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爱上咸味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28399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盐属于调味品
  众所周知,盐的味道是咸的。咸被称为五味之首。人们喜欢吃咸味,可以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长期茹毛饮血生吃肉食体验咸味的遗传。根据《易经》的提示,咸的本意是“受伤”,意思是一把“戈”(刀具)在“人”身上划了个“一”字,然后古人会用“口”舔食伤处,从而尝到的鲜血或者体液的味道,这种味道被定为“咸”味。其实,这种咸味的本质是钠离子对味蕾的刺激。感受咸味的味蕾长在舌尖和舌头两侧的前半部,可以说是“面积大、地段好”。
  食盐就是氯化钠,由氯和钠2种元素组成。健康成年人体内,这2种元素均只占0.15%。对于大多数属于中等体力劳动的人,每天通过汗水、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氯和钠加起来只相当于6克盐。而在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和饮水中,即便没有加盐,也已经有了部分的氯元素和钠元素,特别是从肉类与蔬菜中大约可以摄取到相当于3克的食盐。也就是说,只要每天再摄入3克食盐就能基本满足需求了。而且人体摄入氯和钠减少,排出也会相应减少。所以,一般地说,人体极少发生氯和钠的缺乏,只有长期剧烈运动和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才会发生。比如“白毛女”并非因为没盐吃所以头发全白,应该说营养不良才是其白发的原因。如果是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是会引起全身无力甚至虚脱晕厥的,此时补充盐水是有效的方法,却被人们反过来理解成“多吃盐可以长力气”。
  因此,没有盐不会让人没力气,只是会让人没食欲。科学家认为,人类是在从茹毛饮血的肉食动物进化为以谷物为主的杂食动物之后,出于调味的需要而使用盐的。食盐在现代营养学中也仅被归类于调味品。食盐这种调味品不但不是必需品,而且食用过多还会带来诸多健康危害。食盐(氯化钠)进入体内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呢?
  高钠易致高血压、心脏病
  首先,要介绍一下与钠离子密不可分的钾离子。同为人体常量元素的钾占到体重的0.35%,主要由食物供给,每天也会随汗水、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在健康人体内,钠和钾保持动态平衡: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即细胞内)中,80%的钠则存在于细胞外液(即血浆和组织液)中,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时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力一致,从而保持细胞内外的体液平衡,使细胞保持不瘪不胀的最佳状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摄入多少钾是无意识的,而通过食盐摄入钠则是可控制的。如果吃的盐过多,体液中的钠就会过多,机体受高浓度钠的刺激,就会产生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通过尿液排出过量钠的信号(血浆和组织液中的钠离子相当于“水泵”,它们决定了血液和组织中水分的多少)。因此,人在享受完重“咸”带来的美味刺激之后,就会感觉到口干而大量饮水。
  在外界水分进入人体之前,机体会“被迫”发生惊险一幕:细胞内的水分会冲出细胞以稀释钠的浓度,结果有些细胞就会失去大量水分影响功能甚至因此而干瘪死亡,就与食盐消毒杀菌和腌制咸菜咸肉一样。如果无法及时补充足够水分,这些细胞缓不过劲儿来就必死无疑了。
  由此可见,吃盐过多后,无论是细胞内的水分进入细胞外,还是大量饮水,都会使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天长日久,高血压就形成了。
  另外,吃盐过多后,体内高钠需要经过尿液排出,但因为机体缺水会使尿液浓缩,这种浓缩尿的毒素浓度就提高了,对肾脏、膀胱都有损伤。
  机体在排出钠的同时,钾也会流失,而钾还负有辅助神经传导和肌肉运动的功能,所以缺钾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和心脏功能下降。高钠导致血容量增加,正需要心脏动力加强时,却由于缺钾又造成了心脏功能的不“给力”,恶性循环由此形成,心脏病也就“如影随形”了。所以在饮食中,提倡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少吃富含钠的高脂肪肉类,正应此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低钠盐,就是用钾替换了部分钠,达到降钠补钾的作用,特别适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长期食用。
  高氯可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再说说氯。氯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使胃液呈强酸性,但一般情况下胃不怕,因为它有一层超过1毫米厚的黏膜层保护着,就像给胃壁上了一层“护墙板”。但是食盐过多会给平衡的胃黏膜屏障带来灭顶之灾。首先是氯多了,等于原料多了,胃酸也就生成多了;其次是钠多了,黏膜层的保护细胞同样会干瘪皱缩甚至坏死。这下可惨了,食盐过多,导致了更多更强的胃酸,“护墙板”黏膜层却变薄变脆弱,因此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提高了。过量的胃酸还会从胃的上端溢出,也就是常说的反酸,引起食管损伤。
  由于食盐过量,如钢筋铁骨般连强酸都不怕的胃黏膜都变脆弱了,就更不用说其它器官本来就很脆弱的黏膜了。如:皮肤干裂粗糙;食管黏膜被破坏,加上胃酸反流,可导致癌变;肠道、膀胱黏膜变薄,粪便、尿液中的毒素更易被“吸收”……最终的结局是体内毒素增多,各器官癌变可能增加。
  总而言之,食盐过量危害多,每天3克就够,超过6克就过头了。
  控制用盐有诀窍
  食盐过量的后果如此严重,控制用盐是当务之急。按每人每天6克计,三口之家一包400克的盐要足足用上20多天。而每人每天3克盐的推荐则是更适合的,一则是因为3克已经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二则在食物烹调过程中往往会用酱油、味精、鸡精、各色酱料等多种调味品,其中含有的盐量已是不少。
  首先,要精确控制盐量,一把控盐勺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社区发放的控盐勺是一平勺2克盐,家庭的“掌勺人”可以算好全家人每天用盐的总量,然后将其细化分配到每餐每个菜中,做到放盐时对量掌控到位。其实,并不是每道菜都要加盐,一些已经加足其它咸味调料的菜,基本上是不需要加盐的。
  其次,要获得理想的咸味,加盐的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样量的盐,如果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咸淡是不一样的:在烧菜开始或当中加,盐会被菜吸收,等于是被稀释在一盆菜里,吃起来就感觉淡;而赶在菜即将出锅那一刻加,再翻炒几下,盐刚刚化成盐水均匀地粘附在菜的表面,吃起来就感觉咸。
其他文献
读者给《大众医学》杂志的一封邮件:  我是一名大龄未婚男青年,今年35 岁。我和女友谈恋爱两年多了,双方都还比较满意,并有结婚的打算。可是最近女友支支吾吾地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她说她有两个女性朋友,结婚好几年未育,结果查出来都是男方有问题,最后只好选择离婚。她说自己很担心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她身上,所以想让我也在婚前就做一个相关的检查。她既然有此请求,我感觉不好驳她的面子。请问专家,如果要做这样的检
赵敏 新型毒品  【作者简介】  赵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药物依赖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药物依赖的心理康复治疗。     20世纪90年代末,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许多人开始染上毒瘾,给吸毒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政府对毒品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禁毒与戒毒措施,我国传统类毒品(如海洛因)滥用日益上升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令人
骨病号称“致残疾病之首”,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如今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顽疾之一。我国各种骨病患者达?2.3?亿,其中有近8000万人长期以来与拐杖和轮椅为伴。由于患者对此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还存在不少治疗误区。   误区一:治疗骨病长期依赖止痛药物   专家点评:许多老骨病患者认为,能快速止痛的药就是疗效好的药,因而过分地依赖止痛药物,服用剂量也越来越大。临床还发
随着糖尿病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合理选择和适时调整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因为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胰岛素,才能达到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的治疗目标。  最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补充“基础胰岛素”之不足:用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茶之于百姓来说,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于文人墨客来说,茶通六艺,谓之“琴棋书画诗酒茶”。而对于3岁起在父亲的教导下饮茶,并且大半生与茶打交道的陈宗懋院士来说,他与茶有着一生道不完的情缘。    “站错队伍”,与茶美丽邂逅    1933年10月,陈宗懋出生于上海一个小康之家,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经商。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陈宗懋一直就读于教会学校。1950年,17岁的陈宗懋准备
李宏军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擅长男性不育(包括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射精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活实例   赵先生和妻子结婚8年,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本来温馨的生活却因为赵先生近年来出现的“阳痿”问题而变得一团糟。因为他们夫妻性生活经常失败,夫妻间就常常为此闹矛
血管遍布身体的各个部位,承担着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运送氧气和养分,并带走代谢废物的重任。血管一旦出了问题,不论是狭窄了、堵塞了,还是破裂出血了,都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血管,避免发生血管病?一旦患了血管病,该怎么治疗?近日,本刊特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冯睿做客新浪微访谈,就血管病防治的相关问题与网友交流互动。本期节选微访谈部分精华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新认知 人们普遍认为,癌症病因不明,无法预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除与患者对某些致癌物质的“易感”性有关外,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远离癌症的威胁。  癌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手术、放疗、化疗等都确有疗效,一些患者甚至有可能被治愈。但是,无庸讳言,如今癌症真正能被治愈者终属少数,多数患者难治愈。因此,对于癌症,关键仍在于预防,能不生癌,自是上上大吉之事。
自2012年底至今,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华东等地已多次遭遇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以2013年1月为例,上海的雾霾日多达14天,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其中有6天为重度污染;而在雾霾“重灾区”北京,1月份的雾霾日更是多达25天。2013年1月13日,北京城区PM2.5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为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与此同时,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日益显现,全国各地
生活实例  65岁的蒋阿婆无糖尿病家族史。可近2个月以来,她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无奈,她在丈夫陪伴下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給她化验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1.6毫摩/升和20毫摩/升,被诊断为糖尿病,于是,她接受了正规的“降糖”治疗。可是,经过2个月的治疗,蒋阿婆的糖尿病症状不仅未得到满意的控制,还出现了腹部隐痛、腹胀、皮肤发黄等表现。  不得已,蒋阿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