朝的见证.《蜀王本纪》记载三代“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末代鱼凫王“神化”时“化民”甚众,至杜宇自立为王,“化民往往复出”.我们把先、后蜀之间的无王期称为“神化”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十二桥文化.文献记载鱼凫王是田猎到湔山时成仙的,他的“神化”路线应该从三星堆古城出发,沿着湔江向西到天彭阙湔山前,再转向北进入湔江上游谷地.老蜀王神化前举行最后一次燎祭后掩埋宗庙祭器.一号祭祀坑在殷墟一期,对应于柏灌王;二号祭祀坑在殷墟二期(武丁时期),对应于鱼凫王.两者既是祭祀坑,又是器物坑.
其他文献
员工非正式网络对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和激发个体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积极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员工非正式网络、知识共享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非正式网络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共享并提升个体创造力;组织利益驱动的知识共享和个人利益驱动的知识共享对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它们交互作用的影响并不显著;组织利益驱动的知识共享和个人利益驱动的知识共享,在非正式网络和个体创造力之间均具有中介作用;网络位置在非正式网络和知识共享方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深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近10年(2010—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史学史的立项项目,可以发现该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并创新性地进行了多角度、多视域的探索,中青年学者表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规律和经验来看,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应该加强与时代的互动,培育学术新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积极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实质上讲,现阶段农村发展缓慢与其劳动力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由城市向农村回流,这是我国城乡流动人口迁移过程中所特有的现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农民工回流能够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这已经成为部分学者的共识和研究的主题,他们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参与基层治理以及促进传统乡土文化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如何应对农民工回流并挖掘其潜在行动能力,迫切需要学术界深入农村、了解民情来探究回流农民工的行动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三角形加强筋技术主要用于觚、尊、簋、卣、壶、瓿、盘等圈足器的底部与圈足连接处,纵向延伸,上端较粗,承接铜器外底,下端向下延伸逐渐变细,多为等距或对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引起了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的巨大变革.在其早期传播过程中,学者们即尝试运用这一理论去解释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由此打开了太
随着《半岛哈里哈气》等作品问世,张炜的"儿童文学"创作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张炜以"童心"为方法的创作特点,决定了这些作品既有作为"儿童文学"的一面,也有超出"儿童文学"固有概念范畴的一面,与他先前的创作共同构成了以"童心"为思想和审美内核的创作谱系.张炜在创作中塑造了拥有"童心"的人物形象,以"童心"观照了自然,借"童心"彰显了道义.由此"童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灵状态推动了作品情节的发展,同时作为一种精神立场赋予了作品别样的深度,另外还使得作者得以建构以"童心"为核心的审美范式.张炜将"童心"作为方法
作为环境公共利益的代表主体,检察机关负有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职责,地方检察机关和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均得提起跨区域环境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两类。我国检察机关改革实践表明,跨行政区域环境公益诉权的设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为将我国检察机关跨行政区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到实处,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合理确定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地位、创设跨省市两层级检察机关、重新构建检察机关司法管辖区域以及促进跨行政区域检察机关之间协同配合。
魏晋南北朝铜香炉可分为熏炉和熏斗两大类,总体上为汉代铜香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而形制有所简化.装饰艺术方面有所创新,融合新的时代因素,与同时期的其他生活家居用品风格配
党的思想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伴而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相辅相成,是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的重要保证,在党的自身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回顾百年大党的思想建设历程并厘清思想建设的主要特点,总结把握党的思想建设的成功经验与重要启示,对于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强化党的思想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持续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壮大,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性别平等与性别红利之间的关系,从结构和文化规制视角检视性别红利实现的现实困境,探讨性别红利的实现条件与激励路径.应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国家治理的站位来审视性别平等和性别红利;应从制度、服务、组织等方面共同发力,消解职场的性别区隔与歧视,推动社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降低女性的育儿成本,形成有利于激发性别红利的社会生态,助推"人尽其才"的强国战略;激发性别红利,必须避免工具化、人手化、精英化等倾向,推动两性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