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树大招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强如“阿里巴巴帝国”,每天都会遭受3亿多次的黑客进攻。有网友就问了,每天遭受那么多次进攻,马云还有心情到世界各地跑,是什么让他如此心宽?对此,马云曾表示:“我身后有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就是曾黑掉阿里巴巴的黑客,马云亲自请他入职,如今已执掌“阿里神盾局”的阿里云安全科学家——吴翰清,人称“道哥”。
不走寻常路的天才黑客
吴翰清的母亲是湖南大学的老师,父亲是医生。吴翰清小时候,经常被人称作神童,次次考试得第一那都是小意思了,后来,年仅15岁的吴翰清顺利地考进了西安交大少年班。
“其实这不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我想说,我和普通人一样。”作为少年班的一员,吴翰清总对旁人眼里附加于他身上的那道所谓的“天才光环”略感无奈。
得利于西安交大计算机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吴翰清渐渐迷上了黑客技术,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钻研。16岁那年,吴翰清创立了一个集结全国安全技术翘楚的组织——幻影論坛,这个组织培养出了一批安全行业的顶尖人才,还成为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安全组织之一。
可是后来由于没钱支撑,吴翰清最终被迫关掉了幻影,“如果幻影论坛能开到今天,也许会成为网络安全界的CSDN(专业IT技术社区)呢。”说起这事的时候,他的语气之间总是藏不住的惋惜。
2005年,20岁的吴翰清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阿里面试,面试官一看,眼前的年轻人是少年班出来的,虽然只有中学文凭,但也不敢轻视,于是就问他:“你如何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
吴翰清也不言语,接过面试官的电脑,三下五除二,当着面试官的面直接远程关掉了阿里的一台路由设备,导致阿里内部网络中断。
以传奇开始,自然会以传奇延续,自此,吴翰清成了阿里最年轻的安全技术专家,专门对付一些黑客的恶意攻击。
出走阿里,挥别马云
吴翰清从毕业就一直待在阿里安全部,一待就是8年,亲历阿里云从初创到成长。可吴翰清一直有一个梦想,2012年9月,他怀揣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离开阿里,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紧接着,吴翰清加入了安全宝创业团队担任副总裁,想做出一套让自己满意的人工智能系统,甚至狂妄地宣称要去颠覆世界。
但当时的吴翰清还看不清楚,世界根本不需要被颠覆,而且一个创业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颠覆一个行业或一个市场,世界其实需要变得更美好,这才是创业公司应该追求的。
2014年9月,阿里收购了安全宝的业务和产品。创始人马杰带着大部分人去了百度,而吴翰清则带着一小部分人回到了阿里。虽然这两年踩过了很多坑,吃过很多苦头,让吴翰清变得伤痕累累,但却让他变成了涅槃后的凤凰。
重回阿里,王者归来
重回阿里的日子对吴翰清来说,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但让吴翰清始料未及的是,接连两次绩效考评不及格的打击让他措手不及,而且这两次,均是因为技术故障。
2015年9月1日,发生了阿里云史上最大的一次故障。
那天刚刚午休过后,吴翰清还没完全清醒,就被突如其来的报警搞懵了——大量客户的业务发生了中断,其中包括一所高校的报名系统和国家各级监管部门。于是吴翰清和团队紧急地排除故障,一项项恢复,没一会儿,国家各级监管部门也纷纷发函来询问故障原因,并要求吴翰清的云计算团队提交故障报告。
故障后的第二天,阿里内部一大早就进行了复盘会,全集团所有与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相关的最高级别的技术专家几乎全部到场,乌泱泱的人塞满了整个会议室,所有人都板着脸,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气氛很压抑。
故障解决后,吴翰清特别内疚,他发动云盾团队的所有同事一起为客户手写道歉信,写不过来,就把信件的照片贴在了朋友圈里。
吴翰清对于这次故障进行了很大的反思,他深刻地体会到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对客户来说可能意味着全部的身家性命,需要时刻心怀敬畏。
“在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实际上处于一个裸奔状态,他们的安全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业务上,我们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吴翰清肩负重任,他将阿里云视为一片领土,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全,不容有失。
众所周知,每年双11,来自全球各地的数亿用户同时访问网站,这对其他平台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阿里不仅能让用户畅快购物,还时刻守护着每个人的财产与信息安全。
年仅32岁的吴翰清作为阿里云云盾负责人,经历过风起云涌的那个阶段,如今已是游刃有余。2017年,他还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全球3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牛人之一。
其实在看似开挂的人生背后,靠的都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吴翰清说:“这个世界相对还是公平的,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付出的一样多,只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你所得到的,而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你所付出的。”
【素材解读】
在很多人的眼中,吴翰清是一个天才、一个精英、一个成功者,而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所有人一样,付出过心血,经历过失败,体会过艰辛,品尝过无奈。但他又和一些人不一样,他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并没有将一己之能用在旁门左道上,而是贡献社会,造福人类;他富有使命感,像一个英雄一样守卫着阿里的安全防线,守护着数亿人的网络业务安全,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国。
【适用话题】
成功的背后;理想与抱负……
幼儿园扫黑
魏英杰
5月28日,网上流传一张无锡一幼儿园进行扫黑除恶情况摸排的图片。在这份摸排表中,出现一行手写文字:“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幼儿涉黑涉恶情况。”表格上还有班主任的签名。 这张图片让许多网友惊呆了:難道幼儿园小朋友也会存在涉黑涉恶情况?还有些网友质疑图片的真实性。但经无锡市教育局教育科一工作人员证实,这次摸排行动属实。另据报道,无锡市委宣传部回应称,情况属实,但属于信息传递中出现了错误,(线索摸排)旨在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区教育局已要求校方整改并吸取教训。
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到,当地正在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而在这过程中,有关单位对专项活动的精神领会不到位,以至于贯彻落实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当地本来可能是要摸排各学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结果有些老师把小朋友当成了扫黑除恶对象。这真是一个大乌龙,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难道学校和老师不会想一想,小朋友怎么可能会是涉黑涉恶人员呢?由此可见,贯彻落实专项活动的部分人员根本不过脑、不走心,以形式主义搪塞了事,以至于闹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
但是,这其中的问题和责任,难道只在于学校和老师吗?恐怕不是。
不妨想想,在开展专项活动前,如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扫黑除恶的宗旨、目标、措施宣传到位,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和口号,学校和老师难道会如此颠三倒四,错把保护对象当作打击对象?
问题还可能在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扫黑除恶的理解本身存在偏差,从而造成误导。校园欺凌属不属于涉黑涉恶,原本就值得仔细甄别。但在网上搜索“扫黑除恶”“幼儿园”等关键词,便可看到,在幼儿园里打击校园欺凌已成为不少地方扫黑除恶的一项内容。
此外,这大概还和有些部门和单位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有关。对于一些地方来说,不管有没有开展实质性行动,也不管有没有取得实际成效,先把气氛搞起来,把声势造出来,把成绩吹出来,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据报道,眼下无锡“校内校外都挂有扫黑除恶的标语,还有专门的督查人员对此进行督查”。问题是,学校和老师连对谁开展摸排都没有搞清楚,校内外挂满宣传标语又有什么意义?此前,贵阳一幼儿园在大门口悬挂“坚持打早打小,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横幅,引起了网上广泛质疑,而从无锡这家幼儿园的情况看,这背后的问题仍然存在。
扫黑除恶不是一个“筐”,岂能什么都往里装!实际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5月中旬,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山西省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前要重视防止“六种苗头性问题”,其中包括“随意定性、乱贴标签”“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无锡这家幼儿园是否存在上述问题另说,但把幼儿园小朋友当成涉黑涉恶摸排对象,无论如何都不符合扫黑除恶的初衷和目标。(摘自《钱江晚报》)
【素材解读】
扫黑除恶本是一个为民除害的举措,但将打击的方向延伸到幼儿园,却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幼儿本是弱者,是社会理应重点保护的对象,仅凭对“扫黑除恶”的肤浅认知和表面贯彻,就将被保护者变身为被摸排者,试问,在幼儿园打黑究竟能打出些什么?若打不出些什么,这样一番大张旗鼓的意义究竟又何在呢?
【适用话题】
扫黑除恶的本质和目标;形式主义;随意定性……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就是曾黑掉阿里巴巴的黑客,马云亲自请他入职,如今已执掌“阿里神盾局”的阿里云安全科学家——吴翰清,人称“道哥”。
不走寻常路的天才黑客
吴翰清的母亲是湖南大学的老师,父亲是医生。吴翰清小时候,经常被人称作神童,次次考试得第一那都是小意思了,后来,年仅15岁的吴翰清顺利地考进了西安交大少年班。
“其实这不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我想说,我和普通人一样。”作为少年班的一员,吴翰清总对旁人眼里附加于他身上的那道所谓的“天才光环”略感无奈。
得利于西安交大计算机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吴翰清渐渐迷上了黑客技术,开始了没日没夜的钻研。16岁那年,吴翰清创立了一个集结全国安全技术翘楚的组织——幻影論坛,这个组织培养出了一批安全行业的顶尖人才,还成为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安全组织之一。
可是后来由于没钱支撑,吴翰清最终被迫关掉了幻影,“如果幻影论坛能开到今天,也许会成为网络安全界的CSDN(专业IT技术社区)呢。”说起这事的时候,他的语气之间总是藏不住的惋惜。
2005年,20岁的吴翰清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阿里面试,面试官一看,眼前的年轻人是少年班出来的,虽然只有中学文凭,但也不敢轻视,于是就问他:“你如何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
吴翰清也不言语,接过面试官的电脑,三下五除二,当着面试官的面直接远程关掉了阿里的一台路由设备,导致阿里内部网络中断。
以传奇开始,自然会以传奇延续,自此,吴翰清成了阿里最年轻的安全技术专家,专门对付一些黑客的恶意攻击。
出走阿里,挥别马云
吴翰清从毕业就一直待在阿里安全部,一待就是8年,亲历阿里云从初创到成长。可吴翰清一直有一个梦想,2012年9月,他怀揣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离开阿里,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紧接着,吴翰清加入了安全宝创业团队担任副总裁,想做出一套让自己满意的人工智能系统,甚至狂妄地宣称要去颠覆世界。
但当时的吴翰清还看不清楚,世界根本不需要被颠覆,而且一个创业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颠覆一个行业或一个市场,世界其实需要变得更美好,这才是创业公司应该追求的。
2014年9月,阿里收购了安全宝的业务和产品。创始人马杰带着大部分人去了百度,而吴翰清则带着一小部分人回到了阿里。虽然这两年踩过了很多坑,吃过很多苦头,让吴翰清变得伤痕累累,但却让他变成了涅槃后的凤凰。
重回阿里,王者归来
重回阿里的日子对吴翰清来说,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但让吴翰清始料未及的是,接连两次绩效考评不及格的打击让他措手不及,而且这两次,均是因为技术故障。
2015年9月1日,发生了阿里云史上最大的一次故障。
那天刚刚午休过后,吴翰清还没完全清醒,就被突如其来的报警搞懵了——大量客户的业务发生了中断,其中包括一所高校的报名系统和国家各级监管部门。于是吴翰清和团队紧急地排除故障,一项项恢复,没一会儿,国家各级监管部门也纷纷发函来询问故障原因,并要求吴翰清的云计算团队提交故障报告。
故障后的第二天,阿里内部一大早就进行了复盘会,全集团所有与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相关的最高级别的技术专家几乎全部到场,乌泱泱的人塞满了整个会议室,所有人都板着脸,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气氛很压抑。
故障解决后,吴翰清特别内疚,他发动云盾团队的所有同事一起为客户手写道歉信,写不过来,就把信件的照片贴在了朋友圈里。
吴翰清对于这次故障进行了很大的反思,他深刻地体会到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对客户来说可能意味着全部的身家性命,需要时刻心怀敬畏。
“在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实际上处于一个裸奔状态,他们的安全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业务上,我们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吴翰清肩负重任,他将阿里云视为一片领土,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全,不容有失。
众所周知,每年双11,来自全球各地的数亿用户同时访问网站,这对其他平台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阿里不仅能让用户畅快购物,还时刻守护着每个人的财产与信息安全。
年仅32岁的吴翰清作为阿里云云盾负责人,经历过风起云涌的那个阶段,如今已是游刃有余。2017年,他还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全球3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牛人之一。
其实在看似开挂的人生背后,靠的都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吴翰清说:“这个世界相对还是公平的,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付出的一样多,只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你所得到的,而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你所付出的。”
【素材解读】
在很多人的眼中,吴翰清是一个天才、一个精英、一个成功者,而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所有人一样,付出过心血,经历过失败,体会过艰辛,品尝过无奈。但他又和一些人不一样,他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并没有将一己之能用在旁门左道上,而是贡献社会,造福人类;他富有使命感,像一个英雄一样守卫着阿里的安全防线,守护着数亿人的网络业务安全,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国。
【适用话题】
成功的背后;理想与抱负……
幼儿园扫黑
魏英杰
5月28日,网上流传一张无锡一幼儿园进行扫黑除恶情况摸排的图片。在这份摸排表中,出现一行手写文字:“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幼儿涉黑涉恶情况。”表格上还有班主任的签名。 这张图片让许多网友惊呆了:難道幼儿园小朋友也会存在涉黑涉恶情况?还有些网友质疑图片的真实性。但经无锡市教育局教育科一工作人员证实,这次摸排行动属实。另据报道,无锡市委宣传部回应称,情况属实,但属于信息传递中出现了错误,(线索摸排)旨在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区教育局已要求校方整改并吸取教训。
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到,当地正在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而在这过程中,有关单位对专项活动的精神领会不到位,以至于贯彻落实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当地本来可能是要摸排各学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结果有些老师把小朋友当成了扫黑除恶对象。这真是一个大乌龙,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难道学校和老师不会想一想,小朋友怎么可能会是涉黑涉恶人员呢?由此可见,贯彻落实专项活动的部分人员根本不过脑、不走心,以形式主义搪塞了事,以至于闹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
但是,这其中的问题和责任,难道只在于学校和老师吗?恐怕不是。
不妨想想,在开展专项活动前,如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扫黑除恶的宗旨、目标、措施宣传到位,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和口号,学校和老师难道会如此颠三倒四,错把保护对象当作打击对象?
问题还可能在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扫黑除恶的理解本身存在偏差,从而造成误导。校园欺凌属不属于涉黑涉恶,原本就值得仔细甄别。但在网上搜索“扫黑除恶”“幼儿园”等关键词,便可看到,在幼儿园里打击校园欺凌已成为不少地方扫黑除恶的一项内容。
此外,这大概还和有些部门和单位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有关。对于一些地方来说,不管有没有开展实质性行动,也不管有没有取得实际成效,先把气氛搞起来,把声势造出来,把成绩吹出来,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据报道,眼下无锡“校内校外都挂有扫黑除恶的标语,还有专门的督查人员对此进行督查”。问题是,学校和老师连对谁开展摸排都没有搞清楚,校内外挂满宣传标语又有什么意义?此前,贵阳一幼儿园在大门口悬挂“坚持打早打小,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横幅,引起了网上广泛质疑,而从无锡这家幼儿园的情况看,这背后的问题仍然存在。
扫黑除恶不是一个“筐”,岂能什么都往里装!实际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5月中旬,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山西省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前要重视防止“六种苗头性问题”,其中包括“随意定性、乱贴标签”“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无锡这家幼儿园是否存在上述问题另说,但把幼儿园小朋友当成涉黑涉恶摸排对象,无论如何都不符合扫黑除恶的初衷和目标。(摘自《钱江晚报》)
【素材解读】
扫黑除恶本是一个为民除害的举措,但将打击的方向延伸到幼儿园,却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幼儿本是弱者,是社会理应重点保护的对象,仅凭对“扫黑除恶”的肤浅认知和表面贯彻,就将被保护者变身为被摸排者,试问,在幼儿园打黑究竟能打出些什么?若打不出些什么,这样一番大张旗鼓的意义究竟又何在呢?
【适用话题】
扫黑除恶的本质和目标;形式主义;随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