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生动而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僵硬刻板的课堂局面受到批判和摒弃,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成了教学改革的主流之一。所谓“生动课堂”就是教师应调动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自己所能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得主动、高效,师生双方都能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任务。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生动而精彩呢?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会是生动的、高效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创新思维。在教授《天上的街市》时,笔者选择了《神秘花园》这首曲子做背景音乐,示范朗诵全诗,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笔者一起去天上的街市游览一番,学生在配乐朗诵中很快进入了诗歌的美好情境,之后,学生的发言踊跃、想像丰富,主题思想的展现水到渠成。除了用音乐和朗诵来巧设情境外,表演也是很好的选择。《论语》的年代有些久远,学生多少会产生疏离感,在疏通文意后,笔者设计了对话表演的环节。《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中大多只有孔子的语言,要求学生根据孔子的话设计弟子的问话,还原当时的场景。问话要求合情合理,可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动活泼,不少学生要求上台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笔者相信学生已经真正理解了《论语八则》的内涵,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二、尊重学生体验,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课堂的生动往往来自学生的动态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尊重学生体验,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赋予语文学习生命的活力。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并提出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课堂上整合学生问题进行对文本的切入,课堂讨论解决的是他们发现的问题或是问题的变形,会获得成就感,并且体会到自己确确实实是课堂的主人,从而使课堂活动更积极。如教《爱莲说》,笔者在已备好课的情况下就学生提问重组上课步骤,学生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问题,比如:“明明是《爱莲说》,为什么要提菊、牡丹?”“为什么开始的顺序都是菊、牡丹、莲,但最后却变成菊、莲、牡丹?”学生的问题让我发现他们智慧的闪光。如果他们长期跟着老师走,不运用自己的智慧,久而久之,他们的聪明才智会就此淹没、退化。教师应该是点燃智慧火把的光明使者,也应为此而努力。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不断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尊重学生体验的动态生成课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调动多种感官,感悟语言文字
  语文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情感最丰富的学科,透过语言文字符号,我们能够挖掘丰富的内涵,体验浓浓的情感,想象多彩的画面。这是语文学科最独特的地方,也是最能收获幸福感的地方。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抓取那些能突现文章思想情感的文字,引导学生打开感官、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身处地地感悟,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共鸣。
  在教学《于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在水阁处体会作者的自然之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像你现在就坐在水阁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学生说:“我看到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的草木,听到了鸟儿欢快悦耳的鸣叫声。”那个学生说:“我看到了水阁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来去。”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与鸟儿的歌声相映成趣,似乎还有微风拂过,太舒服了。”笔者趁机追问:“你在水阁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感觉这里很幽静”;“仿佛在深山密林中一般”;“充满了诗情画意”;“惬意极了,让人心旷神怡”;“似乎不是在一座园林中,而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了”。到这里,笔者知道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游园时的自然之趣,立刻做小结。此时的“水阁”在学生心中已不再是两个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处幽美的景致,“自然之趣”这个短语也不再是空洞的、苍白的,而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流动画卷,学生在这次神游中体会了作者的感受、获得了审美情趣、体悟了文言的生动、更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四、发挥教师语言魅力,营造生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需要或慷慨激昂,或柔美平静,或诙谐幽默,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徜徉,在美好的意境中感受生活。不仅教学语言的生动能营造生动课堂,评价语言也可以。教师应避免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答错了就是“不对,谁再来回答”,答对了就是“好”、“很好”、“非常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需要用生动、巧妙、恰如其分的语言去纠正、鼓励,或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从教师生动多变的评价性语言中发现不足,读出希望,获取动力。有了生动的课堂语言,语文课堂才会魅力四射。
  五、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构建民主教学课堂
  课堂的生动来源于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自由自主地在课堂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魏书生老师说:“民主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宽阔。”这就需要有一种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营造出的和谐的学习情景,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愉快、自由、宽松,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如果没有这种民主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看老师脸色行事,处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激情将被压抑,思维越来越迟钝,表现出更多的依赖性而终于不会思考。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培养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信任理解他们,多用激励性的话语评价学生,构建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者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者的友善,使他们在合动中竞争,在合动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更多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也必是有效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美丽;教学,因为生动而精彩。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起飞、在幸福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21)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历史文化的传承方面来讲,都应保证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为学》为例,分析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学应将立足点从传统的“教”转移到“学”上,重视研究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提
期刊
当下,学生惧怕写作,从根本上来讲,是缺乏创作的内在动机。一则往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选材方面犯难。二则是有话可说了,却不知如何运用既有的写作素材,通过适当的裁剪,来组织行文。写什么?怎么写?“素材选择”与“素材运用”无疑成为了问题的焦点。  笔者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界花草树木的描摹随处可见。这些文字往往融入了古代文人细腻的生活体验,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而诸如屈子的“香草美人”,陶
期刊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凝聚了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美德,凝结了诗人对家国的美好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蕴含美好情感的诗词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诗词既能陶冶身心,提升文学素养,也能充分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面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诗词有效教學策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诗词,使学生从诗词中汲取
期刊
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种,但是阅读这种方式,是任何一个方式都不能相比的。比如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这些电子设备就会通过图像和声音,以这些为载体,给你直接的信息。但是这样接受的信息是没有感情的,你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就需要自主阅读,它是一个开阔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缓慢而又带有情感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可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空
期刊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语文學习水平,为他们下阶段语文能力发展做好铺垫。教师要从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语文学习平台,引导他们转变对语文科目的固有印象,进而主动在教材中挖掘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益的内容,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
期刊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推行使用,教材中大量名著的推荐阅读,对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学生往往就会读而无趣,读而不思,读而不写。因此,如何构建精教活学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精心设计趣味课前阅读任务  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共有十大方面的要求,其中第五点: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依据这个编写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几乎篇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正面示范作用的文章。对于真正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深入挖掘一下也未尝不可。教材中不少的课文,我们何不采取激趣教学,让孩子深入探究一下文本呢?  下面以苏教版八上
期刊
一、抓住重点,巧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弗兰士和韩麦尔先生,常规教学一般都是抓住小弗兰士的心理的变化来设计教学的。长文短教,需要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必须准确制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另辟蹊径,抓住韩麦尔老师的语言描写解读人物,品味韩麦尔老师的人物语言,感受爱国情怀,从而突出课文最精华的部分。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写的普法战争的故事背景非常陌生,缺少生
期刊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  《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期刊
借力是一种借助他人力量获得成功的策略。根据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格斗技巧,可以看到借力能够以弱制强,以柔克刚。事实上,借力策略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成功的例子举不胜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使用借力策略,可以给学生打开一个突破口,找到其中容易理解和体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借力背景资料,直接切入  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创作背景,并且也集聚有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