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下面结合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和认识,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
把关爱带进语文课堂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应把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课堂。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要带着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课堂上听不到呵斥,看不到沮丧;要始终带着愉悦的情绪向学生讲述知识的乐趣,课堂上听不到叹息,看不到烦恼;要始终带着宽容的情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循循善诱,课堂上听不到指责,看不到灰心;要始终带着兴奋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听不到冷言,看不到冷漠。在教师爱的感染下学生也会以饱满的精神,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也会生动活泼。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学生听得十分专心时你的一声“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如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碰到知道了不会说或说不清楚的情况,这时你说“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嘴上还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请你再学说一遍,好吗?”学生一定会感激你为他解了围,也会更增添表达的勇气。老师用这样亲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气氛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把激励引进语文课堂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點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适时、恰当的激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提问后热切期待,给予宽慰和信心,学生回答时报以微笑,进行目光接触,有意义地点头等。对于做得好的孩子,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孩子的一切努力,教师要用充满信任、赞美的语言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你很优秀”,“你很机灵”,“你的意见有独到之处!”,“你说得比老师还好!”。对于发言不够完美,不太准确的,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加以点拨和启发,尽量发掘他们发言的闪光点:“你的表达能力很好,再慢慢想想别着急。”“你的思路很好,还差一小步……”“你前面的意见很好,还差一点点,先坐下想想,相信你能想出来……”老师还可搞点“挑拨”性的启发:“第一组的同学说得很好,相信第二组的同学能说得更好。”“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美,还有比他说得更深刻的吗?”也可以利用各种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如“朗读擂台赛”“争夺冠亚军”“挑战能人”等。
学生在老师的这样激励下,必定能够对学习充满信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三、把生活融进语文课堂
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说话练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情境,进行的方式虽然也可能有所变化(说给老师听、自己练说、同桌互说等),但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比较单调,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学生也始终对说话存有畏惧。低年级孩子喜欢模仿,游戏和表演是他们思考和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引进生活情景,说话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让学生进行“买文具”的说话练习,老师可以用几支铅笔和几本练习本靠在黑板上当作货架,移过一张桌子,作为“柜台”,为学生营造一个临时的商店。再由学生自己定角色(售货员还是顾客)。这样由于有了具体的模拟环境,学生自然就增添了说的兴致,乐于尝试,并且很自然会用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并不断进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学活动就变得生动活泼了。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理解。如我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在学生大概理解了诗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诗的内容。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了优美的图画,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了“春眠不觉晓”,喜欢音乐的同学选择了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语文课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发展。
四、把主动性体现在课堂
1.让学生参与提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在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要按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其实就是在学生的思维未展开之前先给学生一个框,无疑学生就少了一点学的主动。在初读课文《少年王勃》时,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来提问。我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提。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气氛,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有的问:“都督”是个怎样大的官?有的问:“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称他为奇才?还有地问:我很想知道《滕王阁序》的全文是怎样的?……
2.让学生参与释疑
同学们已经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发现,所以就有了上述问题。如何让这样良好的开头延续呢?我决定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也让给学生。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的意思好多同学都了解,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像“为何称少年王勃是奇才?”这个问题,其实课文中多处都有体现,所以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悟取答案。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学生就成为“思考的我”,然后也就有了“我的思考”。他们争先恐后地急于表达自己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有的说大家都写不出文章时王勃却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地写出来。有的说少年王勃写的这篇文章还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呢,说明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华。有的说“都督”请客一般都请些有名气,有才华的人,少年王勃也被请来了,说明王勃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还有的说“都督”为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就可以看出王勃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也为同学们精彩解释“拍案叫绝”。对于《滕王阁序》的全文,我建议他们去查资料,他们也非常乐于去做这些没有硬性规定的事。
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绝不仅止于此,要想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自己的教学更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持之以恒,一定能营造出好的课堂氛围。
一、
把关爱带进语文课堂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应把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课堂。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要带着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课堂上听不到呵斥,看不到沮丧;要始终带着愉悦的情绪向学生讲述知识的乐趣,课堂上听不到叹息,看不到烦恼;要始终带着宽容的情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循循善诱,课堂上听不到指责,看不到灰心;要始终带着兴奋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听不到冷言,看不到冷漠。在教师爱的感染下学生也会以饱满的精神,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也会生动活泼。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学生听得十分专心时你的一声“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如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碰到知道了不会说或说不清楚的情况,这时你说“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嘴上还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请你再学说一遍,好吗?”学生一定会感激你为他解了围,也会更增添表达的勇气。老师用这样亲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气氛民主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把激励引进语文课堂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點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适时、恰当的激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提问后热切期待,给予宽慰和信心,学生回答时报以微笑,进行目光接触,有意义地点头等。对于做得好的孩子,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孩子的一切努力,教师要用充满信任、赞美的语言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激励:“你很优秀”,“你很机灵”,“你的意见有独到之处!”,“你说得比老师还好!”。对于发言不够完美,不太准确的,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加以点拨和启发,尽量发掘他们发言的闪光点:“你的表达能力很好,再慢慢想想别着急。”“你的思路很好,还差一小步……”“你前面的意见很好,还差一点点,先坐下想想,相信你能想出来……”老师还可搞点“挑拨”性的启发:“第一组的同学说得很好,相信第二组的同学能说得更好。”“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美,还有比他说得更深刻的吗?”也可以利用各种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如“朗读擂台赛”“争夺冠亚军”“挑战能人”等。
学生在老师的这样激励下,必定能够对学习充满信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三、把生活融进语文课堂
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说话练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情境,进行的方式虽然也可能有所变化(说给老师听、自己练说、同桌互说等),但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比较单调,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学生也始终对说话存有畏惧。低年级孩子喜欢模仿,游戏和表演是他们思考和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引进生活情景,说话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让学生进行“买文具”的说话练习,老师可以用几支铅笔和几本练习本靠在黑板上当作货架,移过一张桌子,作为“柜台”,为学生营造一个临时的商店。再由学生自己定角色(售货员还是顾客)。这样由于有了具体的模拟环境,学生自然就增添了说的兴致,乐于尝试,并且很自然会用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并不断进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学活动就变得生动活泼了。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理解。如我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在学生大概理解了诗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诗的内容。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了优美的图画,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了“春眠不觉晓”,喜欢音乐的同学选择了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语文课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发展。
四、把主动性体现在课堂
1.让学生参与提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在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要按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其实就是在学生的思维未展开之前先给学生一个框,无疑学生就少了一点学的主动。在初读课文《少年王勃》时,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来提问。我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提。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气氛,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有的问:“都督”是个怎样大的官?有的问:“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称他为奇才?还有地问:我很想知道《滕王阁序》的全文是怎样的?……
2.让学生参与释疑
同学们已经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发现,所以就有了上述问题。如何让这样良好的开头延续呢?我决定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也让给学生。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的意思好多同学都了解,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像“为何称少年王勃是奇才?”这个问题,其实课文中多处都有体现,所以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悟取答案。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学生就成为“思考的我”,然后也就有了“我的思考”。他们争先恐后地急于表达自己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有的说大家都写不出文章时王勃却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地写出来。有的说少年王勃写的这篇文章还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呢,说明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华。有的说“都督”请客一般都请些有名气,有才华的人,少年王勃也被请来了,说明王勃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还有的说“都督”为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就可以看出王勃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也为同学们精彩解释“拍案叫绝”。对于《滕王阁序》的全文,我建议他们去查资料,他们也非常乐于去做这些没有硬性规定的事。
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绝不仅止于此,要想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自己的教学更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持之以恒,一定能营造出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