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生态系统多样化,创造良好生态城市。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调查;景观;剖析
引言:
邛海湿地生态优化效果显著。从邛海湿地一至四期的湿地公园建设到六期的邛海湿地恢复,保护和恢复湖区水系绿带完整的生态构成及其健全的生态功能,形成西昌市独有的水系景观,已成为现代西昌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邛海湿地六期位于邛海南岸的西昌市海南乡境内,西至观海路、南至西巧路、北至邛海,规划面积约308公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邛海主要进水不源的鹅掌河两分整个区域,至其自然环境有别于其他几期湿地,植物多样性尤为明显,对景观的影响也十分突出。笔者结合以“湿地恢复”为基础的邛海湿地六期建设,就邛海湿地六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就此次建设对景观影响进行相应剖析。
一、植物多样性原理及其保护
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个体、物种、种群、群落、栖息地以及生态系统的各种形式,植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植物经过漫长的发展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杰出创造,失去则不可能复得。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成为当今人类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中心议题。邛海流域地处我国西南亚热带高原山区,即青藏高原东南之缘,横断山纵谷区,处于印度洋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流域规划面积325 km2(含水域面积),其地理坐标范围大致为27°47?~28°01?N,102°07?~102°23?E。因此,具有极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为西昌城市及周边园林绿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资源。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不仅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的自然功能,还是西昌重要的饮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西昌市的母亲湖。随着以“湿地恢复”为目标的邛海湿地六期建设的全面开展,邛海湿地六期范围内的植物多样性得到明显丰富和增强。
二、邛海湿地六期植物多样性及六期建设景观剖析
(一)湿地六期建设之前植物多样性调查情况
依据历年邛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基础,组成邛海湿地植物种类96科221属(按哈钦森系统)297种(含变种)。而湿地六期处位于邛海水源入海口区域,植物多样性尤其明显,当前六期植物全部包含了邛海整个区域的植物品种,具体情况详附表1。
表1 邛海湿地六期植物类群统计表
分类群 科数 占科百分比 属数 占属百分比 种数 占种百分比
蕨类植物 5 5.2% 5 2.3% 6 2%
裸子植物 5 5.2% 6 2.7% 7 2.4%
被子植物 86 89.6% 210 95% 284 95.6%
六期植物科属统计分析
在湿地植被区系科的组成中,在20种以上的科仅有禾本科,在六期有明显的优势;具有10-19种植物的科有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等4科;具有6-9种植物的科有天南星、科蓼科、杨柳科、大戟科、桑科、棕榈科和苋科等7科;具有2-5种植物的科有柏科、漆树科等42个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湿地六期种类293种,但却分属于96个科,特别是具有1-5种的科达83个科,说明该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作为湿地生命源的维管植物,其品种在湿地六期特别丰富,多达有221属(详表2)。多种属仅有1属——蓼属,具8种植物,该属为草本植物类型,多生长于沟边较湿润的地方;中等属有6属:大戟属(5)、榕树(4),苋属(5)杨属(4)柳属(5)眼子菜属(5)以上6属中,眼子菜属5种是亚热带、温带湖泊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余5属均为陆生植物。中等属与多种属的比例很小,共只有7属,仅占总属数的3.2%,而种类也仅占总种类的12.1%。少型属有36属,占总属的和总种类的16.3%和27.3%;单种属有178属,种类178种,占整个湿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0.54%和59.9%。在少型属和单种属中,不少种类成为湿地的优势种或共建种,如:芦苇属、芭蕉属、水龙属、莕菜属、狐尾藻属、苦草属、莎草属、菱属等。地方少型属和单种属的大量存在,对丰富湿地植被区系的组成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表2 湿地维管植物各类属所含种统计
属的类型 属数 % 种数 %
多种属(6种以上) 1 0.45 8 2.69
中等属(4-5种) 6 2.72. 28 9.43
少型属(2-3种) 36 16.29 81 27.27
单种属 178 80.54 178 59.91
(二)湿地六期设计中植物多样性调整及其对景观的影响剖析1、湿地六期设计的整体理念:始终坚持“湿地恢复”这一理念,把“人、水、自然”的共存、共融、和谐发展作为设计主线,力求解决好湿地立地条件与生态目标的矛盾、防洪与亲水需求的矛盾、高强度人流安全与容量的矛盾,在植物品种选用上,考虑合理的季相景观,考虑汛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原生植物进行保护,多采用乡土植物品种,适应考虑适生的引入外来植物,通过植物多样性,体现生态、环保、节能、亲水、保健等功能,植物配置力求多层次、色彩丰富、常绿植物多(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为8:2)。
2、邛海湿地六期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整情况
表3邛海湿地六期新增物种一览表
结合“湿地恢复”要求,本次设计全面保持了原有什物品种,新增有利于景观效果的灌木6个品种,地被植物4个品种,水生植物2个品种。进一步丰富了邛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也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
3、六期设计景观的影响剖析
(1)调整植物配置,将优势植物品种展现在滨水岸线和游行频道周边,提升景观品质。
结合新规划的游览路线,依据现有地势,采取顺势而为的手法,整合湿地现有形状较好又能体现邛海湿地特色的荇菜、梭鱼草、芦竹、芭蕉等,成片集中种植在各规划节点,既解决优化了景观效果,又解决了屏蔽游人影响滨水区鱼类活动的问题。
(2)新进优良品种,提升邛海湿地景观品味。
为进一步提升邛海的景观品味,在六期设计中,业主采纳了设计单位引入部分适合邛海生长的物品的理念,共引进孝顺竹、单瓣红莲等12个优良品种,既实现了湿地景观品味的提升,又达到丰富植物多样性的目的。
(3)整合周边植物资源,打造观光农业,提升旅游收益。
在六期设计中,设计单位充分考虑了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对周边集中种植的苗木基础、药材基地、农产品基地以及现有农田进行了整合和规范,充分发挥成片植物的景观效应,在确保种植群体得到相应收益的同时,通过提升了游客体验,提升旅游收入。
(4)注重与周边协调,确保邛海整体景观效应。
邛海湿地六期建设,是邛海湿地的收官之作,在六期植物配置和景观效应方面,在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的保存和丰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前五期景观区域协调与衔接,确保形成完整体系。
结束语
邛海湿地六期植物造景依据其环境特点,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艺术设计手法,实现了建设群落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构图优美、意境深邃的植物景观。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湿地公园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建设开发,而湿地植物景观建设将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红、刘建林研究员、罗强教授.邛海湿地公园(一、二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2]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1,17:5081-5095.
[3]刘小冬,郭春华.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J].广东园林,2011,05:16-18.
[4]雷霆,崔国发,陈建伟,张佳蕊,陈燕,王德国,陈元君.北京市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优先保护级别划分[J].生态学报,2006,06:1675-1685.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调查;景观;剖析
引言:
邛海湿地生态优化效果显著。从邛海湿地一至四期的湿地公园建设到六期的邛海湿地恢复,保护和恢复湖区水系绿带完整的生态构成及其健全的生态功能,形成西昌市独有的水系景观,已成为现代西昌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邛海湿地六期位于邛海南岸的西昌市海南乡境内,西至观海路、南至西巧路、北至邛海,规划面积约308公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邛海主要进水不源的鹅掌河两分整个区域,至其自然环境有别于其他几期湿地,植物多样性尤为明显,对景观的影响也十分突出。笔者结合以“湿地恢复”为基础的邛海湿地六期建设,就邛海湿地六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就此次建设对景观影响进行相应剖析。
一、植物多样性原理及其保护
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个体、物种、种群、群落、栖息地以及生态系统的各种形式,植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植物经过漫长的发展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杰出创造,失去则不可能复得。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成为当今人类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中心议题。邛海流域地处我国西南亚热带高原山区,即青藏高原东南之缘,横断山纵谷区,处于印度洋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流域规划面积325 km2(含水域面积),其地理坐标范围大致为27°47?~28°01?N,102°07?~102°23?E。因此,具有极丰富的植物资源,也为西昌城市及周边园林绿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资源。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不仅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的自然功能,还是西昌重要的饮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西昌市的母亲湖。随着以“湿地恢复”为目标的邛海湿地六期建设的全面开展,邛海湿地六期范围内的植物多样性得到明显丰富和增强。
二、邛海湿地六期植物多样性及六期建设景观剖析
(一)湿地六期建设之前植物多样性调查情况
依据历年邛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基础,组成邛海湿地植物种类96科221属(按哈钦森系统)297种(含变种)。而湿地六期处位于邛海水源入海口区域,植物多样性尤其明显,当前六期植物全部包含了邛海整个区域的植物品种,具体情况详附表1。
表1 邛海湿地六期植物类群统计表
分类群 科数 占科百分比 属数 占属百分比 种数 占种百分比
蕨类植物 5 5.2% 5 2.3% 6 2%
裸子植物 5 5.2% 6 2.7% 7 2.4%
被子植物 86 89.6% 210 95% 284 95.6%
六期植物科属统计分析
在湿地植被区系科的组成中,在20种以上的科仅有禾本科,在六期有明显的优势;具有10-19种植物的科有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等4科;具有6-9种植物的科有天南星、科蓼科、杨柳科、大戟科、桑科、棕榈科和苋科等7科;具有2-5种植物的科有柏科、漆树科等42个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湿地六期种类293种,但却分属于96个科,特别是具有1-5种的科达83个科,说明该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作为湿地生命源的维管植物,其品种在湿地六期特别丰富,多达有221属(详表2)。多种属仅有1属——蓼属,具8种植物,该属为草本植物类型,多生长于沟边较湿润的地方;中等属有6属:大戟属(5)、榕树(4),苋属(5)杨属(4)柳属(5)眼子菜属(5)以上6属中,眼子菜属5种是亚热带、温带湖泊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余5属均为陆生植物。中等属与多种属的比例很小,共只有7属,仅占总属数的3.2%,而种类也仅占总种类的12.1%。少型属有36属,占总属的和总种类的16.3%和27.3%;单种属有178属,种类178种,占整个湿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0.54%和59.9%。在少型属和单种属中,不少种类成为湿地的优势种或共建种,如:芦苇属、芭蕉属、水龙属、莕菜属、狐尾藻属、苦草属、莎草属、菱属等。地方少型属和单种属的大量存在,对丰富湿地植被区系的组成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表2 湿地维管植物各类属所含种统计
属的类型 属数 % 种数 %
多种属(6种以上) 1 0.45 8 2.69
中等属(4-5种) 6 2.72. 28 9.43
少型属(2-3种) 36 16.29 81 27.27
单种属 178 80.54 178 59.91
(二)湿地六期设计中植物多样性调整及其对景观的影响剖析1、湿地六期设计的整体理念:始终坚持“湿地恢复”这一理念,把“人、水、自然”的共存、共融、和谐发展作为设计主线,力求解决好湿地立地条件与生态目标的矛盾、防洪与亲水需求的矛盾、高强度人流安全与容量的矛盾,在植物品种选用上,考虑合理的季相景观,考虑汛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原生植物进行保护,多采用乡土植物品种,适应考虑适生的引入外来植物,通过植物多样性,体现生态、环保、节能、亲水、保健等功能,植物配置力求多层次、色彩丰富、常绿植物多(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为8:2)。
2、邛海湿地六期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整情况
表3邛海湿地六期新增物种一览表
结合“湿地恢复”要求,本次设计全面保持了原有什物品种,新增有利于景观效果的灌木6个品种,地被植物4个品种,水生植物2个品种。进一步丰富了邛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也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
3、六期设计景观的影响剖析
(1)调整植物配置,将优势植物品种展现在滨水岸线和游行频道周边,提升景观品质。
结合新规划的游览路线,依据现有地势,采取顺势而为的手法,整合湿地现有形状较好又能体现邛海湿地特色的荇菜、梭鱼草、芦竹、芭蕉等,成片集中种植在各规划节点,既解决优化了景观效果,又解决了屏蔽游人影响滨水区鱼类活动的问题。
(2)新进优良品种,提升邛海湿地景观品味。
为进一步提升邛海的景观品味,在六期设计中,业主采纳了设计单位引入部分适合邛海生长的物品的理念,共引进孝顺竹、单瓣红莲等12个优良品种,既实现了湿地景观品味的提升,又达到丰富植物多样性的目的。
(3)整合周边植物资源,打造观光农业,提升旅游收益。
在六期设计中,设计单位充分考虑了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对周边集中种植的苗木基础、药材基地、农产品基地以及现有农田进行了整合和规范,充分发挥成片植物的景观效应,在确保种植群体得到相应收益的同时,通过提升了游客体验,提升旅游收入。
(4)注重与周边协调,确保邛海整体景观效应。
邛海湿地六期建设,是邛海湿地的收官之作,在六期植物配置和景观效应方面,在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的保存和丰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前五期景观区域协调与衔接,确保形成完整体系。
结束语
邛海湿地六期植物造景依据其环境特点,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艺术设计手法,实现了建设群落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构图优美、意境深邃的植物景观。
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湿地公园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建设开发,而湿地植物景观建设将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红、刘建林研究员、罗强教授.邛海湿地公园(一、二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2]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1,17:5081-5095.
[3]刘小冬,郭春华.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J].广东园林,2011,05:16-18.
[4]雷霆,崔国发,陈建伟,张佳蕊,陈燕,王德国,陈元君.北京市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优先保护级别划分[J].生态学报,2006,06:1675-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