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VS《大汉天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对我国庞大的电视剧观众市场,针对受众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接受角度,一些电视剧导演尝试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诠释同一时期历史、同一个人物及同一个故事,如《汉武大帝》与《大汉天子》就采用了截然相反的艺术诉求和叙事策略。一部是长篇历史正剧,一部是大型青春古装剧;前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正说,后者纯属娱乐性质的戏说。使得电视剧的发展趋势逐渐出现艺术性和商业性两个方向。
  [关键词] 《汉武大帝》《大汉天子》叙事策略 艺术诉求 发展趋向
   一、《汉武大帝》与《大汉天子》共掀收视热潮
  
  2005年1月,58集历史大剧《汉武大帝》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首周的平均收视率达到4.49%,最高收视率更是突破了5%。另一方面,《汉武大帝》的广告收入也达到了1.2亿元,创中央电视台历年来单剧广告收入新高。虽然该剧也难免出现一些硬伤,但瑕不掩瑜,整体上说《汉武大帝》堪称一部制作精良的好戏。
  同样是讲述汉武帝刘彻的故事,观众不由会想起更早时期的另一部电视剧作品——《大汉天子》。2001年,《大汉天子》第一部在全国各地方台播出后,同样引发了收视热潮,尤其是赢得广大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在第一部大获成功之后,制片方又陆续开拍第二部“汉武雄风”及第三部“铁血汗青”,三部共计129集。
  
  二、两部电视剧的对比剖析
  
  面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同一个历史时代,《汉武大帝》与《大汉天子》采用了截然相反的艺术诉求和叙事策略。一部是长篇历史正剧,一部是大型青春古装剧;前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正说,后者纯属娱乐性质的戏说。
  
  (一)《汉武大帝》——新古典主义手法的历史正剧
  《汉武大帝》以刘彻的童年开篇,以景帝卵翼下刘彻的成长为主线展开,通过刘彻的风险继位,渐握大权;用贤变制,尊王攘夷;出使西域,大战匈奴;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围绕和与战、治与乱、忠与叛、生与死、得与失、情与恨的矛盾,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主创人员采取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具有强烈悬念和艺术趣味的创作思想进行剧本创作,力求将该剧打造成一部雄伟壮阔的精品,成为一部既富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意义、既好看又辉煌的电视剧。
  在力求正确把握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汉武大帝》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导演胡玫语)的写实手法,即: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线性叙事,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尽量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观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二)《大汉天子》——偶像云集的青春偶像剧
  《大汉天子》描写的是2000多年前汉朝天子刘彻从太子到千古帝王汉武帝的成长过程,其中穿插着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尔虞我诈的宫廷阴谋、胸怀坦荡的兄弟情义、风起云涌的历史事件。第一部讲述汉武帝年青时期的故事,描绘其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登基的过程,以陈道明饰演的东方朔为焦点人物,以测字算命的方式引导剧情,吸引观众,富有中国式传统文化情趣。第二部仍然继续汉武帝青年时代故事——经过五年执政,汉武帝平息后宫势力、抗拒外患入侵、粉碎政变阴谋坐稳了皇帝宝座进入雄才大略实施阶段,以王刚饰演的主父偃为焦点人物,以未卜先知、不幸而言中的豪赌敷演剧情,娱乐观众,令情节更跌宕有致。第三部主要讲述进入中年的汉武帝和汉室新一代栋梁之间故事。由于种种原因,第三部2006年便批准音像制品的发行,但至今未见电视台播出。
  《大汉天子》由一班青春偶像担纲主演,内地人气小生黄晓明扮演汉武帝刘彻,台湾演员贾静雯扮演念奴娇,第二、三部中更有宁静、安以轩等明星的加盟。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装戏刮少年风是一趋势,因为史籍上这些人物的年轻时期最少记载,也最有利于创作者发挥,为其艺术构思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像空间。
  
  (三)看点不同,各放异彩
  电视剧在大众传媒中观赏性、可看性最强,有别于小说等其他文艺作品。它既要求形象鲜活,要求画面节奏明快,又要求故事、人物矛盾的强化,情节结构的紧凑。它自诞生起就具有三种功能:艺术、娱乐、教化。
  作为大众传媒,电视剧首先必须具有观赏性,但对观赏性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汉武大帝》对观赏性的诠释为“写真”,即满足观众想知道历史真相的欲望,以写实的手法,尽量忠于历史。编导直接点明系根据《史记》和《汉书》改编。导演胡玫自称剧情百分之九十符合史实,仅有个别地方进行了艺术加工,如李广之死,为表现英雄的悲壮,而将其自杀改为战死。《汉武大帝》播出后引起全国性轰动,的确也激发了观众了解历史、对比史实的热潮。央视十频道的《百家讲坛》也及时推出学者易中天、王立群对汉武帝的历史解读,论述史实时便大量切入《汉武大帝》的镜头,这证明《汉武大帝》的确符合史实。总体上说,《汉武大帝》的社会反响相当强烈和正面。
  《大汉天子》的观赏性则完全在于娱乐。为此编导把历史打碎了重塑,抓住某些历史片断大做文章,百分之九十都是虚构的。编排剧情时完全不受史实束缚:尽量耸人听闻,极尽煽情之能事。阴谋、爱情,人物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但确实引人入胜,极富娱乐性。如剧中的智者东方朔一角,这个人物在《史记》中其实只有寥寥数百字的记载,但在整部《大汉天子》中,饰演者陈道明的戏份竟贯穿了34集。东方朔被民间称为是杂艺唱曲者的祖师爷,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剧中关于东方朔的情节都是根据传说和野史加以演绎的。再如,《大汉天子》第一部中,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有了较大变化:东方朔改成了东方慧,一代酷吏张汤更名为张固,灌夫更名为关夫,李陵更名为李勇,郭舍人更名为郭德仁等等。原来,该剧在外地播出时,有观众致信剧组,认为剧中很多具体人物和史实出入太大。编者对此做出回应:“剧中某些人物的年龄拉近了,完全是因为艺术创作,但是为了尊重观众意见,也为了不让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误会,剧组还是决定做修改,另外在该剧前还打出了‘纯属虚构’的字眼。”
  《汉武大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说教,一种主题思想,而是一种能涵盖思想、哲学、艺术、情感和精神等元素在内的综合体,这就是文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首先需要编导对生活、历史,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需要受众层面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对《大汉天子》的观众而言,对汉朝历史不了解也无大碍,电视剧本身就是通过讲故事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的,只要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吸引他们,他们便会在娱乐中感受其中的文化与精神。观看就是一种接受,喜欢就是一种认同。古装戏不是历史剧,重要的是在新与旧之间,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找一个平衡,让可看性更高,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汉武大帝》和《大汉天子》所代表的电视剧发展趋势
  
  我国的电视观众市场庞大,然而就构成特点而言,有别于韩日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年龄、文化水平、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电视市场的开掘必须是多元化的,将观众市场加以分层,承认不同人群审美趣味的差异存在的合理性,是我国电视剧生产市场化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我国电视生产体制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电视剧生产不能仅仅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终极目标,在追求商业效益的同时还同时承担着对受众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提高的使命。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汉武大帝》和《大汉天子》实际代表着电视剧发展的两种不同取向。《汉武大帝》导演胡玫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一直从事电影拍摄。但进入21世纪后,电影的生存态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影院以赢利为主,现在仅放映娱乐大片,艺术探索片、写实片已无法进入影院,甚至根本无钱拍摄。因此,许多电影导演都转向电视剧领域发展。较早涉足电视剧的电影导演有胡玫和李少红等,胡玫的《雍正王朝》令她在电视剧领域声誉鹊起,其写实风格在《汉武大帝》中进一步光大:李少红的《大明宫词》具有“电影镜头般的唯美和台词的讲究”,它让国内观众眼前一亮,为国产电视剧带来另一种拍摄思路,撩动不少电影导演的心。接着而来的是吴子牛的《天下粮仓》、张建栋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杨亚洲的《空镜子》、周晓文的《天龙八部》、陈凯歌的《吕布与貂蝉》等,电影导演纷纷加盟电视剧他们把艺术电影的创作手法引入了电视剧,使其艺术水准有所升华。事实证明,这些曾经的电影导演投身到电视剧的拍摄,也同样为电视剧市场带来了许多鲜活的元素。
  今后这类艺术性电视剧的发展将成为一个趋势。胡玫已拍过几部颇有影响的电视剧,多有写实风格,又具“作者”特征。众所周知,电影可分为两大类——反映精英文化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及反映大众文化的娱乐电影、商业电影。随着电影导演转向电视剧领域,今后电视剧也将有这样的趋向——一是类似于《汉武大帝》的具有艺术内涵、深层美学体验以及精良制作的艺术电视剧,另一大类就是《大汉天子》这样重视明星效应、情节崎岖并极富娱乐效果的商业电视剧。当然,艺术片也要追求市场,两者并不对立。艺术的品格不取决于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理念。
  
  四、结语
  
  我们细看《汉武大帝》,也能感受到矛盾的存在。这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大汉天子》则完全是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创造的人物,这里面。有现代的亲情、爱情、友谊和斗争。女人们都在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皇帝的爱也会被拒,而男人们也跟皇帝有了哥们儿似的平等的友情。从情节、语言到对白,都可以感觉这是一群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干净的画面和精美的服装也增加了该剧的可看性。所以,《大汉天子》既有一些港台戏说剧的痕迹,又不失内地正剧的基本架构。纵观两部剧,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角度和叙事策略,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虽然褒贬不一,但同样拥有较高的收视率。
  近年来,我国荧屏上涌现出一批由电影导演拍摄的、艺术水准较高的电视剧,如张建亚执导的《贞观之治》、黄健中执导的《越王勾践》等。电视剧的风格具有提升观众接受品位的作用。在文化消费市场化的初期,为满足低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采取低俗路线是一种暂时的策略选择,但是,文化工作在生产文化产品的同时也生产受众,电视剧自身蜕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受众本身的变化,有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就有什么电视剧的观众。艺术型电视剧和商业型电视剧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他文献
摘要 以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代表作品《父子情》为文本,从导演背景、艺术的自觉性、与传统的关系、关注重点等方面对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大陆“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关键词 导演背景 艺术自觉 现实主义 戏剧性 演员地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法国入侵阿尔巴尼亚,美国插手越南战争,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同性恋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女权运动如火如荼,马丁·路德·金遇刺……乱世出英雄,动荡
摘要 纵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词 喜剧片 悲剧片 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
[摘要]近几年,农民工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春晚的《心里话》就是来自民工子女心灵的声音,它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关键词]心里话农民工春晚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诗朗诵《心里话》。    印象之一: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开篇坦率真诚,袒露心扉。因为“我们”是农民工的子弟。“我们的校园很小
[摘要]由电影《钢琴家》及其主人公的人生“苦难”遭遇,联系到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苦难”身世,再由电影及其导演的那些人生“苦难”的社会历史背景,引出波兰钢琴家肖邦及其夜曲,最后由肖邦引出了以演奏肖邦夜曲而闻名的华人钢琴家傅聪,通过对由电影《钢琴家》而联想到的一系列艺术家的“苦难”身世与艺术成就的述评,阐明“人生苦难的升华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艺术家 苦难 源泉    谈起电影《钢琴
摘要 韩剧《医道》是一部在史诗般的宏篇巨制中演绎着人间的真善美的励志片,刻画了许浚这一英雄人物,再现了优秀的东方文化传统,展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医道》的成功可以说是充分利用观众对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期待与珍视,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 《医道》 真善美 艺术手法 象征意义 社会价值    韩剧《医道》讲述的是一个御医的感人故事,气势恢宏浩大,剧情起伏迭宕、扣人心弦。《医道》的成
“世界硒都” 恩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的清江中游,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绚丽多彩的土苗韵味,孕育着这片巴文化发源地丰厚的民族文化沃土,它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龙船调》,而且还有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  恩施  傩戏是湖北民间戏剧种类之一,其行当有生、旦、净、丑四行,剧目分正邪八出,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一般采用杨柳木和香
摘要:两部相似的法律题材电影——中国的《秋菊打官司》和美国的《永不妥协》都描写了两个执着的女性打官司的故事,但在影片中她们打官司所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不仅反映出了中关两国民众的诉讼观的不同,更进一步揭示出中关两国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差异。  关键词:法律文化 民族心理 “礼”与“利”    一《秋菊打官司》与《永不妥协》两个貌合神离的故事    1992年,中国导演张艺谋以半纪实手法拍摄了也许是
【摘要】徐志摩先生的遗作《火车擒住轨》揭示出诗人在生命最后时期的痛苦困顿的心灵感受。同时,他情感的灰暗无法遮掩其诗歌在艺术上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它向我们展示了诗人30年代诗学思想的现代主义转型。  【关键词】文本细读 转型 现代主义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36    《火车擒住轨》是徐志摩先生的遗作之一,它与先生早年诗作有较大差异,可以说
[摘要] 女性军旅题材、红色青春偶像剧《八千湘女上天山》以一群有着崇高信仰、高洁灵魂与韧性精神的湘女为主角,详细解读了她们怀着建设边疆的美好愿望与神圣的青春梦想,离别亲人,艰苦跋涉奔赴新疆的心路历程;真实再现了建国后八千湘女参军入伍、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感人事迹;倾情谱写出一曲民族精神烛照下灵魂升华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灵魂升华 《八千湘女上天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一时的电影潮流,非理性主义电影鼓励导演从“内心现实主义”的角度去探讨人生,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获奖影片《红色沙漠》是非理性主义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代表作之一。在影片中,导演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主义情结,将镜头对准人的内心世界,严肃探讨了人类精神世界的贫困,展现了现代人存在的恐慌和情感的焦虑。  [关键词] 安东尼奥尼 《红色沙漠》 非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