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新的形势对就业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的就业服务要适应高标准、新要求。本文基于此,论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就业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将各领域联系起来,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新的整合和配置,促进了传统各行业、各领域的革新,高校就业服务也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冲击。面临新形势和新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就业服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就业服务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增速日渐放缓,新增就业的规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在这个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就业市场两个主角供应方和需求方外,又新增加了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信息服务。有效的信息服务能够对供需双方的匹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传统就业服务的目标是平等。而“互联网+”时代要求就业服务更加凸显平等的内涵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从传统的人人平等享有就业服务到追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平等——所有公民都平等享有获得政府所掌握的就业信息的权利,都平等享有职业指导、创业项目等公共资源。从传统的“一刀切”粗放型服务到分类管理、定制服务。就业服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向专业化的道路迈进。
二、“互联网+时代”就业服务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面对纷繁海量的网络信息,要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打造“就业服务+”,成为摆在就业服务面前的难题。
“互联网+”时代,要求服务资源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进行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大数据对就业对象做出精确分析。
“互联网+”时代要求就业服务要对就业市场进行动态掌握。动态培养劳动者,动态提供服务,预估供需动态。就业服务较为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早在六年之前就开始以十年为跨度对重要行业进行了动态预测。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
1.突破传统的就业服务思维
党的十八大要求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就业服务只注重狭义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即择业观的教育、就业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传和介绍、就业技能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2.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是以课程教学为手段,通过教师或辅导员的授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往往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也缺乏数据分析。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主动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要将学生的心理测评、职业测评、个性分析等多重信息统筹考量,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多维度的职业指导工作。
3.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完善就业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平台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库,动态更新、动态监控,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依托信息网能够更加及时有效、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也能够对学生实行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同时通过学生一学校一用人单位信息平台的建立,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查询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相关信息,而用人单位也可以迅速通过平台从学生数据库中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给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
4.推动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同时学生又面临着缺乏创业资金、创业技能和创业资源的困境。高校要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创业培训,将创新创业纳入学生培育计划和培育目标中,邀请成功企业家或创业学生典型回校与学生交流,带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开展创业竞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就业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将各领域联系起来,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新的整合和配置,促进了传统各行业、各领域的革新,高校就业服务也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冲击。面临新形势和新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就业服务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就业服务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增速日渐放缓,新增就业的规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在这个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就业市场两个主角供应方和需求方外,又新增加了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信息服务。有效的信息服务能够对供需双方的匹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传统就业服务的目标是平等。而“互联网+”时代要求就业服务更加凸显平等的内涵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从传统的人人平等享有就业服务到追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平等——所有公民都平等享有获得政府所掌握的就业信息的权利,都平等享有职业指导、创业项目等公共资源。从传统的“一刀切”粗放型服务到分类管理、定制服务。就业服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向专业化的道路迈进。
二、“互联网+时代”就业服务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面对纷繁海量的网络信息,要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打造“就业服务+”,成为摆在就业服务面前的难题。
“互联网+”时代,要求服务资源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进行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大数据对就业对象做出精确分析。
“互联网+”时代要求就业服务要对就业市场进行动态掌握。动态培养劳动者,动态提供服务,预估供需动态。就业服务较为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早在六年之前就开始以十年为跨度对重要行业进行了动态预测。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
1.突破传统的就业服务思维
党的十八大要求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就业服务只注重狭义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即择业观的教育、就业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传和介绍、就业技能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2.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是以课程教学为手段,通过教师或辅导员的授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往往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也缺乏数据分析。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主动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要将学生的心理测评、职业测评、个性分析等多重信息统筹考量,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多维度的职业指导工作。
3.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完善就业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平台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库,动态更新、动态监控,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依托信息网能够更加及时有效、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也能够对学生实行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同时通过学生一学校一用人单位信息平台的建立,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查询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相关信息,而用人单位也可以迅速通过平台从学生数据库中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给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
4.推动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同时学生又面临着缺乏创业资金、创业技能和创业资源的困境。高校要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创业培训,将创新创业纳入学生培育计划和培育目标中,邀请成功企业家或创业学生典型回校与学生交流,带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开展创业竞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