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改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新一代职业农民。而这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能够支持我国农业发展,将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入我国广阔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而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全新发展力,进而达到优化生产率、生产力、生产效能的农业生产规划。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制定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之前,完成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而这一规划的重点便是富裕农民、扶持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技术。那么当前培养涉农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技术也是最为关键的发展要素。
  以往时期培养涉农专业学生的偏差
  涉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以往时期在培养涉农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广泛设立了林业、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检测、茶叶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观光农业、农业设备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动物医学、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程。虽然其教学广度与深度较为突出,但是从实际培养效果来看,过于注重理论性,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发挥出众多涉农专业的特长,真正支持我国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其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成为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战略规划的关键问题。
  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流失性较大
  在现代社会经济效益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步拉大。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职业发展方向是以农业作为主要相关工作,其职业岗位决定了学生需要长期居住在集镇或农村地区。而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收入、基础公共设施等皆与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便是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因素,进而造成多数学生放弃了农业发展的职业规划,以至于当届毕业生中能够专注于农业职业发展的人数逐年递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向各地区输送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流失性较大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划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需求的涉农专业学生培养路径
  明确农业发展需求,設定新型职业农民后继培养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果涉农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并未从事相关职业,其农业生产人力资源的流失也会严重限制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条件。为此,首先应当明确农业发展需求,并以此需求作为教学重点,以涉农专业学生的主流观念、价值理念、职业化倾向为核心,提高学生的主观认知。同时为接收涉农专业学生奠定较高的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以针对学生后继培养的吸引力选择学生从事涉农专业发展方向。一方面,以学生毕业后的阶段性培养为主,允许学生可以继续深造,同时给予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实践课题为加分项,吸引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后继培养需要以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调整办学方向,将涉农专业课程设置在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组织中,进而达到教学方向与农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最佳效果。注重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于职业化发展,让学生在从事涉农职业时能够积累相关经验,并得到丰厚劳动果实,才能真正留住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并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的高新技术。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设置紧贴农产业特色发展的课程
  针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现实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规划问题。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贴农产业特色发展路线,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诸如农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的前沿科技项目,都是培育涉农专业学生的重点方向。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内容,结合高校临近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以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主线,紧密结合区域农业生产技术的核心要素与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当前的涉农专业教学规划的针对性。尤其涉农专业对应农业生产活动的所有环节,在课程设置上的广泛性与深入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校内课堂与校外第二课堂完善人才培养规划,以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教学科目与农业生产活动的高度结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方向极为明确,落实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是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但是以往时期涉农专业与当地涉农企业的联系较少,以至于涉农专业学生并未获取当前农业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其教学时间差距与空间跨度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客观现象。为此,涉农专业教育需要紧密结合当地涉农企业的发展需求,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双向教育的合力优势。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我有许多的朋友,和大家相处得都很好。在初二,我知道了什么叫心动。她不是很漂亮,她成绩不是很好,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心动。终于在我一次次的软磨硬泡下,
期刊
课外阅读作为中职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提高阅读素养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意义重大。在课外阅读后,学生既能够深入巩固已经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开阔知识视野,又能引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分析中职学生阅读中的问题  阅读量不低,但阅读效果令人堪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电子阅读方式所取代。手机阅读由于不受时间与空间
期刊
实训教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能够高效地培养出该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以制造业人才需求作为培养的目标,体现了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概述了当前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在培养生物制药专业人才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在新
期刊
在职业中学电子电工专业规定的教学任务中,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以及文化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对于本专业实操课程而言,其重要性非常突出,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的。然而,实操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显著差异,首先,纯理论输出是文化课程以及专业知识课程的重要特征,相应地,专业实操课则侧重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其次,在教学目的层面,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侧重于理解,而专业实操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期刊
本文考虑二阶被控制对象伪微分反馈控制的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这种控制系统的优化的数学模型,介绍了CSDS(Constrained Steepest Descent with State Equations)优化方法以及
采后人工照光使富士苹果增色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色荧光灯照射后的果实花青素形成量最多;8℃和20℃下果实花青素形成最快,2℃下最慢但形成量最多;80W照射果的花青素 形成量大于40W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创新工作,“互联网 ” 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并将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平台创新企业的建设,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将时代的特色与人才培养的方式相互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增强实践能力。  “互联网 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优势  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创业成本和风险较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