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眼下农村中学的校园里,数学科的教学质量问题已然是一个重大问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到了冰点,有着客观的差异,更多的因素让人惊心。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扩散,在吞食着不少学生的心智。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将会在数学科教学中赢得一片天地。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62-0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越发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从八年级开始表现得更加明显。大家熟知,七年级刚从小学进入中学,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习内容、新的老师集体、新的学习环境等。这些让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好奇心、自觉性和积极性;九年级学生处于“回归”时期,心智逐渐成熟,面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定的规划,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强的目的性;八年级学生则介于两者间的“游离”期、“小大人”阶段,缺乏学习规划和自我约束力,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大、不稳定,两极分化加剧的现状。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造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笔者的多年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
1 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基础差距大
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指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掌握、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阅历、已有的数学经验等。现在农村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由小学考试后全部移交进入中学学习。由于他们原先就读的学校是本乡镇内的中心小学或一般完小,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学生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知识基础上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家庭教育、智力因素、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存在差异。因此,同一班级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较大。
2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旦实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学习的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如此循环,学生将会越学越好。反之,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了然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笔者对农村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1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4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22人,占12%;有间接兴趣的53人,占29%;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5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1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由此,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 部分学生的厌学
近几年来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费提高,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农村家庭送学生上学普遍感到困难。同时大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现在网络媒体的快捷,不少学生了解了现在的就业形势,有着“高中读三年,不如外出谋发展”的认识,导致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即使考得上,家里也供不起,只图混个毕业证就外出打工。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思想上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低迷状态。
对此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3.1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目标就是茫茫黑夜里的明灯。中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成长期和关键期,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都在迅速的发展,面对自己的前途和将来,何去何从,欠缺思考,甚至迷惘,多数同学就是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规划和奋斗目标。我们知道,目标就是动力的源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便有了动力,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由此,老师应从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现实和期望出发,坚持“跳一跳,能摘到”原则,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用目标进行导航,以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认知上理性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學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3.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进行情感和理想教育;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会学生学习。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的。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的实数学习中,解方程是在学习了平方根后的知识,而对这一问题,怎样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这类型题呢?因为学生有了平方根的基础,即,则。我由此出发,进行问题设计:第一步,解方程;第二步,解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第四步,解方程。从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解题方法,通过问题串的解决,学生对这类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甚佳。
总之,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提高,就得提高学生在数学老师心中的分量,老师若能时时处处为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原则,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即使数学后进生是一块寒冰,也必将被伟大的师爱所融化,成为数学尖子生。如此,何愁数学教学质量提不上去?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262-0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越发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从八年级开始表现得更加明显。大家熟知,七年级刚从小学进入中学,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习内容、新的老师集体、新的学习环境等。这些让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好奇心、自觉性和积极性;九年级学生处于“回归”时期,心智逐渐成熟,面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定的规划,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强的目的性;八年级学生则介于两者间的“游离”期、“小大人”阶段,缺乏学习规划和自我约束力,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大、不稳定,两极分化加剧的现状。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造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笔者的多年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
1 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基础差距大
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指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掌握、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阅历、已有的数学经验等。现在农村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由小学考试后全部移交进入中学学习。由于他们原先就读的学校是本乡镇内的中心小学或一般完小,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学生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知识基础上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家庭教育、智力因素、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存在差异。因此,同一班级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较大。
2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旦实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学习的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如此循环,学生将会越学越好。反之,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了然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笔者对农村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1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4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22人,占12%;有间接兴趣的53人,占29%;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5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1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由此,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 部分学生的厌学
近几年来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费提高,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农村家庭送学生上学普遍感到困难。同时大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现在网络媒体的快捷,不少学生了解了现在的就业形势,有着“高中读三年,不如外出谋发展”的认识,导致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即使考得上,家里也供不起,只图混个毕业证就外出打工。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思想上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于低迷状态。
对此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3.1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目标就是茫茫黑夜里的明灯。中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成长期和关键期,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都在迅速的发展,面对自己的前途和将来,何去何从,欠缺思考,甚至迷惘,多数同学就是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规划和奋斗目标。我们知道,目标就是动力的源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便有了动力,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由此,老师应从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现实和期望出发,坚持“跳一跳,能摘到”原则,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用目标进行导航,以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认知上理性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學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3.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进行情感和理想教育;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会学生学习。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的。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的实数学习中,解方程是在学习了平方根后的知识,而对这一问题,怎样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这类型题呢?因为学生有了平方根的基础,即,则。我由此出发,进行问题设计:第一步,解方程;第二步,解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第四步,解方程。从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解题方法,通过问题串的解决,学生对这类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甚佳。
总之,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提高,就得提高学生在数学老师心中的分量,老师若能时时处处为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原则,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即使数学后进生是一块寒冰,也必将被伟大的师爱所融化,成为数学尖子生。如此,何愁数学教学质量提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