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课程内容的革新,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一、转变老师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首先要多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有人说,高中才有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初中和小学还没有,怎么学?其实,不管是什么学科,有些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相通的。据我个人有的实践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熟悉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科学的使命是什么,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小学科学课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好多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如探究教学法。在 学校依靠技术教师一般只有一二个,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听课,在模仿中学习上课经验。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相当普遍,作为信息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哪有在依靠技术课上不用之理,何况正可以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究魅力。由于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逼真、虚拟的学习情境和交互会话操作程序,以及在学习内容选择的方便性,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北京洪恩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学电脑》,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光盘,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在网上有许多电脑方面的初级教程,有的还做的相当不错,好像一本电子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链接,依托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高年级学生中是很值得倡导的。如洪恩在线的电脑乐园就是一个初学者的乐园。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一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从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开始者。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如同数学、物理等的学科看待,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受这些学科的影响太大。从而对学生时行灌输式教学,本来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课,却因为“别动,先听我讲”而变得枯燥无味。目前信息技术教材分册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好这本教材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教死书,死教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98、画图、文字处理,学做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知识等,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上,这几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教学顺序也有严格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老师就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肯定会丧失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打破各模块之间的界限,能教就教,当然每个模块要有所侧重,只要学生能够乐意接受。例如我要教“文字处理”之前,把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提供方便,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这一主线。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在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页,能把自己喜欢的文字、图片和网页保存起来。学生在制作小报时,他们可选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做书上的例子。
四、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说会十分陌生。为了尽快的解决问题,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事实上,学生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非常有限,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
一、转变老师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首先要多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有人说,高中才有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初中和小学还没有,怎么学?其实,不管是什么学科,有些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相通的。据我个人有的实践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熟悉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科学的使命是什么,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小学科学课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好多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如探究教学法。在 学校依靠技术教师一般只有一二个,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听课,在模仿中学习上课经验。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相当普遍,作为信息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哪有在依靠技术课上不用之理,何况正可以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究魅力。由于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逼真、虚拟的学习情境和交互会话操作程序,以及在学习内容选择的方便性,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北京洪恩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学电脑》,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光盘,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在网上有许多电脑方面的初级教程,有的还做的相当不错,好像一本电子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链接,依托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高年级学生中是很值得倡导的。如洪恩在线的电脑乐园就是一个初学者的乐园。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一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从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开始者。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如同数学、物理等的学科看待,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受这些学科的影响太大。从而对学生时行灌输式教学,本来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课,却因为“别动,先听我讲”而变得枯燥无味。目前信息技术教材分册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好这本教材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教死书,死教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98、画图、文字处理,学做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知识等,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上,这几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教学顺序也有严格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老师就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肯定会丧失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打破各模块之间的界限,能教就教,当然每个模块要有所侧重,只要学生能够乐意接受。例如我要教“文字处理”之前,把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提供方便,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这一主线。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在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页,能把自己喜欢的文字、图片和网页保存起来。学生在制作小报时,他们可选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做书上的例子。
四、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说会十分陌生。为了尽快的解决问题,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事实上,学生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非常有限,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