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本文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优化导入,调动激情,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交互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例如我在教学鼠标使用练习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纸牌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而且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
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加以引导,把课堂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堂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和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建立,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得到运用和练习。例如汉语拼音知识可通过计算机汉字输入的练习得到巩固和提高;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学习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字处理软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电子表格有助于学生获取和分析数据;图形处理软件能帮助学生解释科学和社会信息。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把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中,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统计班级成绩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就能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基[2004].
[2]阎立钦.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
[3]曹葆华. 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优化导入,调动激情,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交互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例如我在教学鼠标使用练习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纸牌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而且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
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加以引导,把课堂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堂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和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建立,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得到运用和练习。例如汉语拼音知识可通过计算机汉字输入的练习得到巩固和提高;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学习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字处理软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电子表格有助于学生获取和分析数据;图形处理软件能帮助学生解释科学和社会信息。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把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中,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统计班级成绩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就能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基[2004].
[2]阎立钦.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
[3]曹葆华. 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