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改革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文从一个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我们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来说明一线教师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解。
【关键词】课程改革 改变教育理念 素养 职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8-02
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专家对现实中某些职业教育现象的点评,他们为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的努力及热情让我思考了很多,下面我想分几个部分与大家探讨一下我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解。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是有选拔功能的,比较重视知识原理的学习掌握。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与能力、品德无关,与学生兴趣、快乐无关;教材偏难偏繁,考试题目也越编越难,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甚至是十二年义务教育,上学的学生多了,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懂这些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忍受正襟稳坐的听课方式,授课式的上课形式。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上课学习变成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了,于是上课开小差,调皮,做小动作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社会、家长、学校评价教师唯一的依据就是成绩,甚至一个班的平均成绩,所以教师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的成绩。那些学习知识困难,上课好动,爱说话的学生被批评的几率多了,慢慢的就变为差生,慢慢的不被老师、学校喜欢,他们也不喜欢老师、学校。但社会、国家法律、家长不允许他们离开学校,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越积越多,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上课成了师生最痛苦的事情。既要维持纪律,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性格各异、资质各异、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获得好的成绩,怎么办?只有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目前的学生现状。
二、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学校没有普通高中那么大的升学压力,师生关系应该好一点吧!学生在这里应该可以快乐地学习了吧!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经过了中考失败的打击,自信心非常不足,他们来到职业学校想找回自信,他们想在这里重新开始,他们想摆脱失败的阴影,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以后,他们失望了,他们发现职业学校的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以前初三的老师一样,还是老师讲他们听,上课还是不许动不许说话,甚至讲课的内容比初三老师讲课的内容更难以理解,更像天书。一学期下来,破罐子破摔的多了,逃课、斗殴的现象多了,学生管理也更困难了,更不要提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谓费尽心思,但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致使老师教得没意思,学生学得没兴致,学风不佳又影响了后来者对职校的认知和评价,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基本素质越来越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低,企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满意。
三、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过:“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
有人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有些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满意的主要是部分中职生存在工作态度不积极、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强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短板”,也是影响他们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职业教育既要渗透人文精神,又要注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哪有时间去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事实上我们的知识讲解并不是非要按一个完整的体系讲完、学完。更完整的知识,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拓展学习。我们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能力,知识越多能力越强。我们曾把学习知识比作盖房子,学习知识越多,基础越扎实,最后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但知识多了,不会用,不能用,没有用到,学了也是白学,浪费了。现在有一种新的比喻,把人才的成长比喻为一颗小树的成长,树干树枝树根同时成长。这个比喻对于用来比喻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长我觉得比较贴切。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是也可先學会做,再去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实践,如果又产生学习新理论知识的需求,再继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论。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本来就对纯理论的学习比较头疼,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差,刚开始是没兴趣掌握那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一定需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传授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自己学会说、学会做,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在乐于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有业,乐业,这是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呢?
参考文献:
[1]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27):11-1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
[3]肖桂林.直面低效性课堂[J].陕西教育,2007,9(1):16-17
作者简介:
杨满荣(1977.12-),女,陕西周至人,讲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分子化工专业。
【关键词】课程改革 改变教育理念 素养 职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8-02
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专家对现实中某些职业教育现象的点评,他们为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的努力及热情让我思考了很多,下面我想分几个部分与大家探讨一下我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解。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是有选拔功能的,比较重视知识原理的学习掌握。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与能力、品德无关,与学生兴趣、快乐无关;教材偏难偏繁,考试题目也越编越难,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甚至是十二年义务教育,上学的学生多了,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懂这些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忍受正襟稳坐的听课方式,授课式的上课形式。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上课学习变成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了,于是上课开小差,调皮,做小动作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社会、家长、学校评价教师唯一的依据就是成绩,甚至一个班的平均成绩,所以教师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的成绩。那些学习知识困难,上课好动,爱说话的学生被批评的几率多了,慢慢的就变为差生,慢慢的不被老师、学校喜欢,他们也不喜欢老师、学校。但社会、国家法律、家长不允许他们离开学校,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越积越多,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上课成了师生最痛苦的事情。既要维持纪律,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性格各异、资质各异、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获得好的成绩,怎么办?只有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目前的学生现状。
二、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学校没有普通高中那么大的升学压力,师生关系应该好一点吧!学生在这里应该可以快乐地学习了吧!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经过了中考失败的打击,自信心非常不足,他们来到职业学校想找回自信,他们想在这里重新开始,他们想摆脱失败的阴影,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以后,他们失望了,他们发现职业学校的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以前初三的老师一样,还是老师讲他们听,上课还是不许动不许说话,甚至讲课的内容比初三老师讲课的内容更难以理解,更像天书。一学期下来,破罐子破摔的多了,逃课、斗殴的现象多了,学生管理也更困难了,更不要提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谓费尽心思,但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致使老师教得没意思,学生学得没兴致,学风不佳又影响了后来者对职校的认知和评价,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基本素质越来越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低,企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满意。
三、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过:“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
有人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有些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满意的主要是部分中职生存在工作态度不积极、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强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短板”,也是影响他们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职业教育既要渗透人文精神,又要注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哪有时间去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事实上我们的知识讲解并不是非要按一个完整的体系讲完、学完。更完整的知识,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拓展学习。我们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能力,知识越多能力越强。我们曾把学习知识比作盖房子,学习知识越多,基础越扎实,最后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但知识多了,不会用,不能用,没有用到,学了也是白学,浪费了。现在有一种新的比喻,把人才的成长比喻为一颗小树的成长,树干树枝树根同时成长。这个比喻对于用来比喻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长我觉得比较贴切。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是也可先學会做,再去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实践,如果又产生学习新理论知识的需求,再继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论。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本来就对纯理论的学习比较头疼,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差,刚开始是没兴趣掌握那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一定需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传授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自己学会说、学会做,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学生在乐于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有业,乐业,这是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呢?
参考文献:
[1]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27):11-1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
[3]肖桂林.直面低效性课堂[J].陕西教育,2007,9(1):16-17
作者简介:
杨满荣(1977.12-),女,陕西周至人,讲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分子化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