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因此,我园以此为契机申报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提出“354”游戏教学模式进行论证研究,主要解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灌输性、说教性、纠正小学化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呈现出幼儿园高效课堂活动的良好局面。那么如何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标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呢!我们提出“354”游戏教学模式即:“3”是指三个学习目标: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5”是指五个评价指标:⑴、幼儿学习的兴奋度;⑵、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⑶、幼儿学习的参与率;⑷、幼儿学习目标的达成度;⑸、课堂练习的序、量、度。“4”是指探索的每种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以“游戏”为载体组织和实施的集体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班 “354” 游戏模式 策略 探析
【分类号】G613.2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对一切都缺乏安全感和兴趣,所以对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而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弱,肌肉骨骼发育不健全,在游戏中,常常是以个体活动为主,不合群,自控能力也较差,时常会随着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再者,小班幼儿以短时注意为主,喜欢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所以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游戏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依据小班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在研究实践中我发现,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是靠行动支撑的。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其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耐着性子,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或“先做后说”的行为,教师应给他们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思想的机会,使他们获取知识更愉快。而不能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坐好了”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而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解放他们的肢体,动静交替,幼儿才不会感觉枯燥。
倘若教师事先按照我们所研究的“354”游戏教学模式对活动进行预设,营造丰收的萝卜园情境,让幼儿感受萝卜的长势,激发幼儿共同参与拔萝卜,庆丰收活动。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逐渐分配角色,如:谁来扮演老公公,“老公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爷爷的形象就会描绘出老公公的形象。幼儿会说:老公公有花白的头发、胡须;还有的幼儿会说:老公公腰里会系腰带,干活的老公公会穿白马褂,穿布鞋,等这些人物形象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老公公手里还会拿着烟斗等。教师在这时要成为幼儿的玩伴自然就加入了幼儿的队伍,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逐渐引出老婆婆、小弟弟、小妹妹、小花狗、小花猫、小鸭子等,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幼儿兴致会更浓,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故事内容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乐在其中,肯定有感而发,语言活动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潮起潮落,幼儿互相交流感受,体会玩法(一个拉着一个),从而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
二、让传统游戏扬眉吐气,焕发青春活力。
在开展“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人员始终将此课题拿在手上,放在心上。闲暇时就是聊天或开玩笑都是与课题有关的。可以说课题研究始终萦绕在每个研究人员的心头。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后续工作,我总结出的感受是“只要想方设法让幼儿在教师设计的游戏车上玩的高兴,玩的投入,玩的着迷”那么就符合了評价指标中的各项内容,活动目标和内容都潜藏在游戏中,就看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把握、如何掌舵……。
就拿最具传统的游戏“丢手绢”来说,游戏规则简单有趣,符合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只需要一块手绢做道具就玩的很开心,非常适合孩子玩。所以我想让传统游戏扬眉吐气。
现在幼儿园各年段的教材都向多元智能整合性资源包逐步过渡,因此传统游戏“脱去旧袍换新装”就可扬眉吐气进入五大领域。例如: (一)、传统游戏《丢手绢》的活动目标是:1、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2、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活动准备:小手绢一块,宽阔平坦的活动场地。(二)、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围成一圈,脸朝里蹲下,选一个人在圈外拿着手绢在后面转,悄悄的把手绢丢在一个人后面,然后绕着跑一圈回到那个人的位置,被放手绢的知道被放了手绢后,要赶紧拿起手绢跟着跑,丢手绢的人就在空下的位置座位上蹲下来,由被放手绢的人做丢手绢的人,继续进行游戏,被放手绢的人要是不知道被放了手绢而被丢手绢的人捉到的话,他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完了后,再由他做丢手绢的人,继续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参与游戏人多,都能积极参与。
三、转换教师的角色,适时介入,主导活动。
转换教师角色,适时介入,做孩子们的玩伴。在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生怕小班孩子会受伤,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是放不开手脚,将幼儿控的很古板。其实,转换教师角色,适时介入,做孩子们的玩伴,应该是比较好的策略。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也能融入孩子们中间,运用游戏语言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降低不安全因素,享受游戏探索过程的乐趣。同样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比如小班健康领域中的 “玩抱枕”活动,我们将活动设计为游戲:我问:“这个抱枕有什么用处?那可以做什么游戏呢?开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想出多种玩法:顶抱垫、乌龟爬、骑小马、放烟花、小司机、夹着跳等。但让他们自由玩时,一些幼儿却是站在一边,不敢靠前。原来是怕别人的抱枕会碰到自己。于是,我把我手里的抱枕往上一抛,高兴地说:“放烟花喽,放烟花喽!”孩子们看到老师玩得那么开心,都跟着一起玩。由于老师的参与,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总之,让集体游戏活动成为幼儿释放快乐的主阵地,老师要做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带领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他们自发性需要的,能够自由游戏和活动的空间,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关键词】 小班 “354” 游戏模式 策略 探析
【分类号】G613.2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对一切都缺乏安全感和兴趣,所以对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而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弱,肌肉骨骼发育不健全,在游戏中,常常是以个体活动为主,不合群,自控能力也较差,时常会随着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再者,小班幼儿以短时注意为主,喜欢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所以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游戏的内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依据小班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在研究实践中我发现,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是靠行动支撑的。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其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耐着性子,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或“先做后说”的行为,教师应给他们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思想的机会,使他们获取知识更愉快。而不能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坐好了”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而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解放他们的肢体,动静交替,幼儿才不会感觉枯燥。
倘若教师事先按照我们所研究的“354”游戏教学模式对活动进行预设,营造丰收的萝卜园情境,让幼儿感受萝卜的长势,激发幼儿共同参与拔萝卜,庆丰收活动。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逐渐分配角色,如:谁来扮演老公公,“老公公”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爷爷的形象就会描绘出老公公的形象。幼儿会说:老公公有花白的头发、胡须;还有的幼儿会说:老公公腰里会系腰带,干活的老公公会穿白马褂,穿布鞋,等这些人物形象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老公公手里还会拿着烟斗等。教师在这时要成为幼儿的玩伴自然就加入了幼儿的队伍,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逐渐引出老婆婆、小弟弟、小妹妹、小花狗、小花猫、小鸭子等,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幼儿兴致会更浓,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故事内容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乐在其中,肯定有感而发,语言活动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潮起潮落,幼儿互相交流感受,体会玩法(一个拉着一个),从而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
二、让传统游戏扬眉吐气,焕发青春活力。
在开展“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人员始终将此课题拿在手上,放在心上。闲暇时就是聊天或开玩笑都是与课题有关的。可以说课题研究始终萦绕在每个研究人员的心头。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后续工作,我总结出的感受是“只要想方设法让幼儿在教师设计的游戏车上玩的高兴,玩的投入,玩的着迷”那么就符合了評价指标中的各项内容,活动目标和内容都潜藏在游戏中,就看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把握、如何掌舵……。
就拿最具传统的游戏“丢手绢”来说,游戏规则简单有趣,符合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只需要一块手绢做道具就玩的很开心,非常适合孩子玩。所以我想让传统游戏扬眉吐气。
现在幼儿园各年段的教材都向多元智能整合性资源包逐步过渡,因此传统游戏“脱去旧袍换新装”就可扬眉吐气进入五大领域。例如: (一)、传统游戏《丢手绢》的活动目标是:1、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2、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活动准备:小手绢一块,宽阔平坦的活动场地。(二)、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围成一圈,脸朝里蹲下,选一个人在圈外拿着手绢在后面转,悄悄的把手绢丢在一个人后面,然后绕着跑一圈回到那个人的位置,被放手绢的知道被放了手绢后,要赶紧拿起手绢跟着跑,丢手绢的人就在空下的位置座位上蹲下来,由被放手绢的人做丢手绢的人,继续进行游戏,被放手绢的人要是不知道被放了手绢而被丢手绢的人捉到的话,他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完了后,再由他做丢手绢的人,继续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参与游戏人多,都能积极参与。
三、转换教师的角色,适时介入,主导活动。
转换教师角色,适时介入,做孩子们的玩伴。在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生怕小班孩子会受伤,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是放不开手脚,将幼儿控的很古板。其实,转换教师角色,适时介入,做孩子们的玩伴,应该是比较好的策略。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也能融入孩子们中间,运用游戏语言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降低不安全因素,享受游戏探索过程的乐趣。同样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比如小班健康领域中的 “玩抱枕”活动,我们将活动设计为游戲:我问:“这个抱枕有什么用处?那可以做什么游戏呢?开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吧!幼儿想出多种玩法:顶抱垫、乌龟爬、骑小马、放烟花、小司机、夹着跳等。但让他们自由玩时,一些幼儿却是站在一边,不敢靠前。原来是怕别人的抱枕会碰到自己。于是,我把我手里的抱枕往上一抛,高兴地说:“放烟花喽,放烟花喽!”孩子们看到老师玩得那么开心,都跟着一起玩。由于老师的参与,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总之,让集体游戏活动成为幼儿释放快乐的主阵地,老师要做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带领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他们自发性需要的,能够自由游戏和活动的空间,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