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慈善达人“全为民”检破烂捐助感动一座城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西省太原,有这样一位热衷慈善的捐助者:他自身的生活很艰辛,也可以说很潦倒,但他却数十年坚持捐款帮助他人。他化名“全为民”,以独腿站立世界的方式,彰显着他个人的精神魅力。有人说他不值,也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觉得心里高兴,舒畅,就值了。”
  河坝上安“家”
  2017年6月14日上午,省城太原艳阳高照,热气逼人。太原市新建北路南沙河桥岸边,年过花甲的肢体残疾人“全为民”坐在河坝上,撑着一把坏掉的花伞,仔细盯着眼前刚回收回来的一车废品。他的脚边,有一床被子和一堆杂物,用一块淡蓝色的大塑料布和几块海绵遮盖着。6月18日,下午太原市突然降临一场雷阵雨,将省城浇了个透,人们纷纷往家赶或找避雨的地方。60岁的残疾人“全为民”拄着拐杖穿过雨幕,赶往马路对面河坝上一块淡蓝色的塑料布下避雨。自从2017年4月份收购站的库房被拆后,“全为民”就把这里当成家,刮风下雨都守在这里,着实让人感动。
  河坝上安家?在笔者的不解中,“全为民”告诉笔者,这是他的自愿行为。“全为民”原名穆建和,是太钢的一名退休工人,太原市尖草坪区人。1979年,他在一次工伤中失去了右腿。人虽然离开单位,但单位还给他发着一份工资。不愿意闲着的他,待身体稍微康复后,就给自己定制了一台手摇三轮车,开始外出捡拾废品。他喜欢读书看报。1980年,他看到一家杂志社刊登了一个困难家庭的不幸,他特意摇着三轮车赶到杂志社,将捡破烂的收入交给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忙代捐。这是他最早的一次捐款。对方坚持要留下他的姓名,他随口说了一个“全为民”。此后,他又多次捐助,每次捐款都用这个化名,用了几十年,原名“穆建和”反倒被人遗忘了。
  “全为民”捡破烂捐助在圈子里出了名,很多人被他感染默默帮助他。经常把家里不用的物品送给他。3年前“全为民”的老伴儿去世,儿子大学毕业分到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他害怕睹物思人,索性在外面流浪捡拾破烂。温饱难以保证,但丝毫没有影响他捐助他人的信心,俨然当代武训。
  “雪中送炭”为传递爱
  这些年,“全为民”到底资助过多少人,他没有记录过,也没有统计过,也不求回报。太钢烧伤医院收治了3名来自离石的贫困患者,他赶到医院,捐了1000元;阳曲县东黄水村一户人家的一双儿女先后考上大学,却为学费发愁,他连续四五年每年为他们捐款3000元;2017年,听好友梁春祥说肢体残疾人段凤仙一家两个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他当即决定向他们伸出援手。“我做慈善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受捐助者在日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能去帮助他人。就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一棒传一棒,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好,更和谐。所以,如果我知道我捐助的人是有爱心的残疾人、义工等,捐助的时候就会考虑多捐一些。”全为民说。
  立遗嘱捐赠遗体
  除了日常的捐赠,“全为民”每年还有几个固定捐赠的日子,分别是8月8日、10月8日、11月份的“慈善一日捐”。8月8日是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10月8日是帮助过不了冬的人们。晚年,他还准备把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用于医学院的学生做研究。
  山西省、太原市慈善总会是“全为民”比较信任的慈善组织。他多数时候会以定向捐赠的方式实现捐赠愿望:2014年11月,“全为民”向太原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捐赠2000元;2016年10月8日,他再次通过省慈善总会向“慈善一日捐”捐赠5900元。
  2016年捐赠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最初,“全为民”给自己定的捐赠目标是6000元。但一时没有凑够。他又多努力了几天,终于在10月10日,带着6000元捐款来到了省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财务部石静荣部长在接受捐款時,被“全为民”掏出来的一把把零钱所感动,坚持只收了5900元,让他留下100元买点吃的喝的。
  省慈善总会财务部石静荣部长回忆说:“当时我们接受他的捐款时,听他说是捡破烂一点一点攒下的,又用一条腿蹬了几个小时的三轮车才来到我们这里,掏出来的捐款也是一把一把的零钱,在场的人看了都很难受,一再劝他给他自己留下100元,只接受了5900元捐款。”当天,财务部王慧丽便将这笔钱,以“全为民”的名义全部转赠到了太原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的账户上了。“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他们这么负责任,我就是把一身捐了也觉得高兴,值!”“全为民”坦然笑言道。
  做好事源于受母亲影响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难。
  “全为民”能做到长期坚持做好事不留名,让很多人不解和吃惊。
  “我是受我母亲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全为民”的父亲牺牲在了战场上。国家为补偿他家,每年都为他母亲发放抚恤金,但他母亲一次也没有领过。她不领的理由是国家还处于困难时期,作为个人,应该多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
  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全为民”幼年时就立志做一个雷锋式的好人。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全为民”在路上捡到半袋面。当时的半袋面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细粮。“全为民”没多想,毫不犹豫地把面交到了学校。“后来失主找到学校,学校给我颁发了一张奖状和一本书。书中有一句话——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又坚定了我学雷锋做好事的心愿。”“现在常说一个词‘价值观’,我觉得活着能做一个雷锋式的好人,一辈子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最好的价值观。”“全为民”表示。
  这就是“全为民”,一个普普通通,却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草根慈善“达人”。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但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感染着周围的很多人。现在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愿意把家里的废旧物品送给他,帮助他一起做慈善。这也许就是“全为民”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岁月里,有一件事至今叫我感动,也叫我追悔不已。   那是文革后期,文化市场有些松动,东马路的文庙内辟出一个大厅,销售许多尘封多年的书籍,有新式版的,更多的是一些线装古籍书。但有规定,只接待团体,不对个人。但凡来者,需持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方可进入。而我是个机械厂的普通青工,是没有资格进入的。我试图说服门卫管理员,能否网开一面、照顾照顾,亦遭拒绝。   这天是公休日,我早早来到文庙,幻想找
细心的群众可能早就发现,从今年元旦开始,庄河市各个小区里多了一个绿色的铁皮箱,专门用于回收各类旧衣物。四个多月过去了,这些回收箱发挥了多大作用?收走的旧衣物去向哪里?近日,庄河市慈善總会“衣旧有爱”项目组和媒体记者专门做了一次跟踪统计,回应社会的关切。  在庄河市城关街道新华小区的“邓长敏义工服务站”,一个绿色的旧衣物回收箱摆在了醒目位置,过往的人们都能看到,经常有附近居民前来捐赠旧衣物,今年70
母亲在晒霉。  我推开大门,院子里,东一根,西一根,扯满了绳,甚至家里能移动的床也摆到了太阳底下。一院子的花花绿绿,厚的,薄的,年代久远的。这些多半是我们姊妹几个过去的衣服,母亲总是珍藏着。  每年,她都会不厌其烦的晾晒几回。我们不愿意她那么辛苦,常常劝她:那些衣服留着也没用,不如扔了吧,省得年年麻烦。然而,她有她的理由:你们大了,东的东,西的西,也只有这些衣服能在身边陪我了。任谁也说不动,只好由
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天气格外的好。红彤彤五月的一天,我在水上公园游玩、拍照、录像,玩得非常高兴。当我来到公园百米长廊的最后一个亭子,我对老伴儿说:“咱俩走的路够多的了,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歇息片刻,再游玩。”老伴儿欣然赞同,在亭子间的座板上开始歇息。此时,老伴儿刚刚坐稳不久,便立即喊叫起来,实实在在地把我吓了一跳。我赶紧问老伴儿:“怎么回事?”老伴儿若有所思地说:“你想想看,咱俩坐的地方发生过什么事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备受人们关注,已然成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足以引起慈善业内对公信力建设问题的深刻反思。  社会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赖以成长的土壤,关系到慈善事业的发展前途。一个组织只有具备诚信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得到捐助者、受益者、合作
我是七年级4班赵梓璇同学的妈妈,首先感谢实验初中的领导给我提供参加关于“慈善文化进校园”调研活动研讨会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借此机会我也感谢实验初中的老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谢谢你们!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包含着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个人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今天听了我们实验初中的几位老师关于慈善教育工作的发言,我终于知道孩子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了,感谢各位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省依山傍海,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鼓浪屿、武夷山、泰宁等自然风光,也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同样,福建省的慈善事业也蓬勃发展,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贡献着力量。本期我们将走进福建的省市慈善会,了解他们的慈善宣传工作。  福建省慈善总会  福建省
我与一些老朋友、老同事、老姐妹经常聚会聊天,聊天的内容非常广泛,十分丰富。其中有教育子女、养老方式、游山玩水、健身养生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人生在世,究竟什么事情最重要?究竟哪些事情不能等?这个问题往往聊得最深入、最热闹,也最纠结。议论来议论去,大家一致的看法,就是: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倘若把孝顺与行善两件事情做得很好,很彻底,无愧于心,那么,人生也就不会留下遗憾
2019年9月5日上午,“爱心救助、健康扶贫”——庆祝第四个“中华慈善日”捐赠恤病仪式在福州中德骨科医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慈善总会、福建金钥匙绿色农业扶贫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中德骨科医院联合主办。  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郑新清,福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张焰、洪锦煌,福建金钥匙绿色农业扶贫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贵生、副董事长李土生,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李知文院长、徐文均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要提到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就必须要提到“慈善总理”熊希龄,他被誉为“近代慈善之父”。熊希龄开创的慈善事业,尤其是官方和民间结合的办法,一直到今天还被广泛运用。熊希龄开办的香山慈幼院等机构,一直到当下还焕发活力,世界各地的香山慈幼院校友,每年都要聚集北京香山举行纪念活动。熊希龄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  熊希龄字秉三,清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从小被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