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传统工艺原生地共建工作站。依托工作站,高校可从数字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展示展销与传播推广、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等方面着手,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种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工作站模式,不仅能促进高校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传播文化”等院校职能,而且将促进传统工艺原生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3月,文化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为此,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新思路、新途径,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传统工艺原生地共建工作站。
依托工作站,高校可从数字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展示展销与传播推广、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等方面着手,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助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一、数字化传承保护
高校发挥专业与师资优势,组建专门的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技艺要诀、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等,编撰图文专著等,并通过动态网站、交互动画、电子书、视频、数字化图片等形式建立相关传统工艺的数字化台账,全面记录和保存当地的原真文化,为艺人立传,为民族存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二、文化研究
工作站定期举办“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搭建文化艺术交流与学术研讨的平台,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名校名师等参与研讨,献计献策,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新的市场导向、新的艺术思潮、新的创作方向。
高校组织教师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课题、项目,深入开展传统工艺专题研究,为传统工艺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传承人培养、创新产品开发、区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三、创新研发
高校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将工作站所在地政府统筹布局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区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瓶颈、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等设为主攻方向,将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融入教师创作设计和学生课程学习中,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时尚审美元素,成系列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时尚气息、较高艺术品位和较高附加值的创新设计作品。例如,针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传统工艺,可研发侗锦高端定制服饰、侗锦家纺产品,具有侗族文化元素的家居装饰品、家具产品、民俗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具有通道风味的包装设计、印刷品设计、网站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融入侗族元素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等。
创新设计成果在工作站进行少量的生产孵化,主要与当地传统工艺大师等艺人及相关企业、作坊等合作,由当地生产制作,实现创新创意设计成果的商品转化,并逐步形成品牌效益。
这种生产性保护模式,既达到传统工艺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目标,又引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步入新领地,并助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培训
工作站每年聘请传统工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知名设计师、知名艺术家、学校骨干教师等担任培训师,举办四类培训,提高民间艺人的传承能力和当地人群的就业能力,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和人才支撑。
一是民间艺人培训。开阔民间艺人传承视野,着力培训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设计理念、融合创新能力等,打造技艺兼工的民间艺人群体,提高传承群体的传承能力和传承质量。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当地剩余劳动力举办传统工艺培训班,按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实施教学,使受训者掌握当地传统技艺,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社会爱好者培训。通过专家宣讲和现场体验等方式,使受训者领略传统工艺文化的魅力,促进工艺文化的宣传推广。四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学生培训。着重培养受训者基本掌握传统技艺、获得提取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受训者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
五、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
高校研发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创新设计作品,通过工作站、展会和网络等进行展示展销,将产品变为商品,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展会、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推广优秀工艺文化,对内,使当地民众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護和传承;对外,提升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弘扬。
一是工作站展示展销。工作站设有大型的展示展销厅,展示展销高校师生创作的系列创新作品。同时,引入当地企业、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产品,提供代展、代销服务。二是展会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高校通过毕业设计展示开放周、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文博会等展会活动,在学校、长沙、深圳、北京等地展示展销师生、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作品,宣传推广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三是网络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第一,利用师生已有的网店展示展销和宣传推广,第二,专门研发侗族传统工艺创新产品销售APP和微信公众号,对工作站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工艺产品和文化旅游等进行包装、策划、推广,开展产品在线销售,提升产品销量。四是利用电视、期刊、杂志等进行传播推广。
六、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
工作站为学生进行校外写生、开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实训与创作、师生进行传统工艺文化调研等提供驻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研科研工作。同时,它也将为全国其他院校教师、各地艺术工作者开展传统工艺文化调研提供支持,打造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创作、教研科研的交流中心。
综上所述,高校依托校地共建的原生地工作站,深入推进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将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传播文化”等院校职能,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切实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同时,将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助推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湘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双驱五维’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6BZY01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6C0543)的阶段性成果。
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3月,文化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为此,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新思路、新途径,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传统工艺原生地共建工作站。
依托工作站,高校可从数字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展示展销与传播推广、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等方面着手,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助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一、数字化传承保护
高校发挥专业与师资优势,组建专门的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技艺要诀、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等,编撰图文专著等,并通过动态网站、交互动画、电子书、视频、数字化图片等形式建立相关传统工艺的数字化台账,全面记录和保存当地的原真文化,为艺人立传,为民族存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二、文化研究
工作站定期举办“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搭建文化艺术交流与学术研讨的平台,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名校名师等参与研讨,献计献策,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新的市场导向、新的艺术思潮、新的创作方向。
高校组织教师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课题、项目,深入开展传统工艺专题研究,为传统工艺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传承人培养、创新产品开发、区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三、创新研发
高校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将工作站所在地政府统筹布局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区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瓶颈、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等设为主攻方向,将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融入教师创作设计和学生课程学习中,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时尚审美元素,成系列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时尚气息、较高艺术品位和较高附加值的创新设计作品。例如,针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传统工艺,可研发侗锦高端定制服饰、侗锦家纺产品,具有侗族文化元素的家居装饰品、家具产品、民俗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具有通道风味的包装设计、印刷品设计、网站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融入侗族元素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等。
创新设计成果在工作站进行少量的生产孵化,主要与当地传统工艺大师等艺人及相关企业、作坊等合作,由当地生产制作,实现创新创意设计成果的商品转化,并逐步形成品牌效益。
这种生产性保护模式,既达到传统工艺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目标,又引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步入新领地,并助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培训
工作站每年聘请传统工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知名设计师、知名艺术家、学校骨干教师等担任培训师,举办四类培训,提高民间艺人的传承能力和当地人群的就业能力,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和人才支撑。
一是民间艺人培训。开阔民间艺人传承视野,着力培训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设计理念、融合创新能力等,打造技艺兼工的民间艺人群体,提高传承群体的传承能力和传承质量。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当地剩余劳动力举办传统工艺培训班,按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实施教学,使受训者掌握当地传统技艺,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社会爱好者培训。通过专家宣讲和现场体验等方式,使受训者领略传统工艺文化的魅力,促进工艺文化的宣传推广。四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学生培训。着重培养受训者基本掌握传统技艺、获得提取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受训者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
五、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
高校研发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创新设计作品,通过工作站、展会和网络等进行展示展销,将产品变为商品,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展会、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推广优秀工艺文化,对内,使当地民众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護和传承;对外,提升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弘扬。
一是工作站展示展销。工作站设有大型的展示展销厅,展示展销高校师生创作的系列创新作品。同时,引入当地企业、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产品,提供代展、代销服务。二是展会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高校通过毕业设计展示开放周、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文博会等展会活动,在学校、长沙、深圳、北京等地展示展销师生、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作品,宣传推广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三是网络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第一,利用师生已有的网店展示展销和宣传推广,第二,专门研发侗族传统工艺创新产品销售APP和微信公众号,对工作站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工艺产品和文化旅游等进行包装、策划、推广,开展产品在线销售,提升产品销量。四是利用电视、期刊、杂志等进行传播推广。
六、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
工作站为学生进行校外写生、开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实训与创作、师生进行传统工艺文化调研等提供驻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研科研工作。同时,它也将为全国其他院校教师、各地艺术工作者开展传统工艺文化调研提供支持,打造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创作、教研科研的交流中心。
综上所述,高校依托校地共建的原生地工作站,深入推进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将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传播文化”等院校职能,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切实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同时,将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助推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湘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双驱五维’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6BZY01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6C054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