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师范学校的一切工作应服从于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这一总的目标。所以中师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会“教”,不能使学生会教是教的失职。为此必须探讨中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根据专业不同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知识的网络结构,创设愉快教学环境,才能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等师范;高效课堂;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数学教材的能力
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独立处理教材,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那些内容需详讲、哪些需略讲。这些除了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之外,还需要深入钻研教材。而现在的中师生绝大部分没有阅读数学书籍的习惯,他们像在初中一样,喜欢老师抱着走,满足于上课听老师讲,下课会做作业,能完成作业就等于学好数学了,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我们的作法是:
(1)提倡课前预习。讲课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阅读纲要:本节包括那些定义、定理、概念和证明推理的方法。不懂的地方上课注意听讲,逐步养成阅读数学书籍的习惯。
(2)每一章结束后,指导学生写出系统的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每一章有哪些定义、定理、概念及法则,然后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应用这些知识解题,有哪些方法技巧,以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有些教材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先写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個别点拨、解疑,允许学生互相讨论,发现共同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对易混淆的概念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自学对师范生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形成“教”的能力的基石与阶梯。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由自学能力过渡到教学能力。
(4)作业处理。课外作业除要求完成课本指定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自学阅读作业。从数学学习资料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课外阅读,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解答一些问题,从中摸清学生自学能力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训练的自觉性,同时也可使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对于中师生来讲,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必须及早抓起。
首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语言严谨、准确、规范、合理、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因为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启发诱导等都是在语言中进行的,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并及时纠正学生不确切、不规范的数学语言。
加强概念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对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叙述清楚,并会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词汇。若概念不清,就谈不上确切,合乎逻辑。如学生常说“正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概念不清所致。
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数学作业是训练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应有严格的要求,表达要简明扼要、符合逻辑,字迹端正,布局合理,有严格的书写格式。
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讲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因为思路不具备直观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展示给学生。所以,要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在“善讲”上下功夫,学生要在“会听”上动脑筋。教师的“讲”要简明扼要,富有情趣,能够诱导学生“学进去”。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听,紧紧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必要时还要适当做一些笔记,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同时必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依照逻辑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这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数学教学必备的基本功。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中师“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不等式的证明中介绍了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是“执果索因”而综合是“由因导果”,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说明这两种思维方法的不同与相互联系,通常可用分析法探索证明思路,再用综合法给出证明过程,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结合起来加以推证,这样可培养学生有规律的解题,养成言必有据,有条有理,循序渐进的思维品质。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也反复强调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加深理解这种思维方法。
(2)类比与归纳。中师“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数列一章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用类比和不完全归纳法给出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外,可相应地示启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
(3)逆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过程具有可逆性,由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而学生的逆向思维常常感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加强训练。教学时需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逆向使用公式,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加强思维的灵活性。
(4)比较能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概念教学中常常使用正面与反面的对比,以加深理解概念。在概念教学中也常常用对比的方法区别相近似或易混淆的概念。如排列组合中的两个基本原理,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加法、乘法原理的实际意义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区别这两个概念:如果完成一个事件的各种方法是互相独立的,则完成这个事件的方法数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个事件的各个步骤都完成,事件才告完成,则完成这一事件的方法数用乘法原理。通过对比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深化,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一种“教”的示范,从中学会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
四、结束语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保证基础的同时,要提炼教学内容,精简练习题,增强练习题的典型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参考文献:
[1]杨琳,杜英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J].新校园(阅读).?2016(08)?
[2]郑云平.浅谈数学教学的困境分析和创新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
关键词:中等师范;高效课堂;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数学教材的能力
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独立处理教材,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那些内容需详讲、哪些需略讲。这些除了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之外,还需要深入钻研教材。而现在的中师生绝大部分没有阅读数学书籍的习惯,他们像在初中一样,喜欢老师抱着走,满足于上课听老师讲,下课会做作业,能完成作业就等于学好数学了,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我们的作法是:
(1)提倡课前预习。讲课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阅读纲要:本节包括那些定义、定理、概念和证明推理的方法。不懂的地方上课注意听讲,逐步养成阅读数学书籍的习惯。
(2)每一章结束后,指导学生写出系统的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每一章有哪些定义、定理、概念及法则,然后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应用这些知识解题,有哪些方法技巧,以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有些教材可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先写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個别点拨、解疑,允许学生互相讨论,发现共同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对易混淆的概念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自学对师范生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形成“教”的能力的基石与阶梯。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由自学能力过渡到教学能力。
(4)作业处理。课外作业除要求完成课本指定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自学阅读作业。从数学学习资料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课外阅读,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解答一些问题,从中摸清学生自学能力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训练的自觉性,同时也可使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对于中师生来讲,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必须及早抓起。
首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语言严谨、准确、规范、合理、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因为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启发诱导等都是在语言中进行的,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并及时纠正学生不确切、不规范的数学语言。
加强概念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对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叙述清楚,并会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词汇。若概念不清,就谈不上确切,合乎逻辑。如学生常说“正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概念不清所致。
注意书面语言的表达。数学作业是训练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应有严格的要求,表达要简明扼要、符合逻辑,字迹端正,布局合理,有严格的书写格式。
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讲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因为思路不具备直观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展示给学生。所以,要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在“善讲”上下功夫,学生要在“会听”上动脑筋。教师的“讲”要简明扼要,富有情趣,能够诱导学生“学进去”。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听,紧紧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必要时还要适当做一些笔记,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同时必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依照逻辑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这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数学教学必备的基本功。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中师“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不等式的证明中介绍了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是“执果索因”而综合是“由因导果”,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说明这两种思维方法的不同与相互联系,通常可用分析法探索证明思路,再用综合法给出证明过程,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结合起来加以推证,这样可培养学生有规律的解题,养成言必有据,有条有理,循序渐进的思维品质。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也反复强调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加深理解这种思维方法。
(2)类比与归纳。中师“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数列一章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用类比和不完全归纳法给出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外,可相应地示启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
(3)逆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过程具有可逆性,由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而学生的逆向思维常常感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加强训练。教学时需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逆向使用公式,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加强思维的灵活性。
(4)比较能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概念教学中常常使用正面与反面的对比,以加深理解概念。在概念教学中也常常用对比的方法区别相近似或易混淆的概念。如排列组合中的两个基本原理,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加法、乘法原理的实际意义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区别这两个概念:如果完成一个事件的各种方法是互相独立的,则完成这个事件的方法数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个事件的各个步骤都完成,事件才告完成,则完成这一事件的方法数用乘法原理。通过对比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深化,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一种“教”的示范,从中学会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
四、结束语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保证基础的同时,要提炼教学内容,精简练习题,增强练习题的典型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参考文献:
[1]杨琳,杜英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J].新校园(阅读).?2016(08)?
[2]郑云平.浅谈数学教学的困境分析和创新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