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流 提升 消费 能力
打造消费天堂,提升消费能力是关键。这就好比要形成一片汪洋大海,必须多渠道壮流,让源源活水不断注入。如何才能壮流?在现有消费结构基础上,不外乎从城市、农村以及吸引外来消费者三个方面着手。就城市而言,通过做大服务产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但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壮大地方经济;而基数巨大的农村人口,无异于一个蛰伏已久的巨大“能源”,一旦唤醒,将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同时,所谓“消费天堂”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地消费者,对外地包括境外消费者是否具有“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有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对外来消费的吸引,从软、硬件上打造吸引外来消费的“独门绝技”,我们离消费天堂才会越来越近。
【记者调查】
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重庆人对银行存款更是情有独钟。2007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61亿元,只有北京的44%、上海的43%。消费力弱,并不是因为重庆人没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7年底,沉睡在银行里的重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3228亿元,而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提供的最新数据,到2008年11月末,这一数字以19.7%的速度,迅速增加到3862.93亿元,到本文截稿前,已突破4000亿元,直奔4200亿元。
那么,重庆人为什么热衷于存钱,而不愿意消费呢?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 城镇居民:身负“三座大山”的压力
何丽半年前的身份是导游,现在的身份是全职太太。受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重庆旅游业全面下滑,大量从业人员处于待岗状态。何丽干脆辞职回家,当起全职太太,准备“安安心心教育孩子两年,熬过金融危机后再出来找事干”。
记者见到何丽时,她正在解放碑重百底楼化妆品专柜前试妆。谈起现在的生活,她自认为“还过得去”:“白天孩子上学后,出来逛逛街,会会朋友;晚上孩子回家后,给孩子做饭,然后辅导作业。”问及消费状况,她笑称“看得多买得少”。她无奈地说:“下岗了,还奢谈什么消费呀?”
当记者追问影响她消费的主要原因时,何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每个月近2000元的房贷要还;孩子马上升初中,还不知要交多少钱;再说,家里总得存点钱才安心,以备生疮害病之类的急用吧?”
与众多接受采访的普通市民一样,困扰何丽的,正是民间流传的所谓“三座大山”,即住房、教育、医疗等三大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群众“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的确,在房价普遍偏高、教育支出越来越大、群众看病贵等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谁还敢随心所欲地花钱呢?
■ 农村居民:土地里刨不出金娃娃
“消费?就是买东西嘛。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呢?”王富保是巴南区南彭镇农民,在南坪当“棒棒”已经有5年多了,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两个馒头在啃,这是他当天的午饭。对于记者的问题,他显然觉得很无聊:“谁不想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今天没有找到钱,只能用两个馒头打发自己了。”
10多年前,王富保怀揣着发财梦,在家乡承包了几十亩荒山,全部栽上无核橘,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了3年,橘子终于开始投产。又认认真真伺候了两三年,每年的收入,除了化肥、农药等硬成本外,甚至还不够他的人工费。王富保一气之下放弃果园,让它自生自灭,独自来到城里当起了“棒棒”。
“当了5年‘棒棒’,的确存了点钱。”王富保对此毫不隐讳,“但去年盖了新房子,不但存款用完了,还借了两万多。”他表示,在农村,盖房子是一件大事,很多家庭一家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就为了盖一栋新房子。
“农村根本没有找钱的门路,不像你们城里人,每个月都有工资,所以,我们哪里敢乱花钱哟。”他继续说,“虽然我们有土地,但土地又不能生出金娃娃。自己种,蔬菜、粮食自家人吃后略有盈余,如果租出去,每年的租金也就相当于五六百斤谷子。”
王富保所反映的问题,正是目前重庆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民手里虽然拥有土地和住宅等“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在政策的限制下,根本无法流通变现,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 外地游客:有什么理由让我留下
洛阳人李华增是1月12日下午才到重庆的,刚下火车,他就买了第二天下午出发去岳阳的游船票。这是他第一次来重庆,一半为公,单位有一个样品要送到客户手上;一半为私,顺便游览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1月12日晚上8点左右,正在解放碑前拍照留念的李华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第一次来重庆,为什么不在重庆多玩几天?”对于记者这个问题,他反问:“重庆有什么理由让我多留几天?”记者给他细数可以留下来的理由,他都一一反驳了:大足石刻,名气远远没有家乡的龙门石窟大;山城夜景,一个晚上足以领略;渣滓洞、白公馆,虽有一定价值,但多耽搁一天时间不划算……
记者一时语塞。的确,重庆虽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独一无二的丰都鬼城、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岩村等,但重庆的旅游业却相当落后,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就连闻名遐迩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虽然绝大多数景点在重庆境内,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三峡游客中,从宜昌溯江而上到奉节的游客早已超过了从重庆顺江而下的游客。
目前,仅在西部,居民储蓄存款大约就有3万多亿元,重庆周边的人口也有3亿多人,这些都是重庆打造消费天堂的潜在资源,但如何吸引周边消费,的确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打造消费天堂,提升消费能力是关键。这就好比要形成一片汪洋大海,必须多渠道壮流,让源源活水不断注入。如何才能壮流?在现有消费结构基础上,不外乎从城市、农村以及吸引外来消费者三个方面着手。就城市而言,通过做大服务产业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但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壮大地方经济;而基数巨大的农村人口,无异于一个蛰伏已久的巨大“能源”,一旦唤醒,将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同时,所谓“消费天堂”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地消费者,对外地包括境外消费者是否具有“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有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对外来消费的吸引,从软、硬件上打造吸引外来消费的“独门绝技”,我们离消费天堂才会越来越近。
【记者调查】
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重庆人对银行存款更是情有独钟。2007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61亿元,只有北京的44%、上海的43%。消费力弱,并不是因为重庆人没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7年底,沉睡在银行里的重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3228亿元,而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提供的最新数据,到2008年11月末,这一数字以19.7%的速度,迅速增加到3862.93亿元,到本文截稿前,已突破4000亿元,直奔4200亿元。
那么,重庆人为什么热衷于存钱,而不愿意消费呢?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 城镇居民:身负“三座大山”的压力
何丽半年前的身份是导游,现在的身份是全职太太。受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重庆旅游业全面下滑,大量从业人员处于待岗状态。何丽干脆辞职回家,当起全职太太,准备“安安心心教育孩子两年,熬过金融危机后再出来找事干”。
记者见到何丽时,她正在解放碑重百底楼化妆品专柜前试妆。谈起现在的生活,她自认为“还过得去”:“白天孩子上学后,出来逛逛街,会会朋友;晚上孩子回家后,给孩子做饭,然后辅导作业。”问及消费状况,她笑称“看得多买得少”。她无奈地说:“下岗了,还奢谈什么消费呀?”
当记者追问影响她消费的主要原因时,何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每个月近2000元的房贷要还;孩子马上升初中,还不知要交多少钱;再说,家里总得存点钱才安心,以备生疮害病之类的急用吧?”
与众多接受采访的普通市民一样,困扰何丽的,正是民间流传的所谓“三座大山”,即住房、教育、医疗等三大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群众“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的确,在房价普遍偏高、教育支出越来越大、群众看病贵等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谁还敢随心所欲地花钱呢?
■ 农村居民:土地里刨不出金娃娃
“消费?就是买东西嘛。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呢?”王富保是巴南区南彭镇农民,在南坪当“棒棒”已经有5年多了,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两个馒头在啃,这是他当天的午饭。对于记者的问题,他显然觉得很无聊:“谁不想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今天没有找到钱,只能用两个馒头打发自己了。”
10多年前,王富保怀揣着发财梦,在家乡承包了几十亩荒山,全部栽上无核橘,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了3年,橘子终于开始投产。又认认真真伺候了两三年,每年的收入,除了化肥、农药等硬成本外,甚至还不够他的人工费。王富保一气之下放弃果园,让它自生自灭,独自来到城里当起了“棒棒”。
“当了5年‘棒棒’,的确存了点钱。”王富保对此毫不隐讳,“但去年盖了新房子,不但存款用完了,还借了两万多。”他表示,在农村,盖房子是一件大事,很多家庭一家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就为了盖一栋新房子。
“农村根本没有找钱的门路,不像你们城里人,每个月都有工资,所以,我们哪里敢乱花钱哟。”他继续说,“虽然我们有土地,但土地又不能生出金娃娃。自己种,蔬菜、粮食自家人吃后略有盈余,如果租出去,每年的租金也就相当于五六百斤谷子。”
王富保所反映的问题,正是目前重庆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民手里虽然拥有土地和住宅等“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在政策的限制下,根本无法流通变现,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 外地游客:有什么理由让我留下
洛阳人李华增是1月12日下午才到重庆的,刚下火车,他就买了第二天下午出发去岳阳的游船票。这是他第一次来重庆,一半为公,单位有一个样品要送到客户手上;一半为私,顺便游览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1月12日晚上8点左右,正在解放碑前拍照留念的李华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第一次来重庆,为什么不在重庆多玩几天?”对于记者这个问题,他反问:“重庆有什么理由让我多留几天?”记者给他细数可以留下来的理由,他都一一反驳了:大足石刻,名气远远没有家乡的龙门石窟大;山城夜景,一个晚上足以领略;渣滓洞、白公馆,虽有一定价值,但多耽搁一天时间不划算……
记者一时语塞。的确,重庆虽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独一无二的丰都鬼城、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岩村等,但重庆的旅游业却相当落后,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就连闻名遐迩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虽然绝大多数景点在重庆境内,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三峡游客中,从宜昌溯江而上到奉节的游客早已超过了从重庆顺江而下的游客。
目前,仅在西部,居民储蓄存款大约就有3万多亿元,重庆周边的人口也有3亿多人,这些都是重庆打造消费天堂的潜在资源,但如何吸引周边消费,的确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