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的几何知识点都成为“静点”,缺乏“动态挖掘”,从而“点—线—面—体”没有实现真正的联动。本文以“三角形的复习”为例,立足于学生“动态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写—画—算”三个维度的创新,从“点”的角度,在动态视觉上另谋思“路”,从而连“点”结“网”构“体”,给学生架构一个序列的、完整的“几何框架”,为学生空间观念的丰盈提供保障。
【关键词】“点” 动态想象 空间观念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六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各个知识点已了然于胸。但我们发现,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里都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有的虽有涉及它们间的联系,但只是点到为止,更没有延伸、融合。课堂教学现状告诉我们,很多的几何知识点“安静地躺在那里”,缺乏“动态挖掘”,“点—线—面—体”未有真正的联动,我们的空间知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真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我们拓宽思维,另辟蹊径,让静态的几何点“动起来”,让学生的空间观念丰盈起来。本文以“三角形的复习”为例,在几何知识点的动态想象上另谋“思路”,通过“写、画、算”三个维度的拓新,从“点”的角度,从动态的、综合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与充实学生对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打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形成新思维、新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一、动态想象,以“点”带“面”,写出“真相”
学生从接触数学的那刻起就好像被数学这门学科套了个“圈子”——数学学习只要会用演算解决问题就成功了。然而,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纸笔练习没问题,但如果需要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述出来时就噤口不言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会解题,也要注重学生表达自己数学观点能力的提高。“图形与几何”这种空间领域的学习本身就抽象,“空洞”的讲解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理解。此时,就需要我们把静态的几何知识点借助图示动态地呈现出来,更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全盘托出”。
如在“三角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题引入:
下面方格图中有两点A、B(如图1),现需找一个点C,使它和另外两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点C需满足什么条件就一定能和A、B构成三角形?(
【关键词】“点” 动态想象 空间观念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六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各个知识点已了然于胸。但我们发现,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里都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有的虽有涉及它们间的联系,但只是点到为止,更没有延伸、融合。课堂教学现状告诉我们,很多的几何知识点“安静地躺在那里”,缺乏“动态挖掘”,“点—线—面—体”未有真正的联动,我们的空间知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真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我们拓宽思维,另辟蹊径,让静态的几何点“动起来”,让学生的空间观念丰盈起来。本文以“三角形的复习”为例,在几何知识点的动态想象上另谋“思路”,通过“写、画、算”三个维度的拓新,从“点”的角度,从动态的、综合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与充实学生对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打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形成新思维、新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一、动态想象,以“点”带“面”,写出“真相”
学生从接触数学的那刻起就好像被数学这门学科套了个“圈子”——数学学习只要会用演算解决问题就成功了。然而,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纸笔练习没问题,但如果需要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述出来时就噤口不言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会解题,也要注重学生表达自己数学观点能力的提高。“图形与几何”这种空间领域的学习本身就抽象,“空洞”的讲解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理解。此时,就需要我们把静态的几何知识点借助图示动态地呈现出来,更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全盘托出”。
如在“三角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题引入:
下面方格图中有两点A、B(如图1),现需找一个点C,使它和另外两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点C需满足什么条件就一定能和A、B构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