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分层次教学就根据学习主体的“差异性”来组织教学。文章主要从提高学校重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教材问题、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为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差异性;学校重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材知识点分层;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渗透,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提高警惕全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重要,只有年轻人都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其他知识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初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捷径。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重大变革,即将精英教育改向素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学扩招、高中扩招。但也是由于招考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上尤其严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较早的接触到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好的甚至能达到初级程序员的水平,而另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连计算机是什么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信息技术了。而当前各个高中学校在教学上主要采取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起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考核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门功课,一般教师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往往使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不到”知识,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却“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有可能造成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学不到”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学不懂”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状,在信息技术学课上实行分层次教学迫在眉睫。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近一年来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认为现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开展分层次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也还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已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在目前“一切为高考,高考决定一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有关部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考升学率决定一切,高中教学事实上还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来进行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进行分层或分班,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与升学率这两个长期与短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这两个目标的矛盾解决不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这两个目标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方式的矛盾,笔者认为新教学方式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阵痛,但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因此学校要尽快转变观念,利用信息技术实教学模式的变革,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实现双向教学模式(如网上教学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学好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掌握其他学科,实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与升学率两大目标的统一。
二、学生分层问题
学生水平如何,如何确定分层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多少人,不同层次如何确定教学范围,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学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由于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等等。为此学校需要做好三个调查从而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是学生入学前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二是学生进校后信息技术摸底测试成绩,三是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能力,从而确定分层标准与教学重点,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因材施教。
三、分层次教学如何进行
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也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分层次教学,主要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1)按学生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的好坏编快慢班;(2)根据学生掌握各学科的能力进行组班;(3)班内隐性分层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种按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分快慢班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同时可能造成部分“差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种班内隐性分层次,操作难度大,教师不可能也没能力在一节课中针对两至三种层次的学生分开教学,只能在布置作业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意义不是很大,可能会流于形式,并且还有可能会造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第二种根据学科进行分班是一种较好的分层次教学形式。但是从日前学校的教育资源上考虑,根据学科分班在范围上不能很大,如信息技术学科,只有六七位教师,三、四间计算机机房,而高一段的班级就有十八个,如果整个年级段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班教学,就必须需要十八位信息技术教师和十八间计算机机房,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一所学校是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教学资源。经过探索和研究,主要是考虑教学资源等因素,笔者认为以三个自然班为一个分层次教学整体并根据每个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掌握水平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是比较好的办法,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法,在现阶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同时,在每个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再次对学生分层进行调整。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四、信息技术分层次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要满足分层次教学中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如高一下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就是本较好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掌握一至两门程序设计语言,从而为培养大批高质量软件人才振兴我国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但是现实与希望之间还是一定差距的,虽然这本教材比较优秀,但是在现有的高中阶段采用这本书开展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因为,大多数高中安排这门课程时是每个星期两节课,扣除复习、考试等因素,实际上课课时在二十三四节课之间,远远未达到教材设计建议的三十四节课时和指导意见建议课时数的三十二节课时的要求,从而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授课计划,压缩授课时间,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该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无法真正实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以解决:一是学校增加教学课时;二是修改教材或教学大纲,减少知识点。在现实中,第一方法比较难实现,因为高中的课程比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已经挤占学生的大部分休息时间,所以再增加授课时间已经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只剩下修改教材或教材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这种途径。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教材编写合理,不宜采用修改教材这种途径,最好还是能过修改教学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或者是对知识点进一步分类,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等方法从而达到减少授课时间的目的,如:在学习VB编程中,针对层次较低的同学可提出“制作功能单一的小模块、小程序”,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制作出功能较复杂、具有初步实用价值的小软件”,从而实现“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使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五、教师素质问题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只有教师在深刻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因地制宜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合、二度开发,才有可能使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分层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才有生命力。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学校要积极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提供给教师以外,更根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有一颗上进的、求知的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须的知识,还要时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如VB编程、多媒体技术、.NET、网络安全等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所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需提供给教师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教师要切实提高素质也需要更宽松一点的环境,如: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教师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更多,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频率十分快的学科,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另外,学校在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出台与之适应的特殊政策,应该对提高自身素质成效显著、对分层次教学改革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在各类职称评比上要有所倾斜,从而促使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探索分层次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由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是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由于差异性原因造成的“学不懂”和“学不到”的难题,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捷径,这是教学改革的潮流。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从而促使学校和社会重视该课程,彻底将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诸多问题扫除干净。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各种方法,总结思路,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差异性;学校重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材知识点分层;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渗透,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提高警惕全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重要,只有年轻人都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其他知识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初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捷径。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重大变革,即将精英教育改向素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学扩招、高中扩招。但也是由于招考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上尤其严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较早的接触到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好的甚至能达到初级程序员的水平,而另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连计算机是什么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信息技术了。而当前各个高中学校在教学上主要采取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起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考核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门功课,一般教师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往往使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不到”知识,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却“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有可能造成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学不到”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学不懂”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状,在信息技术学课上实行分层次教学迫在眉睫。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近一年来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认为现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开展分层次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也还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已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在目前“一切为高考,高考决定一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有关部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考升学率决定一切,高中教学事实上还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来进行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进行分层或分班,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与升学率这两个长期与短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这两个目标的矛盾解决不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这两个目标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方式的矛盾,笔者认为新教学方式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阵痛,但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因此学校要尽快转变观念,利用信息技术实教学模式的变革,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实现双向教学模式(如网上教学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学好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掌握其他学科,实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与升学率两大目标的统一。
二、学生分层问题
学生水平如何,如何确定分层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多少人,不同层次如何确定教学范围,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学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由于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等等。为此学校需要做好三个调查从而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是学生入学前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二是学生进校后信息技术摸底测试成绩,三是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能力,从而确定分层标准与教学重点,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因材施教。
三、分层次教学如何进行
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也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分层次教学,主要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1)按学生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的好坏编快慢班;(2)根据学生掌握各学科的能力进行组班;(3)班内隐性分层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种按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分快慢班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同时可能造成部分“差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种班内隐性分层次,操作难度大,教师不可能也没能力在一节课中针对两至三种层次的学生分开教学,只能在布置作业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意义不是很大,可能会流于形式,并且还有可能会造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第二种根据学科进行分班是一种较好的分层次教学形式。但是从日前学校的教育资源上考虑,根据学科分班在范围上不能很大,如信息技术学科,只有六七位教师,三、四间计算机机房,而高一段的班级就有十八个,如果整个年级段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班教学,就必须需要十八位信息技术教师和十八间计算机机房,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一所学校是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教学资源。经过探索和研究,主要是考虑教学资源等因素,笔者认为以三个自然班为一个分层次教学整体并根据每个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掌握水平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是比较好的办法,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法,在现阶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同时,在每个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再次对学生分层进行调整。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四、信息技术分层次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要满足分层次教学中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如高一下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就是本较好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掌握一至两门程序设计语言,从而为培养大批高质量软件人才振兴我国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但是现实与希望之间还是一定差距的,虽然这本教材比较优秀,但是在现有的高中阶段采用这本书开展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因为,大多数高中安排这门课程时是每个星期两节课,扣除复习、考试等因素,实际上课课时在二十三四节课之间,远远未达到教材设计建议的三十四节课时和指导意见建议课时数的三十二节课时的要求,从而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授课计划,压缩授课时间,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该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无法真正实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以解决:一是学校增加教学课时;二是修改教材或教学大纲,减少知识点。在现实中,第一方法比较难实现,因为高中的课程比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已经挤占学生的大部分休息时间,所以再增加授课时间已经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只剩下修改教材或教材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这种途径。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教材编写合理,不宜采用修改教材这种途径,最好还是能过修改教学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或者是对知识点进一步分类,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等方法从而达到减少授课时间的目的,如:在学习VB编程中,针对层次较低的同学可提出“制作功能单一的小模块、小程序”,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制作出功能较复杂、具有初步实用价值的小软件”,从而实现“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使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五、教师素质问题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只有教师在深刻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因地制宜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合、二度开发,才有可能使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分层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才有生命力。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学校要积极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提供给教师以外,更根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有一颗上进的、求知的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须的知识,还要时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如VB编程、多媒体技术、.NET、网络安全等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所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需提供给教师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教师要切实提高素质也需要更宽松一点的环境,如: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教师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更多,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频率十分快的学科,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另外,学校在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出台与之适应的特殊政策,应该对提高自身素质成效显著、对分层次教学改革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在各类职称评比上要有所倾斜,从而促使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探索分层次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由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是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由于差异性原因造成的“学不懂”和“学不到”的难题,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捷径,这是教学改革的潮流。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从而促使学校和社会重视该课程,彻底将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诸多问题扫除干净。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各种方法,总结思路,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