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在伦理学视野下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9-02
  
  
  摘 要 慈善是以一种伦理方式进行的社会分配,它源于人的同情心,反映出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当代呈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和危灾救助对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伦理学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核心价值观内容作用慈济社会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从一种伦理关怀的出发点来剖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观,并把这种伦理关怀原则应用于道德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从“爱”和“责任”这两方面展开,并对围绕这两方面发展的慈善事业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做出简洁地阐述,通过本文初探式的撰写,旨在希望能够让读者对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慈善事业 爱 责任 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慈善事业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促进社会治理的一种必要手段,是以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为出发点,一项为人民谋福利的社会事业。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支撑整个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根本的理念,是支配慈善事业参与者选择善举的一种终极价值判断。“爱”与“责任”作为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是纯粹的情感和积极的心态体现,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一、慈善及慈善事业的本原
  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出自《魏书•崔光传》:“ 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慈善属于道德范畴,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慈善事业状况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成员的道德状况。”也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美德、爱心和善行支撑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最需要且应当具备的基础性道德。慈善的本质是一种社会伦理文化和人文关怀,是人类同情和关怀之心的表现与标志。慈善不是富者对贫者同情,而是一种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真正意义的慈善是以人为本,不仅关注物质层面,还要关注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心理与精神,其行为是一种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施舍,因为施舍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愉快满足的。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沟通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由社会公众参与并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利他行为,是一种无偿的奉献,是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爱心体现。”其活动的宗旨是对社会中“特定弱势群体”,以去功利化、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从而补偿与关照制度之外的弱势群体。慈善事业不仅是一种现时代的潮流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动力。
  二、慈善事业中“爱”的境地
  “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富于真挚情感的爱心是慈善的根本,这种爱是基于同情与恻隐之心对他人的困苦深切地关注。爱心既是慈善行为的“源动力”也是慈善事业得意运转的“引擎”,它是慈善的核心所在。爱心是人们奉献善的能力,也是慈善评价的一种依据。爱心使更多人拥有平等尊重的现代善举,使生命变得有尊严,生存变得更有意义。
  在慈善事业中,公众的爱心是最为广泛,最具感召力的,它是慈善事业的基础。广泛的公众爱心需要诚实、守信,才能更好的克服种种困难去竭力帮助每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使这些群体的物质及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提高,最终消除困苦和忧虑,积极乐观的生活,从而保证爱心得到充分而真实的显现。
  慈善中所彰显出来的是一种大爱无求的精神,施善者将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对他人施以慈济时没有功利的欲念,这是一种真爱的境界。此爱亦是一种博爱,它让我们撇去一切外在的身份地位,以平等的尊重心态去帮助所需要救济的人;它跨越国籍,超越种族,不分信仰,甚至是素不相识也能接收到这份传递中的爱的力量;它带给人希望,鼓舞人心志,这些都展现出慈善的广阔胸怀。
  三、慈善事业中的“责任”所系
  慈善的“责任”是爱的理性升华,是爱心的延展和深化。这种责任区别于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它不具有强制性,主要是指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作为慈善主体的公民对慈善的目的和意义有着充分的认识,了解施爱于他人的价值,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行为和真情的流露。有了这种责任,慈善不再只是为弱势群体尽救济之情,而是让公民除了看到政府的职责之外,还能够共同担负起这份伟大的责任。
  现代慈善的“责任”赋予了这份神圣的事业平等的内涵,正因这种责任的存在,它分离了捐赠者与受助者的直接联系,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但是却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仍然在拉近彼此心灵距离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责任,超越了传统慈善的含义,使受助者有权利接受帮助,在人格上没有贫富、贵贱不平等之分,使更多的受助者之间也能够解除紧张的关系,从而与我们一起共同发展。
  “责任”这两个字无论是从其字面上还是意义上其分量都不轻,每个公民如果都能够以将“善爱普及天下”的信念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那么,偶然间的同情可能变成长期的关注与关爱,感性的行为同时也上升为理性的行为。有了“爱”与“责任”贯穿于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个体不再感觉孤独,人际关系也不再疏远,社会道德不再冷漠,这份伟大事业的温暖阳光将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
  四、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作用于和谐社會的价值所在
  依笔者之见,慈善是和谐社会思想、精神、行为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一个阶层的利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牵动着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社会关系的和谐牵动着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公民慈善理念的思想灵魂,是公民慈善理念的中枢与核心,也是指引社会公民为之奋斗与贡献的不竭动力。因此,和谐社会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正是点中和谐发展这一命题。“富人和穷人的和谐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世界各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方略。”
  大力发展现代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巨大工程。慈善事业之所以称之为伟大的事业,不仅因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成就,还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为创造和谐文明之声奏响了篇章。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项政策缺漏的重要补充,让更多的受助群体分享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改善贫困者、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或不平等待遇,以达到弥合社会中的裂缝。通过此项事业,可以让富裕者通过自愿的慈济行为,在社会中树立起“乐善好施”的良好社会形象,消解受助者的不平心里与怨愤情绪,从而化解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隔阂。
  第二,当代慈善事业的各项工作与活动都与捐助者和受助者相关联,因此,慈善工作者在让捐助者自主自愿的献出爱心同时,又能让受助者欣喜地接受这份爱心,并保持他们之间的互动,为他们更好更完整地实现“尽其所能、各得其所”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慈善工作者充分发挥了作用。慈善事业能够调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和,缓解社保压力;慈善事业与维持社会稳定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第三,慈善事业在一系列的活动与宣传教育当中弘扬了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也为当代我国的慈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首先,慈善意识的普及,可以有效培养社会公众的道德责任感和“命运共同体”观念。其次,慈善意识的培育,对于促成公民意识的养成,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提倡一种慈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以“人道主义精神、人文关怀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古代的“仁爱”思想来发扬的。慈善事业对于社会中的个人以及群体等有着广泛的感召力,是社会阶层同心的凝聚剂。有了这种精神的主导,就可以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落双重落实到慈善事业当中。
  第五,以慈善理念为指导,发挥出慈善伦理的功能。在经济上,以一种道德分配的方式来校正市场分配不公。在政治上,促进政府发挥更多的有效职能来解决弱势群体最迫切的问题。另外,慈善伦理发挥出强大的社会功能,使民间慈善组织滋长,广泛有效的募集社会资源,从而遏止社会矛盾的增长,让慈善伦理之光照耀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
  总而言之,贯穿着“爱”与“责任”的慈善事业对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以及国际间和谐相处的一种新动力。慈善所彰显出来的“大爱无求”,呈现出现代慈善的高尚境界。
  五、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设性思考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一种符合我国发展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健康慈善理念”,发挥慈善伦理的功能,努力消除两级分化、分配不公;积极地宣传慈善事业,让慈善爱心、慈善道德观深入人心,让慈善成为“力所能及”而不是“奢侈的举动”,旨在能够唤起更多人的慈善意识,让慈善观念融入每个人的心田,成为公民的一种社会道德标准。“爱”和“责任”的基础就是真诚,信守,而当代中国应围绕其核心价值观开创出一幅现代慈善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慈善注解查于百度百科栏.http://baike.baidu.com/view/210522.htm.
  [2]郑功成等.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3.
  [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2.
  [4][美]亚瑟•C.布鲁克斯著.王青山译.谁会真正关心慈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5]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8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6-01       摘 要 本文从劳动合同领域、劳动关系协调领域、劳动标准领域、劳动保障领域、劳动争议处理领域这五个领域分析了目前辽宁省劳动关系的法制状况。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立法 实施现状 法制状况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7-01     摘 要 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洪林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结合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编号:1056111132)——“我国律师事务所改革的前瞻性分析”的研究,對律师事务所党委建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党委建制的具体举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0-01       摘 要 由于国际交往日趋复杂多样,跨国多方当事人合同争议的增多,仲裁中的某些程序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仲裁理论界的重视,国际商事领域的争议也牵涉到越来越多仲裁协议以外的第三人。本文分主要介绍仲裁第三人的基本问题,论述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立法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9-01       摘 要 公司归入权的实质是对公司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平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现行《公司法》第149条和《证券法》第47条均对公司归入权制度做了规定。但由于法律条文相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法律实践中出现法律规定的公司归入权难以适用的情形,笔者着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8-01       摘 要 设立中公司的交易指的就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以公司设立为目的,或为公司之利益而与第三人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一般而言,公司在有效成立前,不能以公司名义对外交易,但是在实践中,为了使公司有效成立,发起人必然与第三人签订一系列合同、进行交易,包括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2-01       摘 要 合同行为虽然是高度自治的法律行为,但这种自治并不是绝对的,考虑到当事人尤其是债务人的利益,应该加以合理限制。本文将从债权让与的角度探讨合同转让中对债务人的保护及债务人的抗辩制度问题。  关键词 债权让与 抗辩权 抵销权    在市场经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40-01     摘 要 刑事诉讼,即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是刑事辩护,但其理论划分的研究一直不充分,为此,本文试图从刑事辩护的目的及其基础意义考量,将其划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6-01       我国刑法第186条第一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7-01       摘 要 好意施惠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如:搭便车到某地;火车到某站时,请叫醒下车等。它符合互相帮助的传统道德,应加以提倡,但由于其无偿性及良好的动机,因该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也应该有一定的特殊规则。当前我国立法在这方面尚属空白,这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大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54-01       摘 要 本文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运用法律关系理论,对“驴友”AA制户外自助游的相关抗辩事由进行分析,期以推动非常规旅游制度的归责原则及相关权利义务的确定。  关键词 免责条款 风险自负 不可抗力    户外自助游一般认为是旅游发起者根据自
期刊