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通过合理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兴趣;任务引导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学生成就感;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多种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教与学实现双赢。
【关键词】 实践;创新;双赢;教与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现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资源不合理等。本文是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提高信息技术教与学进行的一些探究。
一、合理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这节信息技术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感到心驰神往,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促使他们集中精神想办法学好本节课。如果有了动力,课堂氛围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呢?教与学的效果又怎么会不提高呢?例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微课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把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有利于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看边练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上课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有利于教师同时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局部处理》这一课时,我在授课之前一个星期录制了微课,让学生自行观看。微课通过实例来讲解图像的局部处理,在微课中穿插讲解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用法。如在讲《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时,我用微课《棋盘上的麦粒》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微课的出现改变了老师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理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方法。
二、任务引导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找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的事例,这时信息才能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头脑,从而让教与学更有效。例如在电脑制作作品辅导时,首先寻找切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关的事物,例如在电子报或网页的制作选择题材时,可以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乐器、舞蹈或运动等。其次选择源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与调查。例如一位同学因为喜欢吃豆芽,她做了一个叫《萌发的希望》的电子期刊作品,这位同学为了完成这个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调查,包括如何识别市场上的毒豆芽,如何发豆芽的,豆芽的营养价值等的调查。再次选择源于学习与竞赛的科学探究。例如学校社团的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无人机比赛等。最后选择源于地方特色与文化的调研。例如清远的漂流、碌鹅、佛冈的豆腐节、英石等。这些熟悉的事物都成为学生创作之源,有了这些与学生关联的任务,学生学起来就非常轻松了,课堂的教与学就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学生成就感
“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一位有远见的老师都会选择后者。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学生能够拥有一杆枪,他们就能用它去捕猎,获得更多的猎物去继续生存下去。因此,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例如讲解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时,我将其与音乐的欣赏课结合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成立小组,制订计划、导演、音效、视频剪辑、美工等来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對于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做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合成》,我就把学生对本课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分配不同的任务,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作品,快完成作品的小组还担任其它小组的辅导工作。
对于一位有条件的学者,肯定希望跟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学习。在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DIY竞赛时,我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家先自学,回到学校完成任务。我提前一个星期给学生一份学案及相关的视频,让他们在家看视频,浏览相关的教学网站自学,然后回到学校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在家自学的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针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还互相分享自己在家自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学生分享了在学习机器人时,组装时元件的摆放位置及编程时要注意什么的心得体会。这种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张嘴等食”变为“主动觅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不可遇见的问题,让教与学实现双赢。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精彩的课堂评价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让教与学更有魅力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客观真实的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真诚而亲切并饱含激励,对不正确的给予点拨,正确的给予激励。如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防止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以事实说话,做到有理有据。通常我会让学生把自己最优的作品,上传到学习网站的作品档案中,然后制订一个评价表,评价表包括作者收集的素材、学习体会、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建议等。这样不但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作过程,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为教与学做好前提工作。而且学生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效果。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安排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赵云霞,朱倩.信息技术课堂的微“翻转”[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6):21.
2.周青《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吴卫红《课堂评价策略初探》2010(11)86.88
4.催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 实践;创新;双赢;教与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现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资源不合理等。本文是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提高信息技术教与学进行的一些探究。
一、合理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这节信息技术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感到心驰神往,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促使他们集中精神想办法学好本节课。如果有了动力,课堂氛围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呢?教与学的效果又怎么会不提高呢?例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微课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把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有利于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看边练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上课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有利于教师同时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局部处理》这一课时,我在授课之前一个星期录制了微课,让学生自行观看。微课通过实例来讲解图像的局部处理,在微课中穿插讲解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的用法。如在讲《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时,我用微课《棋盘上的麦粒》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微课的出现改变了老师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理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方法。
二、任务引导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找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的事例,这时信息才能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头脑,从而让教与学更有效。例如在电脑制作作品辅导时,首先寻找切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关的事物,例如在电子报或网页的制作选择题材时,可以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乐器、舞蹈或运动等。其次选择源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与调查。例如一位同学因为喜欢吃豆芽,她做了一个叫《萌发的希望》的电子期刊作品,这位同学为了完成这个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调查,包括如何识别市场上的毒豆芽,如何发豆芽的,豆芽的营养价值等的调查。再次选择源于学习与竞赛的科学探究。例如学校社团的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无人机比赛等。最后选择源于地方特色与文化的调研。例如清远的漂流、碌鹅、佛冈的豆腐节、英石等。这些熟悉的事物都成为学生创作之源,有了这些与学生关联的任务,学生学起来就非常轻松了,课堂的教与学就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学生成就感
“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一位有远见的老师都会选择后者。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学生能够拥有一杆枪,他们就能用它去捕猎,获得更多的猎物去继续生存下去。因此,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例如讲解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时,我将其与音乐的欣赏课结合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成立小组,制订计划、导演、音效、视频剪辑、美工等来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對于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做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合成》,我就把学生对本课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分配不同的任务,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作品,快完成作品的小组还担任其它小组的辅导工作。
对于一位有条件的学者,肯定希望跟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学习。在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DIY竞赛时,我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家先自学,回到学校完成任务。我提前一个星期给学生一份学案及相关的视频,让他们在家看视频,浏览相关的教学网站自学,然后回到学校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在家自学的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针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还互相分享自己在家自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学生分享了在学习机器人时,组装时元件的摆放位置及编程时要注意什么的心得体会。这种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从“张嘴等食”变为“主动觅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不可遇见的问题,让教与学实现双赢。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精彩的课堂评价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让教与学更有魅力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客观真实的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真诚而亲切并饱含激励,对不正确的给予点拨,正确的给予激励。如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防止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以事实说话,做到有理有据。通常我会让学生把自己最优的作品,上传到学习网站的作品档案中,然后制订一个评价表,评价表包括作者收集的素材、学习体会、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建议等。这样不但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作过程,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为教与学做好前提工作。而且学生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效果。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安排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赵云霞,朱倩.信息技术课堂的微“翻转”[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6):21.
2.周青《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吴卫红《课堂评价策略初探》2010(11)86.88
4.催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