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之下,日益繁荣。现如今,核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经过了巧妙的融合,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对于这项代表性的中国工艺,当代人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核雕;手工艺;价值;创新
  中国的核雕艺术历史悠久,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靡全国,甚至受到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好,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性、艺术审美性,以及趣味横生的可玩性。无论是传统核雕,还是新派核雕,它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精微且广阔的艺术世界。
  一、核雕的历史
  核雕艺术之所以古老,是因为以核雕刻自古有之。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是核雕艺术的高峰期,著名工匠王叔远就是因散文名篇《核舟记》而享誉天下。到了清朝,核雕手工艺人皆能因材施艺,将果核雕出生命或意境。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文化差异较为明显,核雕渐渐形成了“南工”“北工”两种派别。区分两者的方式,不是简单地通过地域来评判,而是要从艺术形式上来区分。“南工”核雕集中在苏州舟山,远及福建、广东,制作材料往往是橄榄核。“南工”更加追求细节,每一件作品的局部都能呈现出精、细、奇、巧的特征。不仅如此,以苏作核雕为代表的“南工”核雕近年来仍一直引领着核雕艺术的潮流。
  “北工”核雕集中在河北廊坊、山东潍坊等地。制作材料主要是桃核,它的表面具有更多褶皱,沟壑纹理更为复杂,进行雕刻时要根据肌理下刀走线。因此,外形上呈现出粗、中、精三种风格形态。顾名思义,粗品较为简约,缺乏细节;中品稍加精细,形象鲜明;精品准确生动、神形兼备。“南工”和“北工”核雕作品的差异正体现于此,它们的风格样式不尽相同,但在艺术价值上不存在孰优孰劣。
  二、题材的创新
  对于雕刻题材的选择,“北工”“南工”核雕稍有不同。“北工”核雕在雕刻题材上偏好带有吉祥寓意的文化符号,例如仙人、瑞兽、弥勒等,它们都与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紧密联系。其对于世俗和宗教的过分强调,弱化了核雕的把玩性和趣味性。“南工”核雕倾向于没有任何寓意的橄榄核,在题材上注重民间故事和世俗生活,也不拒绝带有宗教色彩的题材,罗汉头就是一经典样式。所以从“南工”核雕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草虫瓜果,也能领略怪力鬼神。
  近年来,在核雕的造型和题材选择上,工匠们突破传统固有思维的束缚,不再局限于罗汉、佛像这些宗教题材。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之上,他们敢于尝试,并创造出更多题材新颖的优秀作品。田洪波,作为山东省青年雕刻家,进行核雕创作已有多年。他的核雕作品往往以呈现有故事情节的大场景为特征,独树一帜的风格更是核雕界首创。《马拉车》为其得意之作,他巧妙地构建出相互呼应的人物关系,老人、小孩的表情栩栩如生。车门、窗户及其他局部细节皆刻画得灵动活现。面对桃核独特复杂的结构与纹理,田洪波因势就形,营造出马拉车时幸福、祥和的氛围。
  核雕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但同时经典和传统的题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匠们对新题材的突破。可贵的是,核雕从业者和爱好者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不仅是田洪波,还有更多工匠敢于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核雕作品。
  三、技法的创新
  中国的雕塑艺术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小件雕塑品也同样如此,并颇具难度,这便是核雕被人们称为“鬼工技”的原因。
  核雕的艺术价值,更多表现在技法的灵活巧用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利用高浮雕、透雕、镂空雕的形式进行雕刻,不仅核雕的精巧和细腻令人称奇,有的也具有可以和木雕、石雕等大型雕刻作品相提并论的震撼性。苏州核雕作为“南工”代表,首先做到保持果核的原形,再吸收其他雕刻艺术的精华,并通过创新的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来表现“精、细、奇、巧”,让人充分领略新技法给微雕带来的新活力。
  张国华是山东潍坊的核雕大师,他敢于打破传统核雕只能围绕载体桃核做微雕、浅浮雕的局限,大胆地向着三维立体空间迈进,并进行大面积镂空留白处理,给予欣赏者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视觉震撼。《群策群力》作为他的代表作品,只以半个核桃作为载体,其内是使用刀笔刻镂出的细如发丝的蚁群。整体布局统一而完整,蚂蚁间的互动生趣盎然。轻盈生动是这件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张国华敢于创新,巧妙地用他的刻刀,以大胆的技法,营造出一个个精微又不失广大的核雕世界。
  现代核雕能够在技艺方面,取得与明清时期卓然不同的突破,主要是人和器两方面的不断进步所致。一方面,很多在美术学院经过专业造型艺术训练的年轻人加入到核雕创作中来,他们的雕刻技法更为大胆新颖;另一方面,当代雕刻刀具更加精致锋利, 更能达到匠人想要表现的效果。
  四、形式的创新
  中国的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形式都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核雕自然也不例外。核雕的源起与古人的祥符文化以及驱凶避邪思想相关。明清之际,在有闲情逸致的文人促成之下,核雕转化为单纯的欣赏品,其形式开始更为贴近世俗生活。核雕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以把玩遣兴为目的,选取船舶、楼阁等日常生活题材。核雕艺术在近现代得到了很大发展,更加兴旺。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和知识分子愿意去探求核雕作品的新形式。首先,“意境”这一概念深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当中,只有创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才可以在其作品中表现美的意境。其次,虚实关系在近现代造型艺术中十分重要,它可以营造空间感,也是处理主次、轻重、疏密这些关系的关键。当代核雕既要兼顧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也要体现出近现代虚实关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不一样的构成美和韵律美,达到崭新的形式美感,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任敏华出生于姑苏舟山村,他对待核雕工艺,首先是对传统精髓进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接着才是加以创新。《文人八爱》作为其代表作品,以八个人文典故为题,以“书画并茂”的表现形式,配以多种雕刻技法,从而构成一组栩栩如生的核雕。任敏华在创作中,以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并结合现代虚实关系艺术,进行布局和构思,最后形成“人、景、情”的三重结构,每件作品都是一面是浮雕画面,另一面是微刻草书,整体效果相得益彰。任敏华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核雕不一样的形式美。   形式不同于题材和技法,它更为抽象且道不清、说不明,但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阶段的核雕,“北工”也好,“南工“也罢,它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和艺术情趣都是截然不同的。从祥符属性转向观赏属性,在今天又转向审美属性,决不故步自封才是维持核雕作品吸引力的关键。
  五、核雕的今天
  核雕作为中国民间的一项立体微雕技艺,虽无具体准确的发源时期,但从明清这一高峰期算起,它也经过了一段不短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核雕的生产和创作不再以“南工”“北工”作为区分和界限,越来越多的大型核雕基地出現在全国各地,诸如苏州、潍坊等。自发投身于核雕艺术的手工艺人不在少数,他们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可以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核雕作品。全国其他各地的匠人们,同样都在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去涉猎艺术类书籍来提出新想法,也愿意运用高科技技术,去设计核雕作品。这一批批后起之秀的出现,对中国核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考验。
  当代核雕艺术在发展道路上,经过创作者融合传统,并加以创新和改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创作题材、雕刻技法与艺术形式的相互调和,核雕不但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并且也更契合当代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人们愿意看到不同以往的更为丰富充实的核雕作品,手工艺人也愿意去迎合、去求新求变,这使核雕艺术不再只注重实用功能,也关注审美价值。
  六、结语
  随着中国古玩市场的兴起,以及核雕产业的不断进步,人们愿意在闲暇之余欣赏和品味核雕,领略其珍贵的艺术价值,体会其间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少手工艺人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核雕创作之中,这项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已经迎来了最好的繁荣时期。
  参考文献:
  [1]姜跃进,张梵.苏州橄榄核雕鉴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名家悟文玩编委会.名家悟核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徐捷.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2(7):13-14.
  [4]杨海燕.巧夺天工的核雕技艺[J].文化月刊,2014(27):98-103.
  [5]陈建华.核雕工艺特点与装饰艺术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37.
  作者简介:周树杰,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钰莹,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顾越,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作品《四十七》是笔者于重庆市万州区的创作。在作品中,四十七个空白画框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展示,通过动态的画布主体去考察静态的人、以及人所在的物理环境,以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文明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定点考察,讨论空白画布在此作品中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四十七;在地性;公共空间;协商参与  作品《四十七》(如图1)的存在方式是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但是作品的价值需要在与环境、大众的对话以及互动中得到
期刊
摘 要: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层次丰富、布局巧妙且造园手法多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关于明清园林的研究虽然已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是对园林的整体布局、造景手法或植物、建筑的研究,鲜有关于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图式语言体系的研究成果。对颐和园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布局进行提取和抽象,绘制代表性图式,探寻空间特点,总结设计规律,能够进一步明确明清北京园林如何从空间语汇、空间词法、空间句法三个层面构建明清北京园
期刊
摘 要: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电子科技充斥着我们的视觉世界,市面上的书籍设计在新技术之下呈现缺乏情感调动的状态。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已渐渐使我们的手失去感触万物的敏锐性,炫目的时尚文化在渐渐销蚀手工的存在。运用手工方式的书籍设计令人重回温润亲切的情怀中,从传统手工技术上、不同质感的形态性、对材质的敏感性中让观者感受到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表达。  关键词:书籍设计;手工方式;工艺性;形态性;敏锐性  自18世纪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写意山水园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同是对自然的追求,却在造园思想、造园艺术手法、造园要素和园林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形成两种迥异的艺术形式。这与两国不同的宗教、哲学思想及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老子和卢梭都有“回到自然”的哲学思想,分别对中国欧洲的造园艺术产生了影响。对中国写意山水园和英国自然风景园在造园艺术、景观要素及造园功能上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阐释两者在园林自然美的艺
期刊
摘 要:2019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迅速爆红,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这部电影的热映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再度雄起的希望。《哪吒》的爆红,除了影片本身的优质之外,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期待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任何文艺形式都不能脱离时代,更不能脱离人民,只有具有时代精神风貌、展现时代价值、符合当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影片才能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
期刊
摘 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催生出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大的历史变迁而名垂青史的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频繁渗透、交融,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因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而深陷同质化的困境。各区域不同的文化决定了地域人之间思维、行为及地域发展的差异,文化基因作为文化系统的遗传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大有裨益于当前的城市文化传承。城市规划领
期刊
摘 要:会话是一种联合行动。在这一联合行动中,参与主体间不断对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协调,意义也作为主体间互动和协调的结果而产生。会话参与者间的共同点、认知能力和交际能动性的发挥都制约着主体间意义协调的效果。而主体间由于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体系所造成的文化断层势必影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便是以适应英语文化结构体系为目标,不仅仅要求学习者学习并熟悉英语语言的意义表达模式,而且还要调整并适应英语社会文化
期刊
摘 要:海报的重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是广告宣传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海报设计师通过对图形、色彩、字体的设计,抓住目标受众人群的眼球,以生动的方式传递信息给受众人群。本文分析了认知心理学对海报设计的影响,探讨记忆与海报设计的关系,海报中的构成元素与记忆规律的关系。  关键词:海报设计;记忆效应;认知心理学;色彩;文字;图形  一、认知心理学与海报设计  (一)认知心理学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探索
期刊
摘 要:云浮石文化是地方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云浮石文化的发展中,石雕艺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云浮石雕艺术品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广东地域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结合,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云浮石文化通过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有效地保护了地方文化,使石文化在理论中深化、升华,使艺术设计专业
期刊
摘 要:基于当下服装个性定制的风潮,探寻“鹿定制”的创始人之一湖南青年设计家刘璐如何创立湖南服装定制第一品牌的心路历程;运用人物访谈、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刘璐服装定制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品牌运营模式;从中得出“精准品牌定位、注重品牌宣传”“以客户为中心、至真至诚服务”“洞察市场行情、促进人才成长”等刘璐经营“鹿定制”品牌的管理理念。刘璐设计思维的前瞻性和坚实的专业能力让她在长沙乃至全国的西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