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8日,因无法调和的“洗浴中心”情节,赵本山带着小品《中奖了》和一班弟子,彻底退出春晚,一个时代在意料之中悄然落幕。
赵本山和“春晚”花了22年时间,用21部小品回答了宋丹丹在《钟点工》中提出的问题:如何把大象关到冰箱里。答案是,只要大象愿意减肥,冰箱乐意扩容,大象进冰箱是完全可能的。
赵本山是艺术大师,更是生存大师。读懂了赵本山,也就读懂了当下中国的文化环境。
赵本山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即便在最火爆的时候,他也经常在书房整夜整夜地写字。有机会拉住人说话,交流就会渐渐变成赵本山的专场演出。聊得兴起,赵本山就说,把录音笔关掉,我给你讲个故事!惟妙惟肖地讲完,从不忘了叮嘱一句:“出去别说啊,你说我也不承认。”
赵本山与“春晚”的组合,是“江湖”与“庙堂”两个话语系统的对接。回顾赵本山的奇幻之旅,应该从一个秘密讲起。
讽刺到乡长为止
老赵不只被1994年“春晚”拒之门外,1995年那次也差点被干掉:
《牛大叔“提干”》审查阶段,牛大叔原本是找乡长解决小学窗户没玻璃的问题,交流中发现了“扯蛋”的渊源。一位领导不悦,当场枪毙。老赵辗转联系到对方解释,这个小品给某国家领导人演过,人家说挺好。对方沉吟片刻提出修改意见。公演版本中,“扯蛋”的不再是乡长,而是乡镇企业的秘书。即便被删改,《牛大叔“提干》仍然一炮走红,赵本山的声誉也随之水涨船高。
讽刺权贵赢得掌声,不是赵本山灵机一动的发明,而来自深厚的民间传统。
东北乡间的二人转小劇场,冷场时有几招救场的杀手锏——挖苦权贵、精英、缺德的人、残疾人、傻子……简单地说就是把高的拽下来,把低的踹一脚。这些杀手锏中最锋利的一把,就是讽刺当官的和当差的。
吉林乡下一家小劇场——原本猥琐的角色换了身制服,忽然趾高气扬起来,只见他举着个大喇叭开始吆喝:“拉车的担担儿的,逛街的卖菜儿的,靠边靠边!那小子,说你呢!再不滚蛋秤杆子给你撅了!”
只有现场才能理解这个桥段的笑点,那是一种用鼻音哼出的,权力大得都懒得用的人才配拥有的半梦半醒的吆喝。演员话音刚落,全场掌声潮起。稍静,穿制服的这位忽然转身冲台下自我辩解:“我可不是学城管啊!下面这么多人,咱知道谁是城管啊!”全场爆笑,欢声如雷。
这样的讽刺,演员内心未必有着强烈的道义担当,但二人转演员知道,这能牵动民众朴素的感情。
面对类似的讽刺,基层官员一般都不以为忤。因为演员模仿官员时流露出的情绪往往是羡慕嫉妒,最后才是隐约的恨,始终保持着一种能收能放的弹性。东北民风剽悍,无论谁,如果被外界视为“黑社会”,内心甚至可能有种沾沾自喜的强者的感觉。最典型者莫过于马大帅的小舅子范德彪,此人本来是个如假包换的屌丝,为了给外甥女壮胆也结结巴巴地声称:“你老舅我也是道儿上的,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知、知道不?”
在《牛大叔“提干”》中,牛大叔谈及官员时,如果用学院派的表演方式,很可能是直接挖苦。而赵本山则充满钦佩地说:“马经理讲话我看过!人家拿着稿那相当有派呀!我说,啊!这个,啊……这家伙真是人才啊,‘扯蛋’、‘扯蛋’是不从这来的?”
“这帮败家玩意!”“玻璃没办成在这学会扯蛋啦!”牛大叔最后的直抒胸臆在民间表演中很罕见,原因是,一没笑点,二是放得出去收不回来。
从江湖到庙堂总要做点加减法,这道算术题比小品本身复杂得多。
1996年的《三鞭子》里,“反面人物”是县长的司机,而县长则是体察民情、真抓实干、清廉善良的官员,在狐假虎威的司机前形象愈发高大。如果从另一个方面看“讽刺”,不是“如来”不对,而是下面的“妖怪”搞事。
1998年的小品《拜年》讽刺对象是乡长的小舅子,讽刺手法是反衬一官是好官,但赵本山扮演的老头见官如过堂,战战兢兢,手足无措。当他以为范乡长被撤职之后立刻“原形毕露”,原来在他心目中,范乡长不过就是晚辈三胖子而已。“腐败啦?”这句平淡无奇的台词一时火遍全国。
在《刘老根2》中,作奸犯科的冯乡长改当局长了,胡科则在没露面的哥哥胡言的帮助下成了企业家。多年过去了,冯乡长和胡科这类先遭查办后又官复原职,甚至官升一级的现象在现实中已经屡见不鲜,回头再看,这两个人竟有点“拓荒者”的味道。
赵本山讽刺权贵,小品到小舅子为止,电视劇到乡长为止,远没有民间讽刺的规格那么高。
有讽刺就得有歌颂,出来混迟早要还。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做了长达4分钟充满官方情趣的演讲:“在这个时刻,我代表我的老伴,向南方受灾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给你们拜年,你们要开心过年,一切都会过去的,有政府给我们做后台,怕啥啊!”演出完毕赵本山在后台失声痛哭:“如果不是我和宋丹丹演就砸了。”
对精英,赵本山的调侃
赵本山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大家也都乐意把他当成农民。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赵本山早已迈入社会精英的圈子。赵本山十分乐意亲近学者,自己在家也苦读诗书,泼墨挥毫,书法口碑颇佳。
他的小品中最具精英气质的台词当属《策划》中的一段话:“(公鸡下蛋)它下蛋前心里特别矛盾,非常压抑。细想想,不是它干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不对,是丢不丢鸡?它的同行怎么看?鸭怎么看?鸡怎么看?文艺界怎么看?不对,是鸡界、家禽界怎么看?那些和它好过的母鸡们伤不伤心?鸡仔是该叫它爸,还是妈?”荒诞的情节,哈姆雷特式的内心追问,民间的二人转表演中百分百没有。
赵本山对精英的态度相当温和,完全没有扒皮撕脸的冲动,只有调侃没有讽刺。比如在《红高粱模特队》中,赵本山扮演的农民反驳范老师时也只是说:“我认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赵本山最喜欢调侃的对象,是冒充精英的草根,典型人物就是《刘老根》中的药匣子。此人半通不通,他的“理论”能使他在邻里中占点儿小便宜;可一旦拿到台面上,“理论”总是能被冯乡长之流利用,反过来整他。 赵本山本人没有当道德楷模的志向,但其作品的“三观”全是正宗的中国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会清明……
私下里聊起社会思潮,赵本山曾直言困惑——现在不少人一会儿反道德,一会儿反这个那个,不信你看着,到头来全是坑自己。坏人做坏事不需要理论,好人干点坏事就干呗,非要整点理论出来,那都是替坏人准备的。坏人马上明白了,原来我做的坏事不是坏事啊!
有种舆论认为赵本山总是丑化农民。走进民间的小劇场你会发现,民间艺人的自我认识能低到自虐的程度。两个演员对骂对打,对观众下跪叫爹叫娘,残疾人和智障人士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讽刺对象。
如果就此认定民间艺人毫无尊严诉求,恐怕就大错特错了。偶尔碰到某些演出,那种尊严的诉求几乎是以仇恨的方式宣泄出来。
民间劇场,咒骂日本更是永远赢得掌声的灵丹妙药,2012年尤甚。
全国人民都喜欢
讽刺不好弄,冯乡长不喜欢。全国人民,官知工农兵学商,众口难调,小品如何才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
赵本山不喜欢用理论方法切分哪儿是讽刺,哪儿是写实。他说,演员想要掌声就得演得真。但是你真演得太真,你没讽刺也是讽刺……
赵本山小品的巅峰时期,他的电视劇也风头无二。但他心里清楚,无论是讽刺还是写实,路都走到头儿了。他也曾动过念头,不如找个院团养老?
2001年正月,赵本山在吉林的一家劇场看了张小飞的表演,笑得前仰后合,当晚收张小飞为徒。放下价值,专营欢乐,这应该是个没有麻烦的营生。二人转三百多年,纯娱乐劇目长盛不衰,这点赵本山心里有底。接下来,赵本山和徒弟剔除二人转中的脏口儿和粉词儿(黄色台词),打出“绿色二人转”的旗号,创立了“刘老根大舞台”,雄心勃勃,试图走出东北,走向全国。
娱乐也并非一路坦途。2004年初,张小飞登上了央视“首届喜劇小品大赛”颁奖晚会的舞台。演出中途,因露背,顺着腰带往裤子里扇风,节目被终止。赵本山登台直言:“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也别这样,让人家演完再说啊。”那一年《马大帅》没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有人说是钱的问题,也有人说赵本山因为张小飞事件得罪了央视。
2009年,《不差钱》横空出世,纯娱乐终于开花结果。这样的节目没有人看了不高兴,全国各阶层人民都放心。
小沈阳火了,刘老根大舞台遍地开花。事实上,从小沈阳冒出来的那一天开始观众就问,小沈阳能走多远。今天看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纯搞笑能走多远?
2010年“春晚”,小品《捐助》继续纯搞笑,反响平淡。
2011年“春晚”,小品《同桌的你》央视在重播时删除了赵本山对自己的讽刺。
电视劇方面,纯娱乐的《乡村爱情》虽然没有《刘老根》和《马大帅》那种爆炸效应,但上下都喜欢,此劇收视率从不发愁,同时还能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劇奖。《乡村爱情变奏曲》也已在2013年春节后上演,全是家长里短,你情我爱,没有彻底的坏人也没有彻底的好人。
刘老根大舞台还在继续发展,2012年11月中旬长春旗舰店开业,赵本山发言:十八大胜利闭幕了,新一届领导人带领我们全中国人民会有更幸福的日子!
首场演出也有一点儿新料——骑马舞;元芳,你怎么看?
“绿色二人转”,不仅没有黄色,更不会成为各种敏感段子的源头。创新与发展比较难,赵本山手下员工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信念上——百老汇一出戏可以上演多年,二人转应该也行吧?
(摘自《南方周末》本刊有删节)
赵本山和“春晚”花了22年时间,用21部小品回答了宋丹丹在《钟点工》中提出的问题:如何把大象关到冰箱里。答案是,只要大象愿意减肥,冰箱乐意扩容,大象进冰箱是完全可能的。
赵本山是艺术大师,更是生存大师。读懂了赵本山,也就读懂了当下中国的文化环境。
赵本山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即便在最火爆的时候,他也经常在书房整夜整夜地写字。有机会拉住人说话,交流就会渐渐变成赵本山的专场演出。聊得兴起,赵本山就说,把录音笔关掉,我给你讲个故事!惟妙惟肖地讲完,从不忘了叮嘱一句:“出去别说啊,你说我也不承认。”
赵本山与“春晚”的组合,是“江湖”与“庙堂”两个话语系统的对接。回顾赵本山的奇幻之旅,应该从一个秘密讲起。
讽刺到乡长为止
老赵不只被1994年“春晚”拒之门外,1995年那次也差点被干掉:
《牛大叔“提干”》审查阶段,牛大叔原本是找乡长解决小学窗户没玻璃的问题,交流中发现了“扯蛋”的渊源。一位领导不悦,当场枪毙。老赵辗转联系到对方解释,这个小品给某国家领导人演过,人家说挺好。对方沉吟片刻提出修改意见。公演版本中,“扯蛋”的不再是乡长,而是乡镇企业的秘书。即便被删改,《牛大叔“提干》仍然一炮走红,赵本山的声誉也随之水涨船高。
讽刺权贵赢得掌声,不是赵本山灵机一动的发明,而来自深厚的民间传统。
东北乡间的二人转小劇场,冷场时有几招救场的杀手锏——挖苦权贵、精英、缺德的人、残疾人、傻子……简单地说就是把高的拽下来,把低的踹一脚。这些杀手锏中最锋利的一把,就是讽刺当官的和当差的。
吉林乡下一家小劇场——原本猥琐的角色换了身制服,忽然趾高气扬起来,只见他举着个大喇叭开始吆喝:“拉车的担担儿的,逛街的卖菜儿的,靠边靠边!那小子,说你呢!再不滚蛋秤杆子给你撅了!”
只有现场才能理解这个桥段的笑点,那是一种用鼻音哼出的,权力大得都懒得用的人才配拥有的半梦半醒的吆喝。演员话音刚落,全场掌声潮起。稍静,穿制服的这位忽然转身冲台下自我辩解:“我可不是学城管啊!下面这么多人,咱知道谁是城管啊!”全场爆笑,欢声如雷。
这样的讽刺,演员内心未必有着强烈的道义担当,但二人转演员知道,这能牵动民众朴素的感情。
面对类似的讽刺,基层官员一般都不以为忤。因为演员模仿官员时流露出的情绪往往是羡慕嫉妒,最后才是隐约的恨,始终保持着一种能收能放的弹性。东北民风剽悍,无论谁,如果被外界视为“黑社会”,内心甚至可能有种沾沾自喜的强者的感觉。最典型者莫过于马大帅的小舅子范德彪,此人本来是个如假包换的屌丝,为了给外甥女壮胆也结结巴巴地声称:“你老舅我也是道儿上的,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知、知道不?”
在《牛大叔“提干”》中,牛大叔谈及官员时,如果用学院派的表演方式,很可能是直接挖苦。而赵本山则充满钦佩地说:“马经理讲话我看过!人家拿着稿那相当有派呀!我说,啊!这个,啊……这家伙真是人才啊,‘扯蛋’、‘扯蛋’是不从这来的?”
“这帮败家玩意!”“玻璃没办成在这学会扯蛋啦!”牛大叔最后的直抒胸臆在民间表演中很罕见,原因是,一没笑点,二是放得出去收不回来。
从江湖到庙堂总要做点加减法,这道算术题比小品本身复杂得多。
1996年的《三鞭子》里,“反面人物”是县长的司机,而县长则是体察民情、真抓实干、清廉善良的官员,在狐假虎威的司机前形象愈发高大。如果从另一个方面看“讽刺”,不是“如来”不对,而是下面的“妖怪”搞事。
1998年的小品《拜年》讽刺对象是乡长的小舅子,讽刺手法是反衬一官是好官,但赵本山扮演的老头见官如过堂,战战兢兢,手足无措。当他以为范乡长被撤职之后立刻“原形毕露”,原来在他心目中,范乡长不过就是晚辈三胖子而已。“腐败啦?”这句平淡无奇的台词一时火遍全国。
在《刘老根2》中,作奸犯科的冯乡长改当局长了,胡科则在没露面的哥哥胡言的帮助下成了企业家。多年过去了,冯乡长和胡科这类先遭查办后又官复原职,甚至官升一级的现象在现实中已经屡见不鲜,回头再看,这两个人竟有点“拓荒者”的味道。
赵本山讽刺权贵,小品到小舅子为止,电视劇到乡长为止,远没有民间讽刺的规格那么高。
有讽刺就得有歌颂,出来混迟早要还。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做了长达4分钟充满官方情趣的演讲:“在这个时刻,我代表我的老伴,向南方受灾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给你们拜年,你们要开心过年,一切都会过去的,有政府给我们做后台,怕啥啊!”演出完毕赵本山在后台失声痛哭:“如果不是我和宋丹丹演就砸了。”
对精英,赵本山的调侃
赵本山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大家也都乐意把他当成农民。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赵本山早已迈入社会精英的圈子。赵本山十分乐意亲近学者,自己在家也苦读诗书,泼墨挥毫,书法口碑颇佳。
他的小品中最具精英气质的台词当属《策划》中的一段话:“(公鸡下蛋)它下蛋前心里特别矛盾,非常压抑。细想想,不是它干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不对,是丢不丢鸡?它的同行怎么看?鸭怎么看?鸡怎么看?文艺界怎么看?不对,是鸡界、家禽界怎么看?那些和它好过的母鸡们伤不伤心?鸡仔是该叫它爸,还是妈?”荒诞的情节,哈姆雷特式的内心追问,民间的二人转表演中百分百没有。
赵本山对精英的态度相当温和,完全没有扒皮撕脸的冲动,只有调侃没有讽刺。比如在《红高粱模特队》中,赵本山扮演的农民反驳范老师时也只是说:“我认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赵本山最喜欢调侃的对象,是冒充精英的草根,典型人物就是《刘老根》中的药匣子。此人半通不通,他的“理论”能使他在邻里中占点儿小便宜;可一旦拿到台面上,“理论”总是能被冯乡长之流利用,反过来整他。 赵本山本人没有当道德楷模的志向,但其作品的“三观”全是正宗的中国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会清明……
私下里聊起社会思潮,赵本山曾直言困惑——现在不少人一会儿反道德,一会儿反这个那个,不信你看着,到头来全是坑自己。坏人做坏事不需要理论,好人干点坏事就干呗,非要整点理论出来,那都是替坏人准备的。坏人马上明白了,原来我做的坏事不是坏事啊!
有种舆论认为赵本山总是丑化农民。走进民间的小劇场你会发现,民间艺人的自我认识能低到自虐的程度。两个演员对骂对打,对观众下跪叫爹叫娘,残疾人和智障人士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讽刺对象。
如果就此认定民间艺人毫无尊严诉求,恐怕就大错特错了。偶尔碰到某些演出,那种尊严的诉求几乎是以仇恨的方式宣泄出来。
民间劇场,咒骂日本更是永远赢得掌声的灵丹妙药,2012年尤甚。
全国人民都喜欢
讽刺不好弄,冯乡长不喜欢。全国人民,官知工农兵学商,众口难调,小品如何才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
赵本山不喜欢用理论方法切分哪儿是讽刺,哪儿是写实。他说,演员想要掌声就得演得真。但是你真演得太真,你没讽刺也是讽刺……
赵本山小品的巅峰时期,他的电视劇也风头无二。但他心里清楚,无论是讽刺还是写实,路都走到头儿了。他也曾动过念头,不如找个院团养老?
2001年正月,赵本山在吉林的一家劇场看了张小飞的表演,笑得前仰后合,当晚收张小飞为徒。放下价值,专营欢乐,这应该是个没有麻烦的营生。二人转三百多年,纯娱乐劇目长盛不衰,这点赵本山心里有底。接下来,赵本山和徒弟剔除二人转中的脏口儿和粉词儿(黄色台词),打出“绿色二人转”的旗号,创立了“刘老根大舞台”,雄心勃勃,试图走出东北,走向全国。
娱乐也并非一路坦途。2004年初,张小飞登上了央视“首届喜劇小品大赛”颁奖晚会的舞台。演出中途,因露背,顺着腰带往裤子里扇风,节目被终止。赵本山登台直言:“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也别这样,让人家演完再说啊。”那一年《马大帅》没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有人说是钱的问题,也有人说赵本山因为张小飞事件得罪了央视。
2009年,《不差钱》横空出世,纯娱乐终于开花结果。这样的节目没有人看了不高兴,全国各阶层人民都放心。
小沈阳火了,刘老根大舞台遍地开花。事实上,从小沈阳冒出来的那一天开始观众就问,小沈阳能走多远。今天看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纯搞笑能走多远?
2010年“春晚”,小品《捐助》继续纯搞笑,反响平淡。
2011年“春晚”,小品《同桌的你》央视在重播时删除了赵本山对自己的讽刺。
电视劇方面,纯娱乐的《乡村爱情》虽然没有《刘老根》和《马大帅》那种爆炸效应,但上下都喜欢,此劇收视率从不发愁,同时还能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劇奖。《乡村爱情变奏曲》也已在2013年春节后上演,全是家长里短,你情我爱,没有彻底的坏人也没有彻底的好人。
刘老根大舞台还在继续发展,2012年11月中旬长春旗舰店开业,赵本山发言:十八大胜利闭幕了,新一届领导人带领我们全中国人民会有更幸福的日子!
首场演出也有一点儿新料——骑马舞;元芳,你怎么看?
“绿色二人转”,不仅没有黄色,更不会成为各种敏感段子的源头。创新与发展比较难,赵本山手下员工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信念上——百老汇一出戏可以上演多年,二人转应该也行吧?
(摘自《南方周末》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