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有一所“秀外慧中”的学校,她既有着优美的校园、幽雅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又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质量。她就是重庆市珊瑚中学。
作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初中(全市仅三所),珊瑚中学在尹厚霖校长的带领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坚持“唤醒·鼓舞·激励”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珊瑚中学始终倡导“绿色教育”,以“树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精心培养“仁爱、文明、诚信、好学”的珊中学子,努力造就“基础宽厚、勇于创新、个性鲜明、特色发展”的未来人才。
以课程激扬生命智慧
“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它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珊瑚中学近年来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整体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开辟了多彩的空间。
理念领航,丰富特色课程内涵 首先,“优质+多元”的课程思想,是着眼于珊中人的发展、社会和未来的需求,以及世界的眼光来建构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优质、多元”是珊中的育人目标,这也成了该校课程建设的方向。珊瑚中学的“优质+多元”特色课程建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改造与创新,是践行“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培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个性突出、适应发展”的珊中学子的具体实践。
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文化积淀与提炼,珊瑚中学的办学效益已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带动了学生的优质发展。目前,在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课程建设中,该校学科组对国家基础课程进行了二度开发,开发学科拓展型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主题模块,提供给学生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最后,珊瑚中学在“优质+多元”的学校文化引导下,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形成了以“基础扎实、科技领先、体艺见长”为特点的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形象是学校特色文化的最终体现,而学生的形象塑造经由课程予以实现。因此,该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严格遵循“尊重学生自愿、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的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了机器人制作、模型制作、小小实验家、科技小发明等科技特色课程,珊中好声音、珊中达人秀、音乐鉴赏、舞台剧、合唱艺术、科幻绘画、服装设计等艺术特色课程,篮球、乒乓球、田径等技能训练为主的体育特色课程。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多元开放,拓展学校课程内容 珊瑚中学把人文社会、工程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专题教育、德育实践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把自己创设与借用改用相结合,个体开发与集体开发相结合,模块课程与专题课程、微型课程相结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把加强校际合作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共建单位合作,建立以专题或模块为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外人才库,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渠道。
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以我是主持人、英语阅读、英语角、文学鉴赏、疯狂名人等课程实施以及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以手工制作、生化实验、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巴渝文化麻辣烫”为主题开展巴渝名人、巴渝遗址、巴渝民俗、巴渝名胜等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学科课程为基础,整合学习资源开展学科拓展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珊瑚中学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活动以及学科育德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该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面面观”校园剧、模拟法庭、午间音乐会、社区实践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该校的“梦想与团队”项目组和“气候酷派”项目组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团队精神,通过收集资料、项目策划、项目开展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两个项目组均在全国、重庆市的比赛中荣获佳绩,“梦想与团队”项目组在全市项目推广会上作经验介绍,“气候酷派”项目组代表重庆参加在上海组织的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项目驱动,提升特色课程品质 珊瑚中学以课程建设为平台,践行着“课程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的实施策略。
目前,各项目组每学年向学校申报的小课题达20余个,而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就有近70%。因此,项目驱动是提升该校特色课程的有效途径。该校各项目组按照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细则,从小处着手,结合校情、学情设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开设的特色课程项目达30余项。如:具有明显地域风情的特色课程——“巴渝历史文化研究”系列课程,培养学生阅读、演讲能力的特色课程——“英语阅读训练”与“课本剧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南山腊梅栽培技术研究”等。通过课题的引领,带动了珊瑚中学特色课程的实施,提高了特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该校项目组的教师们本着互助诊断不足、提升课堂品质的目标,通过组内合作、共同研讨、项目合作、协同研究,发挥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整体推进学生发展。如:“打造珊中舞台剧课程”涉及服装设计和舞蹈编辑与排练两个项目和不同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因此,他们根据学生的报名意愿分别开展研究,为完成“打造舞台剧”项目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机制建立,提升特色课程品质 珊瑚中学对特色课程建设坚持以“双向选择和双向评价”的方式,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及成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价,有效地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对于课程设置科学、实施有序、学生喜欢的课程,该校对项目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课程开展情况较差的课程进行淘汰,并将项目组课程开展的情况与该校教师的考核挂钩,纳入教师的绩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之中。为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珊瑚中学制定了《重庆市珊瑚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重庆市珊瑚中学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重庆市珊瑚中学学生特色课程选课手册》,并强化课程领导力意识、整合学校资源为推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策略与方法,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探索构建珊瑚中学特色课程体系。 让课改促进教师提升
一直以来,珊瑚中学都致力于践行有珊中生命价值的教育,而课堂作为师生生命智慧和活力涌动的主要场所,自然成了该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他们以重庆市“卓越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分层递进,激励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有“序” 首先,加强理论指引,切实转变观念。理论支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珊瑚中学先后邀请了马子坤、谷生华、杜金山等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良师的智慧”“高校课堂的三个最佳”“解码高效课堂”等专题讲座,就教师的职业心态、职业愿望等方面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职业修养,为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课改实施。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原动力。基于此,珊瑚中学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先后组织大批教师到山东、上海等课改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先后参考了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学校的课改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之上,该校选拔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名校研修学习,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理论指引。
最后,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工作开展。珊瑚中学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管理,分学科成立了课堂改革指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为实施高效活力课堂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为了保障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该校还组织召开动员会,拟订方案,学习相关材料,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学生的培训、集体备课制度的重建、导学案的设计等)。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法” 借他山之石,融自身实际,珊瑚中学提出了“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模式。“五环”是指教学中的“导·学·议·练·悟”五环节,通过学生预习、问题反馈、互助释疑、深化拓展、检测评价这五个步骤来充分实现;“三位”是指学生自学到位、合作学习到位、教师引导学习到位。课堂研究是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研究的统一,“五环·三位”既是具体措施,又体现了该校全方位改革的决心。
通过研究课、优质课、研讨课,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了师生对于课改的认识,也很好地展示了珊瑚中学课改的基本情况。2012年12月,珊瑚中学结合重庆市南岸区推进“卓越课堂”建设的要求,开展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为主题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得到了所有来宾和家长的一致赞许和肯定。通过活动的开展,展现了珊中师生精神风貌、彰显该校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促进了该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快了珊瑚中学改革的步伐。
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有“形” 为了配合“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珊瑚中学加强了学习小组建设,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均衡发展。同时,该校完善了优秀小组的评比和奖励方式,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学习小组的评比和奖励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并定期对班级中开展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宣传小组的学习情况供其他小组学习和借鉴。
不仅如此,该校还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上尝试着进行改变:变预设问题的计划课堂为生成问题的互动课堂,变点状教学为整体意识的教学,变机械性使用教学资源为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同时,该校要求教师严格落实“三讲三不讲”,体现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遵循“集体-个人-集体”的编写流程,形成有效的“导学案”,助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珊瑚中学还改革了学生评价方式,通过学业、表达、情感、能力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与自信,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珊瑚中学尝试的这些改变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手法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了,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也空前地提高了。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效” 珊瑚中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首先,该校重视教研工作的有效研究,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教学指导、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研讨为形式,以“问题-计划-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不断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为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珊瑚中学对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开展有效教研,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案。
最后,该校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以学校评定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用多元化的评定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珊瑚中学把优质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制高点,潜心探索,大胆实践,成效显著,享誉巴渝。如今,他们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传承、抓内涵、树示范。面对新的挑战,相信珊瑚中学一定会在开拓与创新中展现智慧,在求实与奋进中凝聚力量,走出一条更加精彩的教育之路。
作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初中(全市仅三所),珊瑚中学在尹厚霖校长的带领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坚持“唤醒·鼓舞·激励”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珊瑚中学始终倡导“绿色教育”,以“树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精心培养“仁爱、文明、诚信、好学”的珊中学子,努力造就“基础宽厚、勇于创新、个性鲜明、特色发展”的未来人才。
以课程激扬生命智慧
“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它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珊瑚中学近年来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整体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开辟了多彩的空间。
理念领航,丰富特色课程内涵 首先,“优质+多元”的课程思想,是着眼于珊中人的发展、社会和未来的需求,以及世界的眼光来建构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优质、多元”是珊中的育人目标,这也成了该校课程建设的方向。珊瑚中学的“优质+多元”特色课程建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改造与创新,是践行“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培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个性突出、适应发展”的珊中学子的具体实践。
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文化积淀与提炼,珊瑚中学的办学效益已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带动了学生的优质发展。目前,在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课程建设中,该校学科组对国家基础课程进行了二度开发,开发学科拓展型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主题模块,提供给学生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最后,珊瑚中学在“优质+多元”的学校文化引导下,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形成了以“基础扎实、科技领先、体艺见长”为特点的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形象是学校特色文化的最终体现,而学生的形象塑造经由课程予以实现。因此,该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严格遵循“尊重学生自愿、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的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了机器人制作、模型制作、小小实验家、科技小发明等科技特色课程,珊中好声音、珊中达人秀、音乐鉴赏、舞台剧、合唱艺术、科幻绘画、服装设计等艺术特色课程,篮球、乒乓球、田径等技能训练为主的体育特色课程。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多元开放,拓展学校课程内容 珊瑚中学把人文社会、工程科技、艺术体育、社会实践、专题教育、德育实践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把自己创设与借用改用相结合,个体开发与集体开发相结合,模块课程与专题课程、微型课程相结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把加强校际合作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共建单位合作,建立以专题或模块为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外人才库,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渠道。
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以我是主持人、英语阅读、英语角、文学鉴赏、疯狂名人等课程实施以及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以手工制作、生化实验、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巴渝文化麻辣烫”为主题开展巴渝名人、巴渝遗址、巴渝民俗、巴渝名胜等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学科课程为基础,整合学习资源开展学科拓展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珊瑚中学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活动以及学科育德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该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面面观”校园剧、模拟法庭、午间音乐会、社区实践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该校的“梦想与团队”项目组和“气候酷派”项目组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团队精神,通过收集资料、项目策划、项目开展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两个项目组均在全国、重庆市的比赛中荣获佳绩,“梦想与团队”项目组在全市项目推广会上作经验介绍,“气候酷派”项目组代表重庆参加在上海组织的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项目驱动,提升特色课程品质 珊瑚中学以课程建设为平台,践行着“课程课题化,课题方案化,方案实践化,实践反思化,反思提升化”的实施策略。
目前,各项目组每学年向学校申报的小课题达20余个,而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就有近70%。因此,项目驱动是提升该校特色课程的有效途径。该校各项目组按照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细则,从小处着手,结合校情、学情设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开设的特色课程项目达30余项。如:具有明显地域风情的特色课程——“巴渝历史文化研究”系列课程,培养学生阅读、演讲能力的特色课程——“英语阅读训练”与“课本剧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南山腊梅栽培技术研究”等。通过课题的引领,带动了珊瑚中学特色课程的实施,提高了特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该校项目组的教师们本着互助诊断不足、提升课堂品质的目标,通过组内合作、共同研讨、项目合作、协同研究,发挥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整体推进学生发展。如:“打造珊中舞台剧课程”涉及服装设计和舞蹈编辑与排练两个项目和不同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因此,他们根据学生的报名意愿分别开展研究,为完成“打造舞台剧”项目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机制建立,提升特色课程品质 珊瑚中学对特色课程建设坚持以“双向选择和双向评价”的方式,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及成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价,有效地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对于课程设置科学、实施有序、学生喜欢的课程,该校对项目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课程开展情况较差的课程进行淘汰,并将项目组课程开展的情况与该校教师的考核挂钩,纳入教师的绩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之中。为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珊瑚中学制定了《重庆市珊瑚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重庆市珊瑚中学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重庆市珊瑚中学学生特色课程选课手册》,并强化课程领导力意识、整合学校资源为推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策略与方法,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探索构建珊瑚中学特色课程体系。 让课改促进教师提升
一直以来,珊瑚中学都致力于践行有珊中生命价值的教育,而课堂作为师生生命智慧和活力涌动的主要场所,自然成了该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他们以重庆市“卓越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分层递进,激励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有“序” 首先,加强理论指引,切实转变观念。理论支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珊瑚中学先后邀请了马子坤、谷生华、杜金山等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良师的智慧”“高校课堂的三个最佳”“解码高效课堂”等专题讲座,就教师的职业心态、职业愿望等方面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职业修养,为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课改实施。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原动力。基于此,珊瑚中学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先后组织大批教师到山东、上海等课改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先后参考了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学校的课改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之上,该校选拔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名校研修学习,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理论指引。
最后,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工作开展。珊瑚中学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管理,分学科成立了课堂改革指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为实施高效活力课堂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为了保障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该校还组织召开动员会,拟订方案,学习相关材料,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学生的培训、集体备课制度的重建、导学案的设计等)。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法” 借他山之石,融自身实际,珊瑚中学提出了“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模式。“五环”是指教学中的“导·学·议·练·悟”五环节,通过学生预习、问题反馈、互助释疑、深化拓展、检测评价这五个步骤来充分实现;“三位”是指学生自学到位、合作学习到位、教师引导学习到位。课堂研究是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研究的统一,“五环·三位”既是具体措施,又体现了该校全方位改革的决心。
通过研究课、优质课、研讨课,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了师生对于课改的认识,也很好地展示了珊瑚中学课改的基本情况。2012年12月,珊瑚中学结合重庆市南岸区推进“卓越课堂”建设的要求,开展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为主题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得到了所有来宾和家长的一致赞许和肯定。通过活动的开展,展现了珊中师生精神风貌、彰显该校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促进了该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快了珊瑚中学改革的步伐。
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有“形” 为了配合“五环·三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珊瑚中学加强了学习小组建设,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均衡发展。同时,该校完善了优秀小组的评比和奖励方式,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学习小组的评比和奖励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并定期对班级中开展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宣传小组的学习情况供其他小组学习和借鉴。
不仅如此,该校还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上尝试着进行改变:变预设问题的计划课堂为生成问题的互动课堂,变点状教学为整体意识的教学,变机械性使用教学资源为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同时,该校要求教师严格落实“三讲三不讲”,体现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遵循“集体-个人-集体”的编写流程,形成有效的“导学案”,助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珊瑚中学还改革了学生评价方式,通过学业、表达、情感、能力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与自信,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珊瑚中学尝试的这些改变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手法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了,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也空前地提高了。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效” 珊瑚中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首先,该校重视教研工作的有效研究,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教学指导、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研讨为形式,以“问题-计划-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不断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为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珊瑚中学对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开展有效教研,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案。
最后,该校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以学校评定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用多元化的评定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珊瑚中学把优质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制高点,潜心探索,大胆实践,成效显著,享誉巴渝。如今,他们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传承、抓内涵、树示范。面对新的挑战,相信珊瑚中学一定会在开拓与创新中展现智慧,在求实与奋进中凝聚力量,走出一条更加精彩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