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经济模式而被我国大力发展的专业。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模式一直滞后于实际的教育要求。为建立与整个社会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现有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善,这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改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指导思想。
(一)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就目前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而是需要有着较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多学科综合素质人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二)准确把握艺术设计市场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上最大的人才市场。因此我国艺术人才应当对未来艺术市场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人才需求市场的把握,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保证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
(三)充分理解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功利性、时效性特点的,包含先进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学科。其培养人才以审美教育贯穿始终,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体现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其培养的人才特色。
(四)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长远发展。21世纪的教育呈现出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高科技综合性人才将为我国未来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抢占世界科学技术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和主流之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在体现“设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艺术素质。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和现代设计方法技能的系统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多,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也不断涌现。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现状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学生素质低,招生规模过大。某些院校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投入少,回报大,于是大肆招生,超出了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简单,就随意报考,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低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强,涉及建筑、工学、传播等多个领域,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对于目前的综合性院校当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管理较差,没有一个完整的良性体系。许多高校都对国外优秀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生搬硬套,不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和变化,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混乱、脱节、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于我国社会的需求。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各个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都是以中央工艺美院的最初培养模式为本源的。所培养的人才差异不大,多样性较差。无法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人才,无法将技术、经济与其结合起来。
(四)不注重实践。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多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更多实用型的人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应当学习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发展变化,为国外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人才评价体系单一。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以专业研究的深度,以及解决专业领域问题为基础的,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和技能。然而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改革后的教育了。传统的评价体系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高校所要培养的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创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自身,将新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企业要想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就需要有巨大的人才资源。而特色办学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自身,应当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成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发展改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二)打好学生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不仅要求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也要求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培养这类的人才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综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与知识,形成一个综合的课程。不应该把各个学科单纯拼放在一起,应当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对于各个课程的安排,应当淡化各个学科的界限,避免过于细分专业。
另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拓宽专业口径,增加设计理论教育的比重。这些学科包括社会人文、艺术设计史、创造学科等等。
(三)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师资力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是很合理,授课老师的上课经验不足的情况很多,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授课,上课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高校要想发展创新艺术设计这一学科,为这一专业授课的老师必须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本学科的最新动向有明确的了解。为培养这样的老师,应当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这些准确传达给学生。培养老师针对性授课方式,可以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培养多样性的人才。培养老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令老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艺术之所以高贵,其原因在于它是原创。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目前虽然各个高校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造创新的培养,但是基本处于各个学科课程当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培养的完整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快发展完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系统地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
(五)加强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各个高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并不是很注重,所安排的实践也仅仅是实践课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去。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方面也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的方法,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型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这样的方式一来培养了更多真正能参与到工作中去的人才。二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发展改革,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与国际接轨。在教学当中,结合中外的教育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精心设计安排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资源,提升教育理念,拓宽视野,优化课程体系,努力与国际接轨。这样做,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七)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他们以作业形式展示的最终设计结果,也应当考虑他们在设计过程当中所展现的各种综合因素。例如团队的协作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或者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其次,在对学生的培养当中,应当注重评价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其中个性化是指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学校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特长爱好与专业知识向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学院艺术设计系)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改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指导思想。
(一)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就目前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而是需要有着较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多学科综合素质人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二)准确把握艺术设计市场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上最大的人才市场。因此我国艺术人才应当对未来艺术市场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人才需求市场的把握,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保证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
(三)充分理解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功利性、时效性特点的,包含先进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学科。其培养人才以审美教育贯穿始终,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体现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其培养的人才特色。
(四)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长远发展。21世纪的教育呈现出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高科技综合性人才将为我国未来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抢占世界科学技术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和主流之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在体现“设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艺术素质。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和现代设计方法技能的系统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多,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也不断涌现。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现状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学生素质低,招生规模过大。某些院校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投入少,回报大,于是大肆招生,超出了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简单,就随意报考,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低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强,涉及建筑、工学、传播等多个领域,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对于目前的综合性院校当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管理较差,没有一个完整的良性体系。许多高校都对国外优秀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生搬硬套,不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和变化,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混乱、脱节、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于我国社会的需求。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各个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都是以中央工艺美院的最初培养模式为本源的。所培养的人才差异不大,多样性较差。无法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人才,无法将技术、经济与其结合起来。
(四)不注重实践。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多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更多实用型的人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应当学习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发展变化,为国外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人才评价体系单一。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以专业研究的深度,以及解决专业领域问题为基础的,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和技能。然而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改革后的教育了。传统的评价体系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高校所要培养的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创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自身,将新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企业要想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就需要有巨大的人才资源。而特色办学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自身,应当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成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发展改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二)打好学生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不仅要求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也要求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培养这类的人才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综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与知识,形成一个综合的课程。不应该把各个学科单纯拼放在一起,应当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对于各个课程的安排,应当淡化各个学科的界限,避免过于细分专业。
另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拓宽专业口径,增加设计理论教育的比重。这些学科包括社会人文、艺术设计史、创造学科等等。
(三)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师资力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是很合理,授课老师的上课经验不足的情况很多,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授课,上课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高校要想发展创新艺术设计这一学科,为这一专业授课的老师必须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本学科的最新动向有明确的了解。为培养这样的老师,应当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这些准确传达给学生。培养老师针对性授课方式,可以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培养多样性的人才。培养老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令老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艺术之所以高贵,其原因在于它是原创。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目前虽然各个高校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造创新的培养,但是基本处于各个学科课程当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培养的完整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快发展完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系统地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
(五)加强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各个高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并不是很注重,所安排的实践也仅仅是实践课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去。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方面也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的方法,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型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这样的方式一来培养了更多真正能参与到工作中去的人才。二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发展改革,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与国际接轨。在教学当中,结合中外的教育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精心设计安排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资源,提升教育理念,拓宽视野,优化课程体系,努力与国际接轨。这样做,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七)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他们以作业形式展示的最终设计结果,也应当考虑他们在设计过程当中所展现的各种综合因素。例如团队的协作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或者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其次,在对学生的培养当中,应当注重评价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其中个性化是指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学校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特长爱好与专业知识向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