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以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在分析了混凝土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的,针对性的提出了裂缝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present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dominant. Concret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s unavoidable crack.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building the causes of cracks on the basis of, pointed proposed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rack cause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混凝土建筑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实际施工经验当中,混凝土建筑问题较多,其中混凝土的裂缝尤为突出。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①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 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其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②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③ 材料裂缝。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骨料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
④ 沉陷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
2 防止裂缝的措施
防止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改善约束条件和使用外加剂等方面着手。
2.1 控制温度
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②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④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⑥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2.2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
①合理地分缝分块;
②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③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
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²。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
2.3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
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①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②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③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④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⑤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⑥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⑦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⑧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濕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4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施工、材料、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并且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春安等,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长河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第1期.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present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dominant. Concret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s unavoidable crack.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building the causes of cracks on the basis of, pointed proposed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rack cause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混凝土建筑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实际施工经验当中,混凝土建筑问题较多,其中混凝土的裂缝尤为突出。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①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 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其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②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③ 材料裂缝。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骨料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
④ 沉陷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
2 防止裂缝的措施
防止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改善约束条件和使用外加剂等方面着手。
2.1 控制温度
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②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④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⑥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2.2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
①合理地分缝分块;
②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③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
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²。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
2.3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
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①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②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③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④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⑤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⑥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⑦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⑧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濕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4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施工、材料、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并且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春安等,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长河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第1期.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