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怎样亮出“个性热点”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考作文常见失误之一就是一窝蜂写“热点”,撞车严重,鲜有个性。以前此类失误也有,但以今年为最。因为今年的热点很多:雪灾,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反对藏独……同学们考前的有关储备也很丰富。但这些库存怎样提取,怎样扣题,怎样出新,很多同学“临门一脚”的功夫欠缺,问题多多。
  一是生拉硬扯,文不对题。萧山市半命题作文《假如再给我一次____(机会、失败、尝试……)》,有位同学写抗震救灾事迹,说自己现在还是初中生,不能去灾区,希望将来长大后“再给我一次机会”,亲赴灾区云云。希望得到的“机会”可以多种多样,为什么非要再遭一次灾,走进满目疮痍的重灾区呢?又如济南市考《偶然的发现》,有的同学竟然把抗震英雄事迹作为“发现”的对象,地球人都在主动关心的事,“偶然”间才被他“发现”,这只会叫人莫名其妙。
  二是“复印”故事,人云亦云。有的题目热点指向性很明显,如成都题《震撼心灵的_____》,有的同学把人人共有的媒体材料一抄,最后加上一句“这就是震撼心灵的故事”,文章就完了,结果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
  三是笔法单调,构思平庸。面对热点,不少同学堆砌材料,平面展开,不讲究切入点,不锤打动情点,弱化了热点材料的震撼力和可读性。如南通市考《一道风景线》(全命题),题目富有诗意,但很多同学只知叙述,没有抒情议论,“风景线”的内涵显得云遮雾罩,主题淹没在叙述之中。
  针对上述三种病症,开出的药方是:面对考题,要冷静对待,如果其他材料的契合度超出热点材料,那就不要硬往热点材料上凑,要“忍痛割爱”;如考题较为明显地指向热点,那就要避免照搬现成材料,而要融入属于你自己的抒情议论;要巧取切入点,凸现动人处,做到人有我新,同中见异;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努力让人物立体化,事件细节化。南通市有一篇作文写抗震救灾英雄人物何翠青,开篇这么切入:“柳梢翠绿,草色青青。这是何等诱人的初春风景线!何翠青,这又是一道令多少同龄人永远铭刻在心的翠青亮丽的风景线!”你看,“何”“翠”“青”三个字巧妙地嵌入点题文字中,这就是机智,这就是独出心裁!总之,热点入文,不能写成“共性热点”,而要亮出“个性”。
  
  [升格示例]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你驾驶着飞机,熟练地起飞,沉着地执行任务。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从你身边掠过,金色的阳光照着你古铜色的脸庞。[加“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线!”] 你顺利地完成任务,顺利地返航。[加“机尾在空中留下的一痕白雾,被阳光镶上金色的裙边,那又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线!”]
  一群鸽子出现在你的前方。这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加点处改为“在城市公园,它们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可如今,它们却成了灾难的使者,将你半途拦下。你毫不惊慌,沉稳地操纵着飞机,左躲右闪,你很娴熟地避让,可命运却不让你躲闪,鸽群在瞬间击中发动机,命运在你飞行的半途、生命的半途将你截住。
   你依旧镇定、从容,你告诉地面的战友:“我撞鸟了,准备跳伞。”飞机已摇摇欲坠,你备好伞包,然而命运又给你出了一道严峻的考题:此时飞机的下方,散布着多个居民点,那里有平静生活着的父老乡亲,[加点处改为“那里的上百户人家都有着幸福的风景线”]飞机上的近百枚航弹,如果任其坠毁,谁知道会有多少个生命随风飘散!
   飞机离地还有150米,地面收到你的声音:“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这让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却说不出一句话。
   你想过吗?你还年轻,你还有你的事业,你的家庭,你还有你光明的未来啊!这毕竟不是你的错,你就这样甘愿放弃你的生命?你珍贵的人生才到“一半”啊!
  [加点处改为“你生命路程的前方,还有多少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飞机离地还有60米,你仍然可以跳伞,然而你只留下一句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飞机在地面滑行了30多米,你再也无法越过命运设在你面前的护坡,爆炸声中,你的英魂不朽……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你——英雄李剑英,16秒惊天一落,感动了13亿中国人![本段改为“你听到了吗?当你选择将生命停在半途,你的生命却闪射出辉煌异彩!16秒惊天一落,你——英雄李剑英,从空中到地面,画出了一道生命的风景线,感动了13亿中国人!”]
  
  评析
  原文是一篇扩容型记叙文,作者选取热点题材,以“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的事迹演绎“一道风景线”,立意正确;采用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倾诉和抒情,使虚化的比喻意义具有翔实内容的支撑;心理描写比较细致,语言有哲理。主要缺点是叙写和抒情定向不够,没有紧扣“一道风景线”,感悟缺乏深度和个性,“风景线”的内涵显得不明朗,不突出。被评为三类卷上45分。修改后的文章紧扣“一道风景线”展开,主题鲜明,内涵深刻。
  怎样运用热点题材写中考作文?这篇升格示例给我们的启示是:1.叙写中加入个性化感悟,消除“复印”痕迹。“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的事迹人所共知,开头两段写大自然与人组成的风景线和飞机与大自然组成的风景线,就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体现出“人有我新”的特色;2.加强扣题意识,谱写主题旋律。要让这种旋律在全文或明或暗地回荡,让读者不断倾听和体味。如原文说“那里有平静生活着的父老乡亲”,改为“那里的上百户人家都有着幸福的风景线”;原文说“你珍贵的人生才到‘一半’啊”,改为“你生命路程的前方,还有多少道美丽的风景线啊”,都紧扣主题旋律;3.抒情议论讲究深刻精警,防止人云亦云。修改后结尾处的议论“从空中到地面,画出了一道生命的风景线”就是这样的佳句——既照应了前文关于“风景线”的几处叙写,又从外到内,由大自然深入到人物心灵,情感旋律达到高潮。
其他文献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在北师大辅修中国文学史的课程。有一天,为我们授课的刘宁老师在讲授唐诗“少年精神”时,建议我们读读李长之先生的著作。那时图书馆所藏李长之的单行本著作并不多,却有十卷本的《李长之文集》,其中就收录了《中国文学史略稿》。不读则已,一读便惊叹于李先生的才气,想不到枯燥的文学史教材竟也能意气飞扬,从此我便将此书备置案头,时常翻阅。后来研究生考试,我以此书为应试秘本,居然顺利过关。现在,《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台湾“中研院”院士,著名的历史学家,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美国、台湾和香港等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西周史》、《万古江河》等。  陈心想(以下简称陈):先生著作等身,在史学界有口皆碑。但我发现您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经验,似乎跟人家不一样?  许倬云(以下简称许):首先,大家的称赞不敢当,我只是尽了一个学人的本分
上午八点钟光景,这条省级公路上人流车流,来往不息。坐落在公路边上的这个小镇唯一的菜市场,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喧闹的时刻……  突然间,“啪”的一声怪响,所有的目光随之迅速定格:一辆农用车撞到了一辆旧式自行车,骑车的老汉被撞倒在地。、  这下有热闹看了,人们迅速围了过来。  “这不是大桥南边的老王头吗?”  “真的是他,没错!”  认识老王头的人还真不少,农用车竟然撞了他,麻烦大了!  肇事的是个
喜剧的谐谑感和人世的“神圣感”之间往往难以兼容。在艾柯的著名小说《玫瑰之名》中,瞎子修士杜绝亚里士多德“论喜剧”文稿的传播,就是因为惧怕喜剧诱发对基督教上帝的亵渎。而马基雅维利的作品《曼陀罗》恰为一部极具渎神意味的喜剧。  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事业,当今学界存在三种比较著名的阐释路径,分别是施特劳斯学派的古今之争路径、“剑桥学派”的公民人文主义路径和激进民主派的平民主义路径。三派理论倾向迥异,但都关注
如今,各类考试中的作文试题给了同学们较大的发挥空间。命题作文较少见了,大多是围绕某个话题自拟题来写作文。有的同学一见“题目”可以“自拟”,便不假思索地给自己的文章拟定了标题,这样拟出的标题往往落入俗套,殊不知,标题是文章的招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我们给作文拟题,一定要多动一番脑筋。标题恰当、新颖,文章才能先声夺人。  所谓恰当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打从它的身边走过,倏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切切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春藤吗?长春藤没有它这样的绰约;是矮牵牛花吗?牵牛花没有它这样的旖旎;是灵芝牡丹?铁骨凌霄?飞燕草?金银花?让人认不出,更又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
彭靖武先生的职业是教师,写作只是副业。长篇小说《盲流》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何为“盲流”?就是人口的盲目流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因天灾人祸,全国各地盲流新疆的民众特别多,当然也有一些到新疆寻梦的年轻人。然而,盲流中最可怜的还是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及其子女,命运多舛,彭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因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而不被大学录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里他能写能画,明明干文化教员的事,却不能当文化教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读《蒹葭》,仿佛一幅中国山水画呈现眼前。诗以“蒹葭”和“白露”起兴,营造了一个苍茫、邈远、
一  走在北维州泰森斯(Tysons)地区的马克林、维也纳,常常看到一栋连一栋崭新的豪宅。门开处,走出一个人、一条狗,他们就是这所居住面积超过两百坪的房屋中的全部居民。我常想,冬天的暖气要烧暖这巨大的空间,夏天的冷气要吹凉这巨大的空间,资源的浪费不是小数。更何况,为了营造大屋,减少了绿地,人与自然的间隔便更加疏远。阔地、大屋曾经是许多人朝思暮想的一部分,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由于地价的飙涨,阔地
2018年7月,唐君毅将近七十年前为胡兰成《中国文明的前身与现身》(即日后成书的《山河岁月》上卷原稿)撰写的序言在拍卖市场流出。公认的“深明大义的正人君子”唐君毅何以没有“计较胡兰成的汉奸身份”,与他维系了近乎几十年的断续联系,这貌似令人难以理解的漫长交集中,其实透露出唐君毅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价值及其展开方式的洞察与悲悯,其本质是东、西会通中的当代学术如何书写与建构问题。  有关胡兰成的讨论经常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