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讲,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一、明确要求,教育疏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每教一个班级或接任一个班,我都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而这些规章制度必须是可操作性的,也必须是比较细致的。比如集会、集队时要做到“快、齐、静”;午休钟声打响时要做到“动作快、睡得好、守规矩”,寄宿生用餐时要求不出声,不弄脏桌面、地面,不吃剩饭菜,用餐完毕把餐具洗干净且放到指定位置;还比如教室里卫生洁具如何摆放,课桌椅如何排列;还有怎样抓好班级落实清洁区每周每一天一个小组完成,怎样才算认真做两操;课间如何活动;上课时要求;做作业时要求等等都有相关的细则。这样学生在具体执行中就可以按细则逐条对照,行动起来就有方向,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了。
  而教育疏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及素质教育,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违反纪律,不遵规守纪,出现打架、逃学、搞恶作剧等等。所以身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嘴勤”,经常给学生说理做人,有时要根据班规执行情况,作针对性的说教或提出要达到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该什么做,不该什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么做又会怎样?有时总结班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对表现突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而且汇报家长,进行嘉奖,而对表现不好的学生除了进行教育外,也不忘鼓励,千万不要当堂批评指责。至于经常违规的学生,就得采用个别谈心、交流的方法正面提出不足之处及危害性,要求其一定而且必须改掉身上的不良毛病。教师谈话应该是严肃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的,但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他们心服口服。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疏导必须不厌其烦,要滔滔不绝,循循善诱,“木鱼”要天天敲,警钟长鸣,这样才能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言传身教,促进养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比如要求做到的,老师没有做到,那可不行。就以讲究卫生习惯来说吧:以前没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时,我总那么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考上初中,就阿米托佛了。回想当时学校到处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这就是忽略不重抓学生文明卫生行为而造成的后果。如今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自从担任学校校长后,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确不容易。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要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示范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当你见到校园内有废物垃圾乱丢在地上时,随手就捡起,见教室零乱就主动摆正,见到有卫生死角立即动手去清理,老师这样做,无形中学生就会模仿效应,良好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善于观察,注意纠正。在我们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是少之又少,作为校长、班主任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加以纠正。
  四、严格训练,督促检查。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所以,无论班主任也好,还是当校长也好,我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校常规管理,实行每月选一条内容重点训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对照细则,严格要求训练,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
  五、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都知道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一是经常与家长沟通,到家进行家访,反映其孩子的行为习惯表现,多提醒矫正,多鼓励养成。二是经常个别谈心,做好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定期单项训练、定期集中反馈,促进学生从小以“不文明习惯为可耻,养成良好习惯光荣。”的育人环境。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宁武镇梁新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在爱迪,爱,是老师灿烂的笑容;爱,是老师温暖的拥抱;爱,是老师鼓励的、欣赏的目光;爱,是老师耐心倾听的耳朵;爱,是柔柔的询问。爱,是潺潺流水般的故事;爱,是充满快乐留有余味的游戏;爱是奔跑跳跃;爱是彩色的画笔,爱是音乐舞蹈,爱是一句话,用爱启迪幼儿多元潜能是爱迪的立园之本。  一、爱他,就要满足他。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新生宝贝,万物好奇。爱他,我们就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悦耳的音乐
期刊
同志们、朋友们,在这绿草如茵、鸟语花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诞辰。你愿和我一起看灯吗?  当太阳挥动着燃烧的云彩,欢快地和人们“再见”时,灯,静静地悬挂着,毫不惹眼;但当夜色降临,暮气驾着晚风从窗户中涌进,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种奇迹:灯忽闪忽闪地眨着明亮的眼睛,那清淡如水的光将暮气撵出窗户。于是,整个屋内洋溢着欢快和温暖。这时,如果我们信步走到室外,晚风就会轻轻抚弄我们的头发,给我们送
期刊
一  柳起跃去了泰和,街子上到处都有通缉“共匪”的画像。他不得不夜行昼伏,东藏西躲。他想再走远些,可他没那么做。他牵挂组织,当然,也牵挂家小。  后来风声小了点,外面也消停平静了许多。他出来干活,倒不一定是赚口饭吃,出来看能否联络到那些失散的同志。  那些日子他给人做水上活什,这些活,柳起跃驾轻就熟。  加入组织前,柳起跃做的就是排客。排客就是吃水上饭的,他水性好,也讲义气,精明好学。排客走南闯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