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三年级,数学开始跟不上?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zlzl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可能因为我父母都是数学教师的缘故,我从小就喜欢数学,中学时是学校数学竞赛小组的成员,得过全市数学竞赛二等奖。
  儿子现在上六年级。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曾经得过“44分”的超低分。从三年级开始,小家伙开始突飞猛进,目前数学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列。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知道,小学数学有一个“三年级现象”,有的孩子一二年级数学很好,到三四年级却开始跟不上。为什么我儿子的情况刚好反过来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数学就跟不上,到了五六年级甚至大幅掉队?数学到底是个啥?应该怎么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这是书本上的定义。我的理解:数学就是具体世界的抽象。学好数学,关键在于理解这个“抽象”,而不是简单地算数字、背公式、做题目。
  比如,数学中看似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1”,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多家长一想到教孩子数学,就会伸出一根手指,告诉孩子:“这是1。”然而,什么是“1”,你能说清楚吗?“1”可以代表具体的1支笔、1张桌子、1把椅子、1个苹果,也可以代表抽象的1个小时、1公斤、1厘米,还可以代表更加抽象的1句话、1首诗、1段感情……总之,“1”博大精深,“1”包罗万象,“1”千变万化,“1”绝对不仅仅是你伸出的那根手指。
  我们现在觉得“1”很简单,其实不然。小小数字的发明,其在人类文明的作用,不亚于火的熟练使用。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才能够认识“1”。远古时期的人们并没有“1”的概念,“1”是从大量具体的1头牛、1头羊、1颗果子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概念的孩子来说,要真正理解“1”这个数字,并不容易。

2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年级,数学开始跟不上?
  因为他们对具体数量及其变化的生活体验不够,没有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字和运算,只是靠死记硬背、反复训练记住了一些结果、口诀。这样单纯靠背、靠练,而不是靠理解来学数学。小学一二年级的简单运算还容易对付,但到了三四年级,运算量一加大、题目一复杂,他们就很难跟上了。
  我儿子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我不主张过早教孩子识字、算术,只是让他在生活中尽情实践和体验,所以他上小学前基本不怎么认识汉字。由于看不懂题目,老师读题时儿子反应比较慢,数学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你告诉他题目的意思,他都会做,但一到考试就不会。三年级之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能看懂题目了,儿子的数学成绩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综合以上,家长要想真正帮助孩子学好数学,必须深刻理解“数学是具体世界的抽象”,必须遵循孩子抽象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3


  那么,孩子的抽象思維,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有研究发现,儿童抽象思维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体验——对有形物体的体验;语言——表述这种体验的口头语言;符号——概括这种体验的书面符号。
  以孩子学会、理解“1”这个概念为例:
  体验——孩子坐1把椅子、看1本书、摸1个球、拿1支笔、吃1个苹果……体验众多同为“1个数量”的具体事物。从这些体验中,孩子慢慢从特殊到一般,提炼出“1个数量”的概念。
  语言——家长反复带领孩子指认1把椅子、1本书、1个球、1支笔、1个苹果、1块橡皮……孩子渐渐将yi这个发音,和具体的“1个数量”联系起来。
  符号——孩子学会了表示yi这个发音的抽象符号:明白“1”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是具体的“1个数量”。
  就这样,孩子经由大量的生活体验,一步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数量到数字,真正理解了“1”这个概念。
  可见,大量的具体生活经验,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基础,更是学好一切的基础。
  因此,科学的幼儿数学启蒙,绝对不是急着教孩子认数字、写数字、学数数,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孩子自然而然理解、认识数量和数字,明白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个“自然而然理解、认识、明白”的过程,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很早、很快,有的孩子较晚、较慢。对于那些相对慢一些、晚一点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心急,也不要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抽象思维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拔苗助长不可取。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经由大量实际生活体验,自然而然地理解抽象的数字,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特聘专家。)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1  一声清脆而响亮的“报告”让我从作业堆中回过神来。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别人,是我们班的某某同学,我有点惊讶,平时都是班長送过来的。  “谢谢你帮我送作业。”  “没事的老师,帮老师送作业我很开心。”  我想起了这次班级之星评比结果,该同学也上榜了,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我拉来凳子请他坐下,想听一听他对这次评比的看法。  他说:“老师,很多同学都比我做得好,我建议把这次班级之星让给其他同学。”  这让
期刊
猜字谜是一个比较好的识字方法,既可以开动脑筋,又可以引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下面这些字谜,和孩子一起来挑战吧!  (1)大王头上有一人——(全)  (2)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非)  (3)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问)  (4)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人中间站,喜事大声讲——(庆)  (5)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了一小竖——(司)  (6)两
期刊
文字,一定是有灵性的。  此刻,春日的午后,再读到林清玄先生的《温一壶月光下酒》,依然有那种空山新雨后,天地澄净万物通透的禅意。  他说,“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这些文字恰如草木清风,又如月光般温润。  那么,我呢?虽不会饮酒,却喜欢收藏孩子们对我说过的话,然后在某个寂静的时空里,拿来暖心。恰如此刻,细煮一壶铁观音,茶香中竟是孩
期刊
新年到了,开怀笑一笑。本期我们走进句容市陈武中心幼儿园,听听这里的小朋友都有哪些新年愿望。  任铭浩:我的新年愿望是有很多很多压岁钱,因为我想买很多玩具和姐姐一起玩。  梅梓萱: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了,我好开心呀。新的一年,我的小妹妹或者小弟弟就要出生了,我还要学着冲奶粉呢。  陈雨辰:今年,我想去北方老家过新年,因为那边会下很大的雪,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打雪仗。  巫菡睿: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快过年
期刊
读过一本书,书名是《成为智慧型家长》。作者是一位从事幼教事业多年的博士生,名叫尹红婷。作者的聪明在于,没有把“智慧”抽象化、玄虚化,而是化虚为实,借助特别情境、具体问题和典型案例,呈现做家长的智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教手册。  事实上,我们在讨论“家长的智慧”这个话题时,不能只说“家长”而不去研究“智慧”,也不能把好家长简单归类为“智慧型家长”。“智慧”在这里是没法闪避的核心概念,虽然与经验、能力
期刊
父亲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让我看到了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美好质朴的家风在父亲勤劳的双手中传承……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有一双巧手,父亲用他的巧手为自己,也为他爱的人带来了许多快乐与生活情趣。  由于父亲长年从事户外工作,双手常被犀利的零件划伤,经过煤油汽油的浸泡,再加上日晒风吹,那双手就成了今天这样粗糙黢黑的样子了。  三十多年前,父亲是厂里飞机附件装配班的班长。那时候,他整天都身着
期刊
有几个消息灵通人士,不知哪来的道听途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把集体的田给分了,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事越传越广,迅速成了黄沙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据说,最后还是公社下派领导有魄力,敏感性强,在讨论会上忽然站起身来,右手一挥,分。于是,第一次大承包,在1980年的黄沙动作起来了。  爸妈都是种田好手,勤快、能吃苦。联产承包第一年,我家收了一万多斤稻子。如数上交了公粮后,剩下的都成了家里人的口粮。能
期刊
1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情商和道德品性等,而培养的主要途径非经典阅读莫属。从好书中吸取精神营养,让孩子成人成才,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教育子女的经验之道和智慧结晶。  今天,当你走进皖南西递宏村的大户人家,走进苏州众多的名人故居,厅堂中悬挂的一副副耐人寻味的对联,一定让你留连忘返: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
期刊
Q 女儿性格自卑,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我告诉她要自信些,女儿却十分委屈:“妈妈,我知道要自信些,可我内心还是自卑啊。”请问如何让孩子自信起来?  A 上面这个问题,是我的一个来访者杨女士的困惑。她的女儿萌萌学习很用功,自己也花费了不少金钱和时间陪女儿补课,但成绩总上不去。杨女士着急又焦虑,于是带萌萌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1  心理学上,自卑的定义是“我对完成某事的估计很低”,低自尊是“我是没
期刊
1  女儿最近多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挖鼻孔、邊吃饭边玩、不搭理人等等。  为了让女儿改掉这些小毛病,老妈几乎天天提醒:“老挖鼻孔会变丑哦,吃饭就有个吃饭的样儿,见了人要跟人家打招呼……”尤其是女儿不爱跟人打招呼总也改不了,以致老妈认定女儿就是一个“没胆儿的孩子,以后难成大事”。  一次次的耳提面命,不仅没有任何改观,反而让女儿越发胆小、内向,最后老妈也失去了纠正她的耐心。  于是,我决定利用接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