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结合宛芝16的特征特性,综述了宛芝16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芝麻;新品种;宛芝16;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44-01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上蔡紫叶二三系选)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筛选,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号为豫品鉴芝2015003。
1 选育背景
芝麻是河南省发展外向经济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方面有重要作用。河南省芝麻年总产量、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3,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世界芝麻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强风、强降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芝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目前,在芝麻栽培过程中,由于品种抗病性差,不耐渍害,产量低,年度间变化大,不能满足生产、市场的需要,农民种植积极性低,严重影响我国商品芝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展优质、多抗、丰产稳产的芝麻新品种选育,对解决我国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宛芝16就是根据这一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白芝麻新品种。
2 选育经过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6年在我院试验基地配制组合(宛9013×宜阳白),编号为06-18, 2006年冬海南加代,田间混收(06-18-0)(F1);2007年进行病圃选择,田间混收(06-18-0-0)(F2);2007年冬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选择(06-18-0-0-36)(F3);2008年夏至2008年冬(海南)进行综合性状单株选择(06-18-0-0-36-38-42)(F4-F5);2009年获得优良株系(06-18-0-0-36-38-42-0)(F6);2010年进行新品系高代鉴定,06-18-0-0-36-38-42-0平均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21.6%,其鉴定编号为J1016。2011年在南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及邓州、镇平、方城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宛芝16平均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7.8%。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号为豫品鉴芝2015003。
3 综合性状表现
3.1 高产稳产
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17点次平均产量1 441.2 kg/hm2,比豫芝四号(CK)增产10.25%,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排名第1位。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6点次汇总,平均产量1 650.75 kg/hm2,比豫芝四号(CK)增产12.31%,达到极显著水平[2]。该品种在3年23点次区试、生产试验中有20点次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86.96%。
3.1.1 2012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9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315.6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8.7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9个试点中有7个试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77.78%;具有丰产潜力大、适应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
3.1.2 2013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8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566.6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1.56%,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8个试点全部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100%;具有丰产潜力大、适应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
3.1.3 2014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河南省芝麻生产试验,6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650.7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1%,居试验第3位。6个点有5个点增产,增产点次占83.33%。
3.2 抗病性强
根据2012—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年抗性鉴定结果,宛芝16茎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为5.48%和4.61;宛芝16枯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为0.79%和0.28。2年试验结果表明,宛芝16高抗芝麻茎点枯病和芝麻枯萎病,属高抗品种。
3.3 品质优
宛芝16品种籽粒纯白,口味纯正,含油量高,质量佳。据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6.94%、19.21%,属高油类型。
4 特征特性
宛芝16属单杆型,茎杆绿色,茸毛量少短,成熟时为绿色;叶色浓绿,叶片对生,中下部叶片较大、长椭圆形、浅裂,上部叶片柳叶形,花冠白色,叶腋三花。株高164.0 cm,始蒴部位46.4 cm,黄梢尖长3.8 cm,主茎果轴长110 cm,单株蒴数101.8个,节间短,蒴果四棱,中大蒴,每蒴粒数67.8粒,千粒重3.167 g,单株重18 g,籽粒纯白。株型紧凑,茎杆粗壮,韧性好,耐渍、抗倒、抗病,夏播从出苗到初花约33.5 d,初花至终花38 d,生育期87.6 d[3]。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
春播、夏播分别在5月10日以后、6月10日前播种。为防止芝麻发生冻害,春播不宜过早;夏播,麦茬芝麻要抢时抢墒“铁茬”免耕直播。
5.2 合理密植
土壤肥力中等,春播、夏播密度分别为15万、18万株/hm2。当土壤养分水平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栽植密度。
5.3 科学施肥
播种时施尿素、磷肥、钾肥分别为l50.0~187.5、600.0~825.0、225.0~300.0 kg/hm2作底肥,现蕾至初花期根据长势追施尿素75~150 kg/hm2,盛花期为防止早衰,用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肥叶面喷施[4]。
5.4 强化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定苗,以防苗荒。小苗呈十字(第1对真叶)时第1次间苗,第2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第3~4对真叶时定苗;为防止田间杂草生长过旺,浅锄拔草;排涝除渍;及时防治病虫害。为防治芝麻茎点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用70%甲基硫菌灵(甲托)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恶霉灵3 000倍液混合喷施;为防治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50倍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500倍液喷防。
5.5 适时收获
芝麻蒴果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以基部叶片脱落,下部2~3对蒴果微裂或植株中部呈现种子固有色泽时为适收期。收获后捆成小捆,及时架晒,不要闷垛,确保芝麻色泽和品质。
6 参考文献
[1] 刘红艳,赵应忠.我国芝麻生产·育种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75-2476.
[2] 卫双玲,张海洋,张体德,等.优质高产高抗芝麻新品种郑芝12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8(8):60-61.
[3] 崔向华,霍磊,段莹,等.芝麻新品种驻芝14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07(8):54-55.
[4] 张定选.芝麻高产优质生理基础与规范化栽培技术[J].中国油料,1997(4):42-45.
关键词 芝麻;新品种;宛芝16;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44-01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上蔡紫叶二三系选)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筛选,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号为豫品鉴芝2015003。
1 选育背景
芝麻是河南省发展外向经济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方面有重要作用。河南省芝麻年总产量、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3,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世界芝麻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强风、强降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芝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目前,在芝麻栽培过程中,由于品种抗病性差,不耐渍害,产量低,年度间变化大,不能满足生产、市场的需要,农民种植积极性低,严重影响我国商品芝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展优质、多抗、丰产稳产的芝麻新品种选育,对解决我国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宛芝16就是根据这一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白芝麻新品种。
2 选育经过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6年在我院试验基地配制组合(宛9013×宜阳白),编号为06-18, 2006年冬海南加代,田间混收(06-18-0)(F1);2007年进行病圃选择,田间混收(06-18-0-0)(F2);2007年冬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选择(06-18-0-0-36)(F3);2008年夏至2008年冬(海南)进行综合性状单株选择(06-18-0-0-36-38-42)(F4-F5);2009年获得优良株系(06-18-0-0-36-38-42-0)(F6);2010年进行新品系高代鉴定,06-18-0-0-36-38-42-0平均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21.6%,其鉴定编号为J1016。2011年在南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及邓州、镇平、方城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宛芝16平均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7.8%。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号为豫品鉴芝2015003。
3 综合性状表现
3.1 高产稳产
该品种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17点次平均产量1 441.2 kg/hm2,比豫芝四号(CK)增产10.25%,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排名第1位。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6点次汇总,平均产量1 650.75 kg/hm2,比豫芝四号(CK)增产12.31%,达到极显著水平[2]。该品种在3年23点次区试、生产试验中有20点次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86.96%。
3.1.1 2012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9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315.6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8.7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9个试点中有7个试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77.78%;具有丰产潜力大、适应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
3.1.2 2013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8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566.6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1.56%,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8个试点全部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100%;具有丰产潜力大、适应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
3.1.3 2014年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河南省芝麻生产试验,6个试点汇总,宛芝16平均产量1 650.7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1%,居试验第3位。6个点有5个点增产,增产点次占83.33%。
3.2 抗病性强
根据2012—201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年抗性鉴定结果,宛芝16茎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为5.48%和4.61;宛芝16枯萎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为0.79%和0.28。2年试验结果表明,宛芝16高抗芝麻茎点枯病和芝麻枯萎病,属高抗品种。
3.3 品质优
宛芝16品种籽粒纯白,口味纯正,含油量高,质量佳。据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6.94%、19.21%,属高油类型。
4 特征特性
宛芝16属单杆型,茎杆绿色,茸毛量少短,成熟时为绿色;叶色浓绿,叶片对生,中下部叶片较大、长椭圆形、浅裂,上部叶片柳叶形,花冠白色,叶腋三花。株高164.0 cm,始蒴部位46.4 cm,黄梢尖长3.8 cm,主茎果轴长110 cm,单株蒴数101.8个,节间短,蒴果四棱,中大蒴,每蒴粒数67.8粒,千粒重3.167 g,单株重18 g,籽粒纯白。株型紧凑,茎杆粗壮,韧性好,耐渍、抗倒、抗病,夏播从出苗到初花约33.5 d,初花至终花38 d,生育期87.6 d[3]。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
春播、夏播分别在5月10日以后、6月10日前播种。为防止芝麻发生冻害,春播不宜过早;夏播,麦茬芝麻要抢时抢墒“铁茬”免耕直播。
5.2 合理密植
土壤肥力中等,春播、夏播密度分别为15万、18万株/hm2。当土壤养分水平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栽植密度。
5.3 科学施肥
播种时施尿素、磷肥、钾肥分别为l50.0~187.5、600.0~825.0、225.0~300.0 kg/hm2作底肥,现蕾至初花期根据长势追施尿素75~150 kg/hm2,盛花期为防止早衰,用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肥叶面喷施[4]。
5.4 强化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定苗,以防苗荒。小苗呈十字(第1对真叶)时第1次间苗,第2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第3~4对真叶时定苗;为防止田间杂草生长过旺,浅锄拔草;排涝除渍;及时防治病虫害。为防治芝麻茎点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用70%甲基硫菌灵(甲托)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恶霉灵3 000倍液混合喷施;为防治蚜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50倍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500倍液喷防。
5.5 适时收获
芝麻蒴果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以基部叶片脱落,下部2~3对蒴果微裂或植株中部呈现种子固有色泽时为适收期。收获后捆成小捆,及时架晒,不要闷垛,确保芝麻色泽和品质。
6 参考文献
[1] 刘红艳,赵应忠.我国芝麻生产·育种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75-2476.
[2] 卫双玲,张海洋,张体德,等.优质高产高抗芝麻新品种郑芝12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8(8):60-61.
[3] 崔向华,霍磊,段莹,等.芝麻新品种驻芝14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07(8):54-55.
[4] 张定选.芝麻高产优质生理基础与规范化栽培技术[J].中国油料,1997(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