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良好愿望,这里,从创境学习情景,培养阅读兴趣;引导质疑探究,增强阅读创新;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能力创新;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等几个方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创境学习情景,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兴趣又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反复快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如《田忌赛马》、《新型玻璃》等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上台来当解说员或推销员。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像《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可以用实验演示法教学,把课文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地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眼观察等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效率更高。像《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叙事性的课文和《秋天》、《桂林山水》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我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发他们新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2.引导质疑探究,增强阅读创新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得到增减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将他们置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一阅读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让他们体验独立自主阅读的学习经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质疑,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又要科学引导,把一些质疑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提高质疑水平。
2.1 可以从课题上质疑。如从《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
2.2 还可以从句子入手进行质疑。《小木船》一课中开篇点题“每当我看到珍藏在抽屉里的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珍藏小木船?”“他为什么一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陈明是什么人?”因而引出下文。对学生的提问,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释疑;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经过自己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导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这个积极交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大了,思考的时间充分了,表述的机会增多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训练。
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劲头。探究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一切训练都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又落实到了学生身上的活动。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创新的能动性。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能力创新
加强学习指导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另外,还有“速读→细读→精读→背读”、“阅读→提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悟诗意→融入诗境→品味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以有机渗透为基本原则,即把有关的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之中。以理解词语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同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让他们动手实践,反复训练,形成他们理解词语、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了生词,即便是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一样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 阅读方法的指导方式有教师直接介绍学法、教法的渗透转化、多次学习后的归纳、寻求到答案后的追溯等途径。教师根据本册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逐渐达到用不着教。指导自学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这都是主体性教学不可忽视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记住一些阅读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阅读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需要初步领悟→理解尝试→探索运用→归纳总结→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动性。
4.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指在想象中形成创造的新形象。想象是创造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想象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生理、心理特点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形象性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发展想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思维。
4.1 创设意境展开想象。例如:《小小的船》里的一首写景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写一个夜空的美丽的景色,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配乐朗诵。再次将学生带入意境,然后指着书上的插图,问:“假如图上这个小孩是你,那你的心情会如何?在夜空中除看到星星,还可能看到什么?”有的说:“我会看到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还有的说:“可能会看到杨利伟叔叔已登上了月球。”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五彩缤纷的夜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4.2 续编故事,启发想象。有些童话,初看起来似乎已经自然结尾,可仔细琢磨,发现还可以写一个新结尾。比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写了老山羊说了一句话“猎人会来收拾你们的”,说完就走了,课文到此结束了。在此引导想象:老山羊走了以后,狼的命运如何?又有谁会来这里,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启发学生读完后给故事续编结尾。有的学生说:老山羊去召集森林里的小动物来,齐心协力用石头把狼打死;有的说,猎人来了,开枪打死了狼;还有的说,来了一位护林员,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将狼麻醉后拖上来放归大自然了……续编故事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明白了对待“狼”应持的态度。在此饶有趣味的想象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童话后,教师利用课外阅读时间再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中国传统童话故事,多少懂得了一些童话知识:比如童话中有些什么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结果如何?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仿照一个童话,编写一则童话故事。如学完《群鸟学艺》一课,让学生仿照此文续编,有的编麻雀见燕子的房子非常漂亮,就去和商量燕子,想借巢生蛋……
续编故事,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境情景,引导质疑,运用正确方法,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材.
[2] 小学语文教学法.
[3] 《教育学》.
[4] 《心理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创境学习情景,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兴趣又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反复快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如《田忌赛马》、《新型玻璃》等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上台来当解说员或推销员。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像《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可以用实验演示法教学,把课文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地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眼观察等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效率更高。像《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叙事性的课文和《秋天》、《桂林山水》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我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发他们新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2.引导质疑探究,增强阅读创新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得到增减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将他们置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一阅读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让他们体验独立自主阅读的学习经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质疑,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又要科学引导,把一些质疑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提高质疑水平。
2.1 可以从课题上质疑。如从《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
2.2 还可以从句子入手进行质疑。《小木船》一课中开篇点题“每当我看到珍藏在抽屉里的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珍藏小木船?”“他为什么一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陈明是什么人?”因而引出下文。对学生的提问,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释疑;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经过自己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导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这个积极交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大了,思考的时间充分了,表述的机会增多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训练。
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劲头。探究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一切训练都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又落实到了学生身上的活动。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创新的能动性。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能力创新
加强学习指导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另外,还有“速读→细读→精读→背读”、“阅读→提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悟诗意→融入诗境→品味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以有机渗透为基本原则,即把有关的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之中。以理解词语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同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让他们动手实践,反复训练,形成他们理解词语、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了生词,即便是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一样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 阅读方法的指导方式有教师直接介绍学法、教法的渗透转化、多次学习后的归纳、寻求到答案后的追溯等途径。教师根据本册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逐渐达到用不着教。指导自学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这都是主体性教学不可忽视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记住一些阅读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阅读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需要初步领悟→理解尝试→探索运用→归纳总结→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动性。
4.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指在想象中形成创造的新形象。想象是创造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想象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生理、心理特点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形象性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发展想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思维。
4.1 创设意境展开想象。例如:《小小的船》里的一首写景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写一个夜空的美丽的景色,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配乐朗诵。再次将学生带入意境,然后指着书上的插图,问:“假如图上这个小孩是你,那你的心情会如何?在夜空中除看到星星,还可能看到什么?”有的说:“我会看到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还有的说:“可能会看到杨利伟叔叔已登上了月球。”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五彩缤纷的夜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4.2 续编故事,启发想象。有些童话,初看起来似乎已经自然结尾,可仔细琢磨,发现还可以写一个新结尾。比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写了老山羊说了一句话“猎人会来收拾你们的”,说完就走了,课文到此结束了。在此引导想象:老山羊走了以后,狼的命运如何?又有谁会来这里,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启发学生读完后给故事续编结尾。有的学生说:老山羊去召集森林里的小动物来,齐心协力用石头把狼打死;有的说,猎人来了,开枪打死了狼;还有的说,来了一位护林员,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将狼麻醉后拖上来放归大自然了……续编故事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明白了对待“狼”应持的态度。在此饶有趣味的想象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童话后,教师利用课外阅读时间再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中国传统童话故事,多少懂得了一些童话知识:比如童话中有些什么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结果如何?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仿照一个童话,编写一则童话故事。如学完《群鸟学艺》一课,让学生仿照此文续编,有的编麻雀见燕子的房子非常漂亮,就去和商量燕子,想借巢生蛋……
续编故事,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境情景,引导质疑,运用正确方法,把握准切入点,启发创造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材.
[2] 小学语文教学法.
[3] 《教育学》.
[4]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