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剖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夯实“精益求精”的精神,营造“求实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4-0070-01
自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到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工匠精神”成为制造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制造2025”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尤为重要。
一、赋予新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悠久,鲁班、墨子等无数工匠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无数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在我国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内涵主要围绕“工”“匠”二字,“工”是指巧夺天工的工艺和技术,“匠”多指有手艺的人或具有某方面熟练技能的人。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自己的技艺熟练掌握并具有精益求
精精神的人。
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内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职业精神,即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连。这种定义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与其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并升华为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精神取向。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包括: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一种工作态度、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
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洛阳市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前身是洛阳市卫生学校,建校近50年,为洛阳市及周围市县培养输送大量医疗从业人员。自2015年合校更名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后,专业设置更加全面丰富,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壮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更新,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但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灵魂”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校区设施投入和学生课余活动两个方面。校区设施投入主要包括绿化和环境。学生课余活动包括:院团委及各系部团委按期组织的团课、庆祝重大节日等活动,各系部学办组织的关于安全、学风和体育活动等。活动形式虽丰富多彩,但缺少特色,尤其缺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精神的渗透。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时间虽近50年,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文化的传承,缺乏创新精神。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区规划陈旧、分散导致许多活动的开展不得不分校区进行,专业间交叉融合少,创新难。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层次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存在学习积极性问题,教职工面对此问题老生常谈,缺乏创新。
三、高职院校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一)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
首先,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引进企业中管理的先进思想,邀请国内外著名工匠或知名校友,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勉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校应通过广播、系列讲座、新媒体等渠道引导学生树立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为今后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工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石。
(二)夯实“精益求精”的精神
首先,要多措并举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学校可通过思政课、团课活动、主题班会、系列讲座、新媒体等方式将“劳动光荣、技艺宝贵”的职业精神根植于学生脑海中。其次,要严格教风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每一堂课,用实际行动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和感染学生。最后,要加强实践实操,组织学生深入优秀企业、优秀岗位,身临其境地观察与体验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了解行业专业标准,感受企业精于细节、严谨专注的做事氛围。
(三)营造“求实创新”的氛围
学校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等全方位合作,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黄春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75-78.
◎编辑 马燕萍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4-0070-01
自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到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工匠精神”成为制造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制造2025”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尤为重要。
一、赋予新时代特征的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悠久,鲁班、墨子等无数工匠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无数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在我国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内涵主要围绕“工”“匠”二字,“工”是指巧夺天工的工艺和技术,“匠”多指有手艺的人或具有某方面熟练技能的人。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自己的技艺熟练掌握并具有精益求
精精神的人。
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内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职业精神,即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连。这种定义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与其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并升华为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精神取向。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包括: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一种工作态度、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
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洛阳市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前身是洛阳市卫生学校,建校近50年,为洛阳市及周围市县培养输送大量医疗从业人员。自2015年合校更名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后,专业设置更加全面丰富,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壮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更新,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但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灵魂”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校区设施投入和学生课余活动两个方面。校区设施投入主要包括绿化和环境。学生课余活动包括:院团委及各系部团委按期组织的团课、庆祝重大节日等活动,各系部学办组织的关于安全、学风和体育活动等。活动形式虽丰富多彩,但缺少特色,尤其缺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精神的渗透。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时间虽近50年,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文化的传承,缺乏创新精神。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区规划陈旧、分散导致许多活动的开展不得不分校区进行,专业间交叉融合少,创新难。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层次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存在学习积极性问题,教职工面对此问题老生常谈,缺乏创新。
三、高职院校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一)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
首先,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引进企业中管理的先进思想,邀请国内外著名工匠或知名校友,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勉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校应通过广播、系列讲座、新媒体等渠道引导学生树立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为今后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工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石。
(二)夯实“精益求精”的精神
首先,要多措并举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学校可通过思政课、团课活动、主题班会、系列讲座、新媒体等方式将“劳动光荣、技艺宝贵”的职业精神根植于学生脑海中。其次,要严格教风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每一堂课,用实际行动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和感染学生。最后,要加强实践实操,组织学生深入优秀企业、优秀岗位,身临其境地观察与体验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了解行业专业标准,感受企业精于细节、严谨专注的做事氛围。
(三)营造“求实创新”的氛围
学校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等全方位合作,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黄春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75-7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