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4%的企业领导人感到“压力较大”
最近,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s,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的中智德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总监、高级咨询顾问的史厚今女士相当忙碌,多家顶尖跨国公司急需中智德慧的心理指导。史厚今发现市场对EAP的需求正好与经济周期相反,即EAP逆经济危期而行。
和2008年前半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企业情绪不同,史厚今告诉《经理人》:“经济危机期的裁员、减薪、倒闭等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和变化引发员工的心理危机,更多的高管人士更感到恐慌、焦虑,‘忧心经济形势而不是眼前的工作’,弥漫性的消极情绪已经引起了企业的关注。”
现在,史厚今不仅正在为那些企业度身定制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计划,还为那些顶尖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一个全天候24小时运营的呼叫中心。
可以说,那些顶尖跨国公司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都正在享受着压力心理服务。
不过,更多的中国企业的老板和他的雇员们是否有这样的福利?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本身有没有把压力当正常的管理干预 ?
压力是一种常态
国内企业经营者的压力现状究竟如何?
史厚今告诉《经理人》,其公司的《中国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调查》2009年的版本还没有出台,不过在服务的多家中国企业中,那种源自压力的焦虑、困惑、忧郁等心理问题与往年相比,高管对其服务要求明显增多。过去集中在中层以下的团体心理调节辅导,正在向以高层管理者的个人辅导转移。无疑,高层管理者的压力正成为突出问题。那么高层管理者对于自身的压力感觉究竟又是如何?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等多家权威研究机构组建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最近对千家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
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在2008年比率为34.3%,而认为“压力较大”的则为55.4%,“压力较小”的为9.0%。
不过2009年一季度却出现了新的情况—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占28.1%,比2008年下降6.2个百分点;认为“压力较小”的则升至14.7%。而认为“压力较大”的则仍然维持在55.4%。这就说明企业领导人的压力感,虽然相比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时已显局部弱化,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压力较大”的局面。而实际上即使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5年中,认为“压力较大”的比率也居高不下。“压力较大”实际是企业家的一个常态。
因此,只要是企业经营者,就必须做好长期承受压力的准备。但是自认为存在着“压力较大”的高比率,也预示大量企业领导人缺乏应对压力的“临床”手段。那么,在压力现实面前,企业领导人是否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史厚今看来,面对压力,企业领导人既要找自身的解决办法,同时更需要利用企业管理杠杆来解决。
从“心”中去除压力
“金融危机下,企业领导人普遍出现的身体症状是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进而出现挫折感和悲观失望。”慈铭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主任医师张晓星,在对大量近期企业高管的临床诊断中,总结出这样的结果,并对此深表担忧。
中国保健学会科普教育分会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武留信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下,多数高管必须要认识到,过去我们一直讲的‘亚健康’正最大范围地集中爆发。”
在武留信看来,企业领导人必须通过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来缓解目前糟糕的状态。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找到减压之法?
人众人教育集团总裁杜葵发现,一个由美国人达克 • 丘仁(Doc Childre)教授在18年前创办的非营利健康机构—HeartMath研究中心的压力缓解疗法,可以缓解当下高管压力。杜葵本人也是HeartMath疗法的实践者,他欣喜地发现,实际上压力对于人的负担莫过于对心脏的施压,而所谓减压,就在于把压力从“心”中去除。
张晓星从医学角度的解释就是:先排泄情绪,最终完成情绪稳定。
当然,HeartMath减压法只是诸多缓解压力方法的一种,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就看减压的最终效应:身心健康、企业得到稳定和发展。
不过,虽然企业领导人可以利用一些个性方式来降低压力,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压力,还是要从企业管理中找到合理解决之道,因为压力实际上来自企业这个源头。
把压力当常态管理
“接受我们的EAP服务的,多是欧美顶尖企业,即使是中国企业,也多是中国银行、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平安这样的超级企业”,史厚今并不想那些中国企业把EAP项目当作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她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尽快把EAP纳入管理范畴,“被EAP服务过的企业,首先一定是人心稳定,企业心态良好”。
史厚今的解释是,90%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管理中注入了EAP,而在美国通过法律强制企业必须提供给员工EAP,享受范围从总裁到普通员工。
将EAP纳入到企业管理,这给企业领导人带来什么好处?
很显然,在经济危机中,企业领导人不仅自身面临着业绩压力,同时更因为裁员、减薪和组织重构等大变动带来管理上的压力,比如员工士气低落,甚至跳槽频繁,尤其是考勤问题,这些新的管理压力正在放大。而靠过去的企业规章制度能否见效?
实际上,企业领导人一方面反对员工有消极行为,一方面自己心态就很不正常。那么EAP能够直接量化成经济效益,让企业管理者体验到并信服吗?答案是:能。
辉瑞制药(中国)人力资源经理、辉瑞EAP项目负责人何晓妹指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的环境下,考虑到员工和管理层在生活、家庭及工作的多重压力,在企业整体福利中,开展了‘阳光心灵项目’。该项目在辉瑞内部得到了积极反馈和评价,年咨询率达到10.26%,及时反映出公司状况,并给员工提供了帮助。”
作为EAP的一个定制项目—“阳光心灵项目”,在辉瑞得到良好的运行,还归功于辉瑞管理层的支持。公司内部也对于该项目提供了积极的配合,充分利用公司的咨询平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同时积极倾听来自员工和EAP的反馈。
史厚今也表示,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一个企业心理援助项目的成功,不单单依赖于供应商自身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标准化平台的搭建,往往还与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态度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密切相关。
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的领导人普遍认为压力需要自己解决,而没有上升到企业管理层面,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压力问题产生的心理忧虑是私密的事情,与公众无关。
经济滑坡、并购、收购、转型、裁员、减薪等来自企业的压力,甚至个人家庭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不可避免地给企业领导人和每一个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EAP作为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在欧美国家不仅是一种福利,更是管理工具。无论是EAP还是其他的员工关怀方式,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将压力管理纳入管理体系,不仅为企业,也会为个人带来健康。
附文:
将“情绪聚焦”转为“问题聚焦”
文/史厚今
建立压力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支持和参与。
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改变中国传统观念,重视企业的健康组织的建设,其核心就是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发展的角度,重视EAP开发;而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和组织发展问题,同时要掌握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企业的领导人自己学点心理学,从而将自己的“情绪聚焦”尽快改变为“问题聚焦”;倡导变革型领导行为,营造献身企业的组织公民行为。
最近,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s,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的中智德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总监、高级咨询顾问的史厚今女士相当忙碌,多家顶尖跨国公司急需中智德慧的心理指导。史厚今发现市场对EAP的需求正好与经济周期相反,即EAP逆经济危期而行。
和2008年前半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企业情绪不同,史厚今告诉《经理人》:“经济危机期的裁员、减薪、倒闭等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和变化引发员工的心理危机,更多的高管人士更感到恐慌、焦虑,‘忧心经济形势而不是眼前的工作’,弥漫性的消极情绪已经引起了企业的关注。”
现在,史厚今不仅正在为那些企业度身定制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计划,还为那些顶尖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一个全天候24小时运营的呼叫中心。
可以说,那些顶尖跨国公司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都正在享受着压力心理服务。
不过,更多的中国企业的老板和他的雇员们是否有这样的福利?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的经营者本身有没有把压力当正常的管理干预 ?
压力是一种常态
国内企业经营者的压力现状究竟如何?
史厚今告诉《经理人》,其公司的《中国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调查》2009年的版本还没有出台,不过在服务的多家中国企业中,那种源自压力的焦虑、困惑、忧郁等心理问题与往年相比,高管对其服务要求明显增多。过去集中在中层以下的团体心理调节辅导,正在向以高层管理者的个人辅导转移。无疑,高层管理者的压力正成为突出问题。那么高层管理者对于自身的压力感觉究竟又是如何?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等多家权威研究机构组建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最近对千家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
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在2008年比率为34.3%,而认为“压力较大”的则为55.4%,“压力较小”的为9.0%。
不过2009年一季度却出现了新的情况—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占28.1%,比2008年下降6.2个百分点;认为“压力较小”的则升至14.7%。而认为“压力较大”的则仍然维持在55.4%。这就说明企业领导人的压力感,虽然相比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时已显局部弱化,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压力较大”的局面。而实际上即使在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5年中,认为“压力较大”的比率也居高不下。“压力较大”实际是企业家的一个常态。
因此,只要是企业经营者,就必须做好长期承受压力的准备。但是自认为存在着“压力较大”的高比率,也预示大量企业领导人缺乏应对压力的“临床”手段。那么,在压力现实面前,企业领导人是否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史厚今看来,面对压力,企业领导人既要找自身的解决办法,同时更需要利用企业管理杠杆来解决。
从“心”中去除压力
“金融危机下,企业领导人普遍出现的身体症状是烦躁易怒、疲惫不堪、心情沮丧、疑虑重重,进而出现挫折感和悲观失望。”慈铭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主任医师张晓星,在对大量近期企业高管的临床诊断中,总结出这样的结果,并对此深表担忧。
中国保健学会科普教育分会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武留信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下,多数高管必须要认识到,过去我们一直讲的‘亚健康’正最大范围地集中爆发。”
在武留信看来,企业领导人必须通过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来缓解目前糟糕的状态。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找到减压之法?
人众人教育集团总裁杜葵发现,一个由美国人达克 • 丘仁(Doc Childre)教授在18年前创办的非营利健康机构—HeartMath研究中心的压力缓解疗法,可以缓解当下高管压力。杜葵本人也是HeartMath疗法的实践者,他欣喜地发现,实际上压力对于人的负担莫过于对心脏的施压,而所谓减压,就在于把压力从“心”中去除。
张晓星从医学角度的解释就是:先排泄情绪,最终完成情绪稳定。
当然,HeartMath减压法只是诸多缓解压力方法的一种,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就看减压的最终效应:身心健康、企业得到稳定和发展。
不过,虽然企业领导人可以利用一些个性方式来降低压力,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压力,还是要从企业管理中找到合理解决之道,因为压力实际上来自企业这个源头。
把压力当常态管理
“接受我们的EAP服务的,多是欧美顶尖企业,即使是中国企业,也多是中国银行、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平安这样的超级企业”,史厚今并不想那些中国企业把EAP项目当作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她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尽快把EAP纳入管理范畴,“被EAP服务过的企业,首先一定是人心稳定,企业心态良好”。
史厚今的解释是,90%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管理中注入了EAP,而在美国通过法律强制企业必须提供给员工EAP,享受范围从总裁到普通员工。
将EAP纳入到企业管理,这给企业领导人带来什么好处?
很显然,在经济危机中,企业领导人不仅自身面临着业绩压力,同时更因为裁员、减薪和组织重构等大变动带来管理上的压力,比如员工士气低落,甚至跳槽频繁,尤其是考勤问题,这些新的管理压力正在放大。而靠过去的企业规章制度能否见效?
实际上,企业领导人一方面反对员工有消极行为,一方面自己心态就很不正常。那么EAP能够直接量化成经济效益,让企业管理者体验到并信服吗?答案是:能。
辉瑞制药(中国)人力资源经理、辉瑞EAP项目负责人何晓妹指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的环境下,考虑到员工和管理层在生活、家庭及工作的多重压力,在企业整体福利中,开展了‘阳光心灵项目’。该项目在辉瑞内部得到了积极反馈和评价,年咨询率达到10.26%,及时反映出公司状况,并给员工提供了帮助。”
作为EAP的一个定制项目—“阳光心灵项目”,在辉瑞得到良好的运行,还归功于辉瑞管理层的支持。公司内部也对于该项目提供了积极的配合,充分利用公司的咨询平台,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同时积极倾听来自员工和EAP的反馈。
史厚今也表示,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一个企业心理援助项目的成功,不单单依赖于供应商自身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标准化平台的搭建,往往还与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态度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密切相关。
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的领导人普遍认为压力需要自己解决,而没有上升到企业管理层面,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压力问题产生的心理忧虑是私密的事情,与公众无关。
经济滑坡、并购、收购、转型、裁员、减薪等来自企业的压力,甚至个人家庭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不可避免地给企业领导人和每一个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EAP作为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在欧美国家不仅是一种福利,更是管理工具。无论是EAP还是其他的员工关怀方式,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将压力管理纳入管理体系,不仅为企业,也会为个人带来健康。
附文:
将“情绪聚焦”转为“问题聚焦”
文/史厚今
建立压力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支持和参与。
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改变中国传统观念,重视企业的健康组织的建设,其核心就是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发展的角度,重视EAP开发;而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和组织发展问题,同时要掌握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企业的领导人自己学点心理学,从而将自己的“情绪聚焦”尽快改变为“问题聚焦”;倡导变革型领导行为,营造献身企业的组织公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